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儿科等渗性脱水主要是由于严重呕吐、腹泻、感染等因素,导致患者血清钠浓度低于正常值,出现细胞外液缺水,患者会出现乏力、尿少、头晕等症状,此时通过口服补液,快速补充身体丢失的水分,维持血清钠平衡,常见的补液方法有以下几种:
1、口服补液:口服补液是最简易、安全、有效的方法,常用于脱水的急性期,口服补液会很快发挥作用,但缺点是脱水后体液再分布,如果患者仍然饮用正常水,会加重脱水的程度;
2、静脉输液:静脉输液也称为补液,常见的是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5%碳酸氢钠注射液等,适用于较重的脱水,但在补液时要注意,如果患者肾功能不全,要注意调整补液量,否则容易加重肾脏负担;
3、鼻饲:如果不能口服或病情严重,可以通过鼻饲,如静脉高营养液,通过静脉输入可以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钠离子、电解质,与口服补液相比,可以避免患者再次摄入水分过多,但是鼻饲的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确定能够满足每日所需的液体量;
4、静脉滴注:如葡萄糖溶液、氯化钠溶液等,适用于比较严重的脱水,但在补充血容量的同时,要注意不宜输注过快,如果速度过快,会导致心率增快、心脏负荷加重等,如果患者有心脏病或高血压,要做好缓慢输液的计划。
儿科等渗性脱水补液时要注意,如果患者体温正常,尿量正常,可以通过饮食来补充,如进食含钠较高的食物,包括牛奶、鸡蛋清、鱼汤等,如果患者需要补液,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普外科
主任医师
成都川蜀血管病医院 静脉曲张
主任医师
四川省第五人民医院 普外科
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普外科
主任医师
航天中心医院 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