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专家提醒:心脏最怕“五个字”

  猛:切勿使猛劲

  如果把心脏病患者比作一把子弹上了膛的枪,一旦他使了猛劲,就相当于扣动了扳机,“子弹”打出去,斑块破裂,就会造成心肌梗死。2007年,美国耶鲁大学曾对90名大动脉破裂患者调查发现,24%的人在发病前1小时内做过重体力劳动,包括举重、做俯卧撑、铲雪等。

  这是因为,人从静态中突然发力,会使血压在一瞬间迅速升高,心脏承受的压力也会随之剧增。 另外,剧烈运动会使心肌的耗氧量剧增,而运动时,血液被“抽调”到肌肉中,心脏更容易出现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的现象。所以,心脏病患者不能动作过猛或过快,否则轻者会导致心绞痛或心律失常,重者会诱发心肌梗死,甚至危及生命。

  而在生活中,有很多被人们忽视的危险动作。比如说,推、背或提重物,有的患者去超市买了大包小包的东西,非要自己搬回家,两个胳膊猛一使劲,就容易出事儿了;有人打扫屋子时,憋着劲儿要挪动一下大衣柜,也容易诱发疾病;还有些动作用劲儿不大,但属于突然之举,比如老人躺着或坐着,听到电话、门铃声就一跃而起,这样会使心脏承受的压力顿时升高,猝然倒地;便秘是老年人的常见病,而解大便时一使劲,也容易导致动脉硬化的血管破裂,出现脑出血等问题。

  所以,心脏病人应注意以下几点:起夜时做到两个“一”,即平卧一分钟,坐一分钟,然后再下床;选择散步、太极拳等温和的有氧运动,切忌乒乓球、长跑、篮球等剧烈运动;做家务时,用力不能过猛,动作尽量和缓,避免需要突然发力的活动。如果必须进行,要提前热身,以提高身体灵活性,让血液流动顺畅起来;适当摄入芹菜、谷物等高纤维素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冷:贪凉要不得

  数九寒天,是心脏病人的魔鬼时刻。据统计,一年中最危险的月份要数12月,在寒冷的天气中,心脏病发作的几率明显升高,调查表明,该月份死亡人数居全年各月之首,死亡例数占到总数的10.4%。

  寒冷对心功能正常的人影响不明显,但对心脏病患者则有显著不同。首先,气温下降使人体耗氧量增加,为维持正常的体温,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心脏的负担也就增加了。其次,天气变冷能使血流变慢,从而影响冠状动脉的血液供应,同时使血液黏稠度增高,易形成血栓。空气寒冷还能诱发冠状动脉收缩甚至痉挛,直接影响心脏的血液供应,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所以,对心脏病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来说,冬季出门尤其要注意保暖,应备好四件物品:帽子、围脖、口罩、手套,尤其是从温暖的室内突然到室外,零度以下的冷空气直接吹在脸上,会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很多老人坚持在天冷时晨练,或为增强自身抵抗力用冷水洗脸,但冷空气和冷水的突然刺激容易诱发心绞痛,应尽量避免;洗衣洗菜时,不要长时间把手泡在冷水里,最好用温水。

  不止是生活环境,过凉的东西也不能吃,到了夏季,很多人会大吃冰棍、喝冷饮,有些人喝完半小时内就会心肌梗死,这是因为,食道位于心脏后方,胃又处于心脏底部,大量冰冷食物通过食道,存在胃里,极易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此外,中医认为,阳虚生内寒,所以,老年人和心脏病患者冬季多吃羊肉等温性的食物,做菜时多放姜,炖肉时放些大料、桂皮等,既是调味品,也能补阳气。

  悲:心态放平和

  悲伤是心脏病人的天敌,入秋后,老人发生血管疾病特别多,这固然和天气有关,情绪因素同样不容忽视。 在美国心身医学学会年会上发表的一篇研究显示,悲观的心脏病患者死亡率是乐观患者的2倍。

  许多心脏病病发都是在情绪大受刺激之下,如大喜、大悲、大怒时发生,这些剧烈的情绪反应会使交感神经兴奋,体内儿茶酚胺等血管活动物质增加,令心跳加剧、血压升高,冠状动脉出现痉挛;另一方面,心肌耗氧增加,也会使冠状动脉闭塞,造成心室纤颤,引起心脏骤停。在中医看来,悲和肺相对应,肺朝百脉,配合心气来推动血脉运行,营养五脏六腑,而过于悲伤,容易伤肺气,从而产生淤血,促发心脏病、心绞痛发作。

  所以,心脏病人要学会减轻压力与放松,正确对待各种应激事件,避免过度兴奋、紧张,控制情绪变化。人到老年,身边逐渐会有一些朋友过世,建议少参加哀悼活动,不妨通过其他方式寄托哀思;在处理家务事时,应该心胸宽阔豁达,尽量不要因琐事烦恼;即使心里有不平衡,也不要“发泄”,而应“宣泄”,大哭大闹等方式伤人又伤己,可以找朋友或家人聊一聊,并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自然就能化解。古人提倡“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可以把它作为保养心脏的一个座右铭。

  累:警惕过劳死

  翻开近5年来的演艺圈大事记,从高秀敏到陈逸飞再到梁左,艺人们猝死的噩耗接二连三传来。 而所有原因,都离不开一个字:累。现如今,猝死早已不是老年人的专利了,上海一项调查显示:42%的劳动者处于超时工作状态,过劳死已渐渐逼近职场。

  其实,过劳死的背后,真正原因是心脏病。大部分“过劳死”的青壮年本身就潜伏有心血管疾病,但很可能他自己都不知道。而过劳是促使疾病突发的诱因。患有血管病变、冠心病、主动脉瘤等心脏疾病的人群,血压非常容易受情绪以及体力影响而波动,高压、劳累势必导致短时间内血压急剧升高,从而导致心脏供血不足,引发猝死。如果本人及家属都不了解其心脏有问题的话,很可能简单判断为“过劳死”。

  这就像一根10厘米长的皮筋,把它抻到20厘米,即使一万次也不会断;但抻到40厘米,一次就断掉了。很多中青年人仗着自己身体好,熬夜加班成了家常便饭,常常是24小时连轴转,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等一系列病变。有些老人终生为儿孙操劳,大事小事都亲力亲为,长此以往,患了劳累型心绞痛,一干活就发作。老人既不要在家务事上劳累,也应注意不要因锻炼身体而过度劳累。

  急:三思而后行

  诸葛亮气死王朗,是妇孺皆知的《三国演义》中的故事———诸葛亮唇枪舌剑,抓住要害,一顿羞辱,竟使王朗撞死于马下。 有专家分析,王朗的真正死因是急性心肌梗死或者脑出血。

  尤其是心脏病患者,在着急、暴怒时骤然猝死的例子并不少见。曾有人对正在发脾气者的心脏进行过测试,发现此时心跳急剧加快,血压骤升,耗氧量倍增。当心率加快时,血压容易升高,冠心病患者很容易旧病复发,脑血管病人则容易导致脑血栓、脑出血等急症。尤其是有高血压、心脏病、心梗、糖尿病等基础病的人,受外界刺激影响,会诱发脑出血、心脏病、猝死、脑卒中、偏瘫等,造成生命危险。

  因此,对老年人来说,应该避免长时间打麻将,这种活动容易让人情绪激动,导致血压突然升高,加之脑动脉硬化,使脑血管自主调节功能丧失,引起脑血管或微小动脉瘤破裂,造成出血性中风;老人也要远离股票等高风险行业,即使从事股票交易,也要摆正心态,输赢都不要放在心上,最好每天量量血压,如果出现血压升高的现象,则要及时吃降压药,出门时也要随身携带急救药品。

  在行为医学中,人类的性格类型被分为A、B、C、D四类,其中,A型行为类型的人容易罹患高血压、心脏病。这种人属于快、急、忙型,常为“工作狂”,缺点是易急躁,常和他人争执。所以,对脾气急躁的老人来说,做事时不要风风火火,应该三思而后行,办事要有章程,切记留意情绪上的安宁。还可根据自己的爱好,种花、养鱼,下棋、书画,以此陶冶性情。

(实习编辑:陆云云)

2009-08-26 08:55:00浏览61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掌跖角化病用什么药治疗好
掌跖角化病是一种以掌跖部皮肤增厚、角化过度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病,常伴有皲裂、疼痛等症状,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常用药物有维A酸乳膏、尿素软膏、水杨酸软膏等。1、维A酸乳膏:维A酸乳膏可调节表皮细胞的分化,促进角质层细胞的脱落,减少角质堆积,从而改善掌跖部位皮肤的角化程度。它能使增厚的皮肤逐渐变薄,缓解皲裂和疼痛。使用时,每晚清洁皮肤后,取适量乳膏均匀涂于患处,轻轻按摩至吸收。但使用初期可能会出现皮肤发红、脱屑等刺激症状,需从低浓度、小面积开始试用,逐渐增加用量和使用面积。2、尿素软膏:尿素软膏具有保湿、滋润的作用,能使角质层软化,增加皮肤的水合作用,防止皮肤水分丢失,从而减轻皮肤干燥和角化。它可以有效缓解掌跖角化病引起的皮肤皲裂和疼痛,使皮肤变得柔软光滑。将软膏涂于患处,可根据皮肤干燥程度适当调整使用次数。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皮肤对药物产生依赖性,应在症状缓解后逐渐减少使用频率。3、水杨酸软膏:水杨酸软膏有角质溶解作用,能松解角质层细胞间的连接,使角质层脱落,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抗菌、抗炎作用。对于掌跖角化病中较厚的角质层,水杨酸软膏能起到较好的剥脱效果,帮助改善皮肤外观和功能。根据角质增厚程度,选择不同浓度的水杨酸软膏,一般从低浓度(3% - 5%)开始使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接触到正常皮肤,以免引起刺激。使用这些药物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另外还要保持皮肤清洁,避免过度清洗和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剂。如果皮肤出现破损、感染等情况,应先处理伤口,待愈合后再使用上述药物。同时,可配合使用护手霜、护足霜等护肤品,加强皮肤的保湿护理。若病情严重或使用药物后效果不佳,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手掌脱皮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手掌脱皮可能是由于干燥这一非疾病因素引起的,也可能与湿疹、手癣、等疾病因素有关。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检查,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一、非疾病因素:当环境湿度低、频繁洗手或水分摄入不足时,手掌皮肤容易变得干燥,缺乏必要的水分和油脂滋润,导致角质层脱落,形成脱皮现象。此外,使用碱性强的洗涤剂或过度清洁手部也会加剧皮肤干燥和脱皮。二、疾病因素:1、湿疹:湿疹是一种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手部湿疹尤为常见。湿疹会导致手掌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等病变,并伴随瘙痒和脱皮。手部湿疹可能与局部多汗、潮湿、接触刺激性物质或过敏原等因素有关。2、手癣:手癣是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皮肤病。手癣会导致手掌皮肤出现红斑、脱屑、瘙痒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出现水疱和糜烂。手癣多通过接触传染,如共用毛巾、手套等个人物品。3、剥脱性角质松解症:这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掌跖部角质层浅表性剥脱性皮肤病。患者手掌皮肤会出现反复发作的鳞屑或剥脱症状,通常无自觉症状,但可能影响美观和日常生活。剥脱性角质松解症可能与遗传、情绪压力、多汗症等因素有关。平时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避免过度清洁手部、接触刺激性物质或过敏原等。尽量使用温和的洗涤剂和保湿霜,减少对手部皮肤的刺激。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等,以维持皮肤健康。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治疗掌趾脓疱疹最有效的方法
通常没有“治疗掌趾脓疱疹最有效的方法”。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外用药物、系统用药、物理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掌趾脓疱疹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手掌和足底反复出现无菌性脓疱,伴有不同程度瘙痒、疼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若症状严重、持续不缓解或频繁复发,应及时就医。1、外用药物:糖皮质激素类药膏卤米松乳膏、丙酸氟替卡松乳膏等,可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瘙痒,抑制脓疱产生。维A酸类药膏他扎罗汀凝胶、维甲酸乳膏,有助于调节表皮细胞分化,减少脓疱形成。使用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2、系统用药:病情较重时,需遵医嘱进行口服药物治疗。维A酸类药物如阿维A胶囊,可调节皮肤细胞增殖和分化,对掌趾脓疱疹有较好疗效。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环孢素等,能抑制免疫系统过度反应,控制病情发展,但这些药物副作用较大,使用时需密切监测身体指标。3、物理治疗:患者一般可遵医嘱进行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通过紫外线照射皮肤,调节免疫反应,促进皮损愈合,每周进行2-3次治疗,需按疗程进行。如果医生建议进行光化学疗法,应先口服或外用光敏剂,再进行长波紫外线照射,可改善症状,但治疗过程需严格防护眼睛等部位,防止紫外线损伤。日常应避免搔抓患处,防止皮肤破损继发感染。保持手足清洁干燥,避免接触刺激性物质,如洗洁精、洗衣粉等。选择宽松、透气的鞋袜和手套,减少局部摩擦。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酒精等,以免加重病情。定期复诊,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