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心脏性猝死如何现场急救

  心脏性猝死的过程大致是这样的:病人突然意识丧失,有的出现抽搐;呼吸迅速变得不规则,呈叹息状,随之呼吸停止;这时脉搏摸不到,用耳朵贴在左胸前区也听不到心跳;病人两眼瞳孔随后很快散大,用手电光线照射也不见瞳孔缩小。

  心脏性猝死发生突然,常常使人措手不及,所以专等医生来救和或送往医院去救,都会耽误最宝贵的抢救时机。分秒必争,时间就是生命的真实涵义,就是要立即开展现场急救。

  心脏性猝死的过程大致是这样的:病人突然意识丧失,有的出现抽搐;呼吸迅速变得不规则,呈叹息状,随之呼吸停止;这时脉搏摸不到,用耳朵贴在左胸前区也听不到心跳;病人两眼瞳孔随后很快散大,用手电光线照射也不见瞳孔缩小。

  当出现上述情况后,在场的人要立即不失分秒地抢救。心脏发生心室纤颤时,利用电击除颤当然最为理想,但在现场是不可能有这类抢救器械的。我们可以“赤手空拳”地除颤,手握空心拳头,在病人心前区捶击2次,如无反应,则可再捶击2-3次。对于刚刚发生室颤的心脏,胸前区播击有较好的除颤效果,可以使室颤消除而重新出现心脏跳动。必须注意,要及早采用,在用耳朵听不到心跳瞬息间的一分钟内,实施拳击除颤效果最好。

  如果拳击后,仍然听不到心跳,就要改作胸外心脏挤压;呼吸停止者,再进行口对口吹气,以维持血液循环,恢复呼吸。

  心脏挤压使心脏复跳。心脏停跳后,要使心脏恢复跳动以维持血液循环,最有效的急救方法就是心脏挤压。心脏挤压分胸内和胸外两种。剖开病人的胸腔,医生用手直接按捏那挑子形的心脏进行挤压,称为胸内心脏挤压;不打开胸腔,在病人胸廓外进行挤压,称为胸外心脏挤压,它应用最广,群众就地即能进行,其作用与效果并不比胸内心脏挤压差,所以一般讲到心脏挤压,多系指胸外挤压。

  心脏挤压比较普遍采用,还是近20年来的事情。其实19世纪有人在猫、狗的胸廓上挤压心脏部位,居然使刚刚停跳的心脏得以复跳,是当时并未引起人们重视。直到1960年,在病人身上进行,并配合以口对口吹气式的人工呼吸后,复苏效果很好,才被推广。

  心脏深居胸廓内,在体外挤压,怎么能使它复跳呢?原来,心脏的前面是胸骨和肋骨,如果对胸骨施加压力,它能够下陷3—4厘米。心脏的后面是胸椎,心脏的外边有心包裹住,使它不易向两侧移动。所以,如果我们用双手在胸骨处施加较大的挤压力量,外力就能通过胸骨的下陷压挤心脏,达到使心脏被动收缩的目的。当挤压力量解除,也就是将双手突然放松,由于肋软骨的弹性,陷下的胸骨又恢复到原来位置,心脏不再受到挤压,同时胸廓容积增大,胸腔内负压增加,静脉血回流到舒张的心脏,心室又充盈了血液。然后,再挤压胸骨,如此反复进行,维持血液循环。

  根据这个道理,我们在进行胸外心脏挤压时,病人应该是仰卧在硬板床上或地上,如睡在沙发床、棕床上,因背后是软物,达不到挤压的目的,必须移到硬处,或在其背后垫一木板。救护人员的手,应放其胸骨下l/2处,这个部位相当于两乳头连线正中间。群众在现场操作中对此总结了两句话“中指对凹膛,当胸一手掌”。意思是把手的中指对着病人颈下的凹膛(相当于天突穴位),手正中放在胸脯上,手掌根部正好是胸骨下段。如果病人是孩子或身体瘦弱者,用一只手挤压的力量即可;而对成人,则用双手重叠挤压的力量才能使胸骨下陷3—4厘米。挤压时,凭借救护人体重的力量,有节奏带冲击性地挤压,挤压与放松时间大致相等,以每分钟挤压60次为宜。心脏挤压时需做口对口吹气,心跳与呼吸是息息相关的,当心脏性猝死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猝死,心跳停止后,呼吸很快也随之停止。由于呼吸、心跳常常是同时停止,因此在现场抢救中,必须对恢复心跳和呼吸都采取措施。

  如果我们只做心脏挤压不做口对口吹气,那么血液循环虽可暂时维持,但流向身体各处的血液中并不含有氧气,组织细胞仍然得不到氧的供应;二氧化碳也无法被排出体外。

  口对口吹气的方法很简单,就是救护人员的嘴对着病人的嘴吹气。在进行人工呼吸前,必须迅速做好准备,清除其口中的呕吐物、分泌物,使呼吸道畅通。病人如有假牙也应取出,以免坠入气管。要松开衣领、裤带、紧裹的内衣、乳罩等,以免妨碍胸廓运动。

  病人取仰卧位。但仅仅平卧还不能使呼吸道畅通,因为此时颈部仍有一个正常的生理弯度,头部呈向颈部脊柱屈曲,空气通道在会厌部明显狭窄;而舌部变松弛,便向后坠,使空气通道的狭窄更为严重。为了使呼吸道通畅,所以要使其头部尽量后仰,救护人员一手放于病人的颈下,另一手放其前额,造成将头部尽量后仰的姿势。准备工作做好后,救护人深吸一口气,紧对着病人的嘴吹入,造成其吸气;另一手将其鼻孔捏住,以免气体由鼻孔漏出。然后,救护人的嘴离开,将捏鼻的手放松,并用一手压其胸廓,以助呼气。就这样,一口一口有规律地吹气,每分钟吹12—15次。

  吹气力量的大小,要依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如病人身强体胖,救护人吹气的力量要大;如是儿童,吹气要小。一般以吹入气后,病人的胸廓略有隆起为度。

  心脏挤压与口对口吹气应有节奏地进行,一般挤压4—5次,做1次吹气。如当时只有一人抢救,可先吹2口气,然后做8一10次挤压。抢救心脏病人时要用除颤器。

  现代的心脏除颤器多采用电感容器直流放电式电路,这种电路放电时间短,大约为几个毫秒(0.1%秒),放电能量可达400焦耳。

  除颤器在急救中消除心室纤颤时,由于此时心律巳严重紊乱,所以无从考虑R波的同步问题。但作为心房除颤治疗扭转心律失常时,如果除颤器的电刺激落在心动周期的易激期中,这时正是心脏的舒张过程,容易引起心肌损害,产生心室纤颤等危险,所以必须采用 R波同步技术,也就是应用心电图的 R波来触发放电,这样就可以保证除颤的电刺激落在心电 R波下降时的这段时间里,即心室绝对不应期上。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除颤器已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心脏病的治疗和急救设备。由于它具有简易、无毒和有效的特点,特别是在抢救某些猝死病人中的独特作用,所以在现代医学中具有广泛发展前途的。

  心脏性猝死如何现场“急救”小编提醒: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外科频道

(实习编辑:陆云云)

2009-07-31 08:18:00浏览98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扁平疣最怕的三种药膏是什么,有哪些注意事项
通常没有扁平疣最怕的三种药膏的说法。为了治疗扁平疣,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维A酸乳膏、咪喹莫特乳膏、重组人干扰素α2a软膏等外用药膏,用药期间还需注意观察药物反应、规范用药、护理皮肤。如果患有扁平疣或对用药有疑问,应及时就医。一、常用药膏:1、维A酸乳膏:该药物能有效剥脱扁平疣表面的角质,使疣体逐渐缩小直至消失。适用于扁平疣初期,疣体较小且数量不多的情况。2、咪喹莫特乳膏:该药膏可在用药局部激活免疫细胞,增强机体对病毒感染细胞的免疫反应,从而促使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被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扁平疣细胞,达到治疗目的,对一些顽固性扁平疣有较好疗效。3、重组人干扰素α2a软膏:该药物通过与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抑制病毒在细胞内的复制,发挥抗病毒、调节免疫的作用,以对抗引起扁平疣的人乳头瘤病毒,促进疣体消退。二、注意事项:1、观察药物反应:使用维A酸乳膏时,部分人可能出现皮肤刺激症状,如红斑、脱屑、灼热感等,这是药物起效的表现,但如果症状严重应及时告知医生。咪喹莫特乳膏可能导致局部皮肤出现红斑、糜烂、水肿等,若反应剧烈,需暂停用药。重组人干扰素α2a软膏使用过程中,少数人可能有轻微瘙痒、灼痛等不适,一般可自行缓解。2、规范用药:严格按照医生嘱咐使用药膏,不可自行增减用药次数或随意停药。每种药膏的作用机制不同,只有按规定疗程使用,才能发挥最佳疗效。3、护理皮肤:治疗期间,保持用药部位皮肤清洁,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产品,防止对皮肤造成额外损伤。同时严禁搔抓、摩擦疣体,以免导致疣体破裂,使病毒扩散到周围正常皮肤,引发更多扁平疣。日常要注意个人卫生,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搓澡巾等物品,避免交叉感染。加强体育锻炼,有助于预防扁平疣复发。避免皮肤损伤,减少病毒入侵机会。若扁平疣数量较多、长期不愈或出现异常变化,应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扁平疣用什么药膏有效
治疗扁平疣有效的药膏主要有维A酸乳膏、水杨酸软膏、咪喹莫特乳膏、氟尿嘧啶软膏等。对于扁平疣患者,在使用药膏治疗时,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疣体,以防引起自身接种传播,导致疣体数量增多。1、维A酸乳膏:维A酸乳膏可以调节表皮细胞的有丝分裂和更新,使病变部位的表皮细胞分化恢复正常,促进表皮细胞的脱落,从而达到去除扁平疣的目的。同时,还能抑制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减少角质堆积,对扁平疣引起的皮肤粗糙、角化有改善作用,有助于疣体的消退。2、水杨酸软膏:水杨酸具有角质溶解作用,可以使角质层细胞间的连接松散,促使角质层脱落,让疣体逐渐剥脱。此外,水杨酸还有一定的抗炎作用,能够减轻扁平疣周围皮肤的炎症反应,对于疣体较小、数量较少的扁平疣有较好的治疗效果。3、咪喹莫特乳膏:咪喹莫特乳膏是一种免疫调节剂,可以诱导机体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如干扰素等,从而激活免疫细胞,增强机体对人乳头瘤病毒的免疫反应,使免疫系统能够更好地识别和清除感染HPV的细胞,达到治疗扁平疣的目的。4、氟尿嘧啶软膏:氟尿嘧啶是一种抗代谢药物,可以干扰DNA的合成,抑制疣体细胞的增殖,从而使疣体逐渐萎缩、脱落。但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局部皮肤红肿、疼痛、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一般适用于疣体较大、其他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同时,要按照医生的建议正确使用药膏,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治疗期间应注意观察皮肤反应,如出现红肿、疼痛等严重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扁平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扁平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皮肤黏膜所引起的良性赘生物。其外观多为扁平状的小丘疹,颜色与肤色相近或略深,好发于颜面、手背及前臂等处,一般不会引起疼痛等不适,偶尔有轻微瘙痒感,它的形成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是扁平疣发病的直接原因。人乳头瘤病毒包含众多亚型,其中HPV3、HPV10等亚型对皮肤黏膜具有高度亲和性。当皮肤出现细微破损,如日常的擦伤、抓伤,或是皮肤因干燥缺水等原因变得脆弱时,病毒便有了可乘之机,能够突破皮肤屏障,侵入上皮细胞内。一旦进入细胞,病毒就会启动自身的复制程序,利用细胞内的物质与能量,不断繁衍,并改变细胞正常的生长、分化进程,使得上皮细胞过度增殖,最终形成扁平疣。免疫力正常时,人体的免疫系统能够及时识别入侵的人乳头瘤病毒,并启动免疫反应将其清除。然而,当机体处于免疫力低下的状态时,人乳头瘤病毒便更容易在体内存活、繁殖,引发扁平疣,且感染后疣体数量可能更多,分布范围更广。如长期睡眠不足,身体得不到充分休息,免疫系统功能就会受到抑制;还有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药物的人群,则会更容易患上扁平疣。扁平疣患者在公共环境,如公共浴室、游泳池等地方时,应尽量避免皮肤直接接触公共物品表面。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坚持适度锻炼,维持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饮食方面,应做到营养均衡,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以及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若发现皮肤上出现疑似扁平疣的皮疹,切不可自行搔抓、抠挖,以免造成病毒扩散,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医生通常会依据病情,开具维A酸乳膏等药物进行治疗,其能够调节皮肤细胞的代谢,抑制病毒感染的上皮细胞增殖,促使疣体萎缩、脱落。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扁平疣会性传播吗
扁平疣一般不会通过性传播。虽然扁平疣是一种由人乳头瘤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病,但并不属于性传播疾病的范畴。性传播疾病通常指的是通过性行为传播的疾病,而扁平疣的传播更多依赖于皮肤间的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而非性行为本身。扁平疣的传播方式主要包括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直接接触传播是指患者的患处皮肤与健康人的皮肤发生接触时,如果健康人的皮肤存在微小破损或裂隙,病毒就可能通过这些破损处侵入并引发感染。间接接触传播则是通过接触感染者使用过的物品,如毛巾、浴巾、剃须刀、衣物等,如果这些物品上沾染了病毒,健康人在使用时就有可能被感染。此外,共用浴室、游泳池、健身房等潮湿环境也可能成为病毒传播的场所,因为这些地方容易滋生细菌和病毒。尽管扁平疣可以通过性接触过程中的皮肤接触传播,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且不属于性传播疾病的范畴。性传播疾病通常涉及特定的病原体,并通过性行为这一特定途径传播。而扁平疣的传播更多依赖于日常的皮肤接触和共用物品,与性行为无直接关联。针对扁平疣的预防,建议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不共用私人物品,特别是在潮湿环境中要注意防护。如果怀疑自己感染了扁平疣,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治疗方法可能包括激光疗法、冷冻疗法等,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由医生制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