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科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外科疾病 > 外伤科

如何保护静脉

举报/反馈
2009-06-18 23:28:0039健康网社区

  合理选择血管 首先选择患者四肢末梢充盈、弹性好、易固定的血管。由四肢的远端向近端循环使用,避免使用靠近关节、硬化感染的静脉,尽量避免首选粗大血管,以备紧急情况下使用。

  掌握有效穿刺的技巧 娴熟的技术是有效穿刺成功的基础,禁忌试验性穿刺,避免给患者增加痛苦和恐惧,影响再次穿刺效果。经过多年的护理实践,总结出以下穿刺技巧。

  促进浅静脉充盈 长期输液患者,如果血管条件差,可以采用热敷、轻拍静脉、局部外涂血管扩张剂等方法。常用的局部外涂血管扩张剂[1],如1%的硝酸甘油,2%利多卡因,20%山莨菪碱等均能迅速扩张表浅小静脉,血管直径和充盈度增加,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选择适当止血带绷扎位置 传统的止血带绷扎位置在穿刺部位上方约10 cm处。近年来临床实践中发现,止血带绷扎位置在穿刺点上方10~15 cm位置,或扎双止血带时(位置在穿刺点上方分别为10~20 cm处时),止血带压力达到10.7~16.0 kPa。此时既能保持肢体远端良好的动脉压和阻断表浅静脉的回流,又能使肢体远端的静脉充盈度达到最佳状态,明显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非握拳穿刺 多年来,行手背静脉穿刺时,一直延续使用握拳法。近年来研究资料认为,静脉穿刺时采用背隆掌空的握怀状手和握指法更符合人体的生理特点。具体方法是:行静脉穿刺时被穿刺的手自然放置,术者左手握住患者穿刺手的手指,使患者手背皮肤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被动牵拉绷紧,形成前臂和手背、手背和手指两个弯曲,可克服紧握拳时指掌关节高于手背皮肤妨碍进针角度的缺点,又有利于充分显示静脉。

  减轻静脉穿刺时的疼痛 首选手背乏神经区,即:桡骨茎突、尺骨茎突及第三掌骨所形成的三角区域。另外,进针时针尖斜面略向左倾斜,并使针尖进入皮肤的同时直接进入血管,以减少对皮下组织的切割和撕拉现象,减轻疼痛和组织损伤。

  增大进针角度 传统进针角度为15°~30°[2],如果静脉较深,血管较粗,可增大进针角度至40°~60°,以减小针头与皮肤接触面积,从而减小损伤程度。

  按压方法及时间 我们目前使用的拔针方法是:拔针时棉签与血管平行直压,棉签顶端超过皮肤针眼近端1~2 cm,使皮肤针眼与血管针眼同时受压。此法较传统方法有改进,可有效地防止皮下淤血的发生,但痛感强度没有减轻。经过临床试验研究发现,用左手食指在针尖的上方约2 cm处绷紧患者手背皮肤,右手持针柄并略抬高10°~15°,快速拔针后,立即用左手拇指沿血管走行按压4 min左右。

  正确掌握给药方法 对于浓度高和刺激性强的药物,尤其是肿瘤患者的化疗药物,首先应静脉注入单纯液体,观察5~10 min,确定静脉滴注顺畅后,方可输注药物,结束时,再给予单纯液体快速滴入,以缩短药物在周围血管中停留的时间,降低对血管的刺激。

  使用静脉留置针 必要时可使用静脉留置针,尤其是冠心病等需要绝对卧床休息的患者,既减少了静脉穿刺的次数,减轻了疼痛,又保护了静脉。

  中药外用和红外线治疗[3] 经常静脉给药的患者、血管状况较差的患者以及静脉炎患者可用中药外敷并配合红外线治疗,具体方法:将红花注射液(雅安三丸)20 ml均匀浸润消毒纱布,在纱布上涂抹凡士林,高温加热消毒,冷却后贴敷于患处或血管的相应穿刺部位(贴敷面积略大于发病面积),然后用红外线照射20 min,每日1次,5日为一疗程。(因红花性味辛温,归心、肝经,有活血通络、消毒止痛之功效。能扩张微血管,增强局部血流量降低血液黏稠度。同时,配合红外线照射,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流加速,增强红花注射液的疗效。)

  由此可见,静脉穿刺时对血管的损伤虽然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在各个环节上注意血管的保护,仍可以将损伤减小到一定程度,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护理质量。

  小编提醒: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外科频道

(实习编辑:陆云云)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