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化学烧伤的临床病理

  由于酸碱广泛用于工业及日常生活中,所以酸碱造成眼部烧伤颇为常见。

  1、酸烧伤:酸性物质对眼的损伤称为酸烧伤(acidburns)。酸性物质分有机酸与无机酸两大类,溶于水、不溶于脂肪。酸性物质易为角膜上皮所阻止,因角膜结膜上皮是嗜脂肪性组织,但高浓度酸与组织接触后,使组织蛋白凝固坏死,形成痂膜,可阻止剩余的酸继续向深层渗透,无机酸分子小,结构简单,活动性强,容易渗入组织。因此无机酸所致的组织损伤较有机酸为重。

  酸烧伤的创面较浅,边界清楚,坏死组织较易脱落和修复。浓硫酸吸水性强,可使有机物变成炭呈黑色,硝酸创面初为黄色,后转变为黄褐色;盐酸腐蚀性较差,亦呈黄褐色。有机酸中以三氯醋酸的腐蚀性最强,可使组织呈白色坏死。

  2、碱烧伤:在眼部化学伤中,碱烧伤(alkalineburns)发展快,病程长,并发症多,预后不良。

  常见的碱性物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铵(氨水)和硅酸钠(泡花碱)等。

  1 碱对眼组织损伤机制:碱能与细胞结核中的脂类发生皂化反应,同时又与组织蛋白形成可溶于水的碱性蛋白,形成的化合物具有双相溶解性;既能水溶又能脂溶,因之破坏了角膜上皮屏障,并很快穿透眼球的各层组织。碱进入细胞后,pH值迅速升高,使碱性物质与细胞成分形成的化合物更易溶解。而且在碱性环境中有利于细胞膜脂类的乳化,进而导致细胞膜的破坏。

  碱性细胞蛋白有很强的作用,能毁坏细胞的酶和结构蛋白,轻的碱烧伤影响酶蛋白,使细胞的生命过程受到抑制;重的碱烧伤可直接破坏细胞结核蛋白,迅速导致组织广泛凝固坏死。碱性化合物常发生角膜缘血管网的血栓形成和坏死,严重地影响角膜营养降低角膜的抵抗力,而易继发感染,使之发生溃疡或穿孔。

  2 碱烧伤的生化改变:正常人角膜上皮无胶原酶,但碱烧伤的角膜上皮和其它原因所致的角膜溃疡组织中含有大量胶原酶,能消化分解胶原。碱烧伤后的第2周至2月是角膜胶原酶释放的高峰期,易形成溃疡穿孔,皮质类固醇能增强胶原酶的溶解作用,故此期应禁用此类药物滴眼。

  碱烧伤后房水中的前列腺素含量显著增高使局部血管扩张,毛细血管网充血,血流量增加,眼压升高。其症状颇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碱烧伤后可使眼组织内抗坏血酸、核黄素及葡萄糖含量减低,影响组织的正常代谢。

  3 临床及病理过程:碱烧伤常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病理过程,参考Hughes的分期方法和国内有关材料分为3期。

  Ⅰ急性期:烧伤后数秒钟至24小时。一般在伤后几分钟内碱性物质即可穿透角膜进入前房。表现为角膜、结膜上皮坏死、脱落和结膜水肿缺血、角膜基质层水肿混浊,角膜缘及附近血管广泛血栓形成、出血。甚至可有急性虹膜炎,以至前房出现大量絮状渗出。重度碱烧伤者角膜呈瓷白色,无法窥及眼内组织情况,由于虹膜及睫状体缺血坏死,房水分泌减少,眼压明显降低。

  Ⅱ修复期:大体在伤后5~7天至2周末角膜上皮开始再生,新生血管渐侵入角膜,虹膜炎趋向静止。

  Ⅲ并发症期:在烧伤后2~3周进入并发症期,常有反复持久的无菌性角膜溃疡,每导致角膜穿孔。睑球结膜的坏死组织脱落后产生瘢痕愈合,形成皱缩,穹窿缩短或消失,睑球粘连或形成角膜白斑、肉样血管翳,甚至发生眼瞪闭锁,发展成眼球干燥、葡萄膜炎、白内障、青光眼或眼球萎缩等。

  ⑷预后:眼部碱烧伤的预后取决于烧伤的程度和处理是否及时而得当。Roper—Hall根据角膜缘和结膜损伤程度将碱烧伤分为4度;1、2度属轻型,预后较佳;3、4度较重,预后较差。为临床使用方便,将其简化为轻、中、重度。

  Ⅰ轻度:角膜上皮损伤、糜烂、角膜轻度浑浊,但虹膜纹理清晰可见,角膜缘无缺血或缺血范围小于1/3。若进一步发展,可见角膜上皮剥脱,基质轻度水肿。此期给予合理治疗,可避免角膜溃疡的发生,可在1~2月内,上完全修复,浑浊吸收,角膜厚度及透明度恢复正常或仅留少许薄翳及少量新生血管,视功能基本正常或完全恢复正常。

  Ⅱ中度:角膜上皮大部或全部剥脱,角膜明显混浊水肿,隐约可见虹膜及瞳孔、结膜和角膜缘故部分缺血坏死,范围1/3~½。此型角膜缘损伤较重,角膜病变广泛且深,修复过程缓慢。如处理不当,常导致角膜溃疡、前房渗出物、反复溃疡致角膜变薄甚至穿孔,治愈后遗留角膜混浊及血管翳,甚至形成睑球粘连,视功能明显受损。此型一般需4~6个月可达临床治愈。

  Ⅲ重度:角膜完全混浊呈乳白或瓷白色,眼肭结构不能窥见。角膜缘及结膜广泛缺血坏死,造成角膜各层营养障碍,加上胶原酶作用导致反复持久的无菌性角膜溃疡。常发生角膜穿孔、白内障、青光眼或眼球萎缩等并发症。从受伤到角膜溃疡完全修复往往需半年以上。最终角膜为一层很厚的纤维血管膜所覆盖,视力仅为眼前手动或光感。

  化学烧伤的临床病理小编提醒: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外科频道

(实习编辑:陆云云)

2009-06-13 09:37:00浏览53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崔尚斌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蹲着干活第二天大腿酸痛
蹲着干活第二天大腿酸痛,多考虑是乳酸堆积导致的,也不排除是肌肉损伤、腰椎间盘突出症导致,需要根据病因进行对应的治疗。 1、乳酸堆积 蹲着干活超出身体肌肉的耐受范围,导致乳酸在腿部堆积,从而出现腿部疼痛的情况。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可以通过热毛巾热敷或按摩的方式缓解腿部疼痛症状,多注意休息,晚上不要熬夜,症状可逐步缓解。 2、肌肉损伤 患者长时间蹲着工作,肌肉无法得到放松,受到无菌性的炎症刺激导致的症状。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腿部保暖,可以通过针灸或理疗的方式缓解症状,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洛索洛芬钠贴剂、氟比洛芬巴布膏等药物进行治疗。 3、腰椎间盘突出症 患者若本身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长时间蹲着工作,从而导致病情加重,突出的椎间盘压迫到周围的血管组织和神经,从而出现腿部不适的情况。该类患者避免腰部过度受力,不要提重物,避免睡过软或过硬的床,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 除此之外,这一症状也有可能是坐骨神经痛等疾病导致,也会出现上述症状。在日常生活中要适当的休息,不要过度的劳累,多吃一些高蛋白类的食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李晓林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一天大便几次总感觉拉不干净
一天大便几次总感觉拉不干净,可能是由于肠道菌群失调症、结肠炎等原因引起,建议患者可根据不同的原因,进行相应的治疗措施。 1、肠道菌群失调症 肠道菌群失调症主要是由于滥用抗生素、不良饮食习惯等原因,导致敏感肠菌被抑制,耐药菌乘机繁殖,从而引起肠道内菌群失衡的情况。临床上一般可引起腹泻、腹胀、腹痛等临床症状,部分患者可表现为一天大便几次总感觉拉不干净的情况。建议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复方嗜酸乳杆菌片等益生菌制剂,调节肠道菌群,增强胃肠的自我调节功能,改善症状。同时建议患者在使用抗生素药物治疗期间,需严格按照医嘱用药,避免滥用抗生素类药物引起不良的用药后果。 2、结肠炎 结肠炎是直肠、结肠黏膜非特异性炎症病变,炎症刺激肠道黏膜,可出现一天大便几次总感觉拉不干净的现象。建议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氨基水杨酸制剂进行治疗,如柳氮磺吡啶、美沙拉秦、奥沙拉秦钠等,有助于抑制炎性因子的产生。此外,还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糖皮质激素,如醋酸泼尼松、地塞米松等,可通过抑制血管舒张的作用,从而阻断白细胞向炎性组织迁移,以达到治疗目的。
王霞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夏天大脚趾头脱皮开裂怎么回事,怎么办
夏天大脚趾头脱皮开裂多考虑是皮肤过于干燥引起的,也可能与缺乏维生素、湿疹、足癣、汗疱疹等原因有关。建议患者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相关检查,根据引起的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1、皮肤过于干燥由于夏天天气比较炎热,如果患者不注意皮肤护理,可能会导致局部皮肤过于干燥,从而出现脱皮、开裂等症状。因此要合理调整饮食习惯,适当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也可以适当涂抹保湿霜,能够有效改善大脚趾头脱皮开裂的情况。2、缺乏维生素由于患者长期不良的饮食习惯,可能会导致体内维生素缺乏,从而出现皮肤干燥、脱皮、开裂等症状。因此要合理调整饮食习惯,适当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比如猕猴桃、橙子、火龙果等,也可以遵医嘱服用复合维生素片、维生素B1片等药物进行治疗。3、湿疹如果患者长期处于潮湿闷热环境,可能会诱发湿疹,从而出现丘疹、红肿、瘙痒等不良反应,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甚至会出现脱皮、开裂的情况。患者可以遵医嘱涂抹炉甘石洗剂、他克莫司软膏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起到缓解病情的目的。也可以遵医嘱服用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氯雷他定片等药物进行治疗。4、足癣经常穿不透气的鞋子,可能会导致大脚趾头部位受到真菌感染,从而诱发足癣,常见的症状有皮肤瘙痒、糜烂、脱屑等,也可能会出现上述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涂抹盐酸特比萘芬乳膏、复方酮康唑乳膏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起到抑菌的作用。如果病情比较严重,也可以及时到正规医院通过激光治疗的方式进行处理。5、汗疱疹由于脚部出汗过多,可能会导致脚部长期处于潮湿的环境中,从而诱发汗疱疹,可能会出现上述症状,还可能伴随水疱、瘙痒、刺痛等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涂抹水杨酸软膏、尿素软膏等药物能够缓解症状。如果病情比较严重,也可以及时到正规医院通过紫外线照射的方式进行治疗。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局部清洁卫生,勤洗澡,勤换洗衣物,避免用手抓挠患处,以免加重病情。如果症状严重,不能缓解,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