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4月8日晚上6时30分,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杨迈刚刚从上海出差回来,接连忙碌了几个星期的杨迈给自己安排了去健身房健身的时间,结果54岁的他因运动性猝死不治而亡。

2004年10月17日上午10时30分左右,2004北京国际马拉松赛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之中,在离半程马拉松(21公里)终点不到两公里的地方,一直坚持跑步的北京交通大学机电学院一名19岁的学生突然倒在地上,虽经及时抢救仍未挽回生命。
2006年8月21日,第九届全国公开水域游泳比赛在湖北省宜昌市举行,61岁的江苏无锡游泳运动员金伯康(原2002年该赛事男子组5000米冠军得主)在比赛中意外死亡,调查显示猝死原因为突发心肌梗塞。
近年来,一系列的猝死事件让人们在运动前不禁有点提心吊胆,而近日有专家指出,其实运动性猝死是可以预测的。
据介绍,运动性猝死是指运动员或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在运动中或运动后24小时内意外死亡,约80%以上是由运动诱发潜在的心脏疾病导致的。运动性心脏猝死发作突然、病程急、病情重,很难救治,所以一定要早发现、早预防。做超声心动图检查能发现肥厚性心肌病等一些先天性的心脏结构异常。但35岁以上人群发生运动性猝死的最常见原因是冠心病,此时,可通过负荷心肌核素灌注显像检查及早地探查到引起冠心病的缺血心肌,预测心脏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