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先心病,是人们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简称。资料表明,每1000个新生儿中约有10个患有不同类型的先心病,我国每年约有15万到20万左右的先心病患儿出生。以往,对于先心病只能采用开胸手术治疗,可患儿年龄小,手术大,术后又有很多并发症。因此,治疗问题一直深深困扰着医生和患儿的父母。如今,对于先心病已有了更安全、有效、简便的治疗方法——介入治疗。
小儿先心病
小儿先心病是指小儿在胚胎发育时期,即怀孕初期2-3个月内由于遗传、病毒感染、药物、射线等因素,造成心脏、大血管局部解剖结构形成异常,或出生后应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闭合而造成的先天性疾患。
小儿先心病对孩子有何影响?
一般来说按病情轻重不同,先心病会不同程度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降低抵抗力,病情严重的孩子生命受到威胁。而且,一部分先心病患儿的病情是随年龄发展的,如不及时治疗,随着肺动脉压力增高或心脏增大,到了晚期便会失去治疗机会。资料表明,先心病患儿若未得到及时治疗,到1岁时有一半死亡,到2岁时有2/3死亡。对一部分平时无症状、对身体无明显影响的单纯型先心病患儿,以后有关升学、就业、婚配以及社会心理压力,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对于先心病最为稳妥的建议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应该怎样治疗小儿先心病?
先心病只通过吃药、打针往往根治不了。以前,也主要是依靠开胸、开心脏的外科手术方法矫治。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先心病介入治疗,正在成为根治某些先心病的有效方法。这种方法用不着开刀,给患儿造成的痛苦小,目前能对大部分常见的单纯型先心病达到根治效果。不过,复杂型先心病往往还需要外科手术矫治。
小儿先心病的介入治疗
先心病介入治疗是在X线或超声心动图的指引下,通过穿刺血管(一般采用大腿根部血管)将导管及特制器材(球囊导管或金属封堵器),送至病变部位进行治疗的一种微创方法。目前,主要开展有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等,它与外科手术相比有如下优点:
1. 无需在胸背部切口,仅在腹股沟部留下一个针眼(3mm左右)。由于创伤小,痛苦小,术后几天就能愈合,不留疤痕;也无需打开胸腔,更不需切开心脏。
2. 治疗时无需实施全身外循环,深低温麻醉。患儿仅需不插管的基础麻醉就能配合,大龄患儿仅需局部麻醉。这样,可避免体外循环和麻醉意外的发生,也不会对儿童的大脑发育产生影响。
3. 由于介入治疗出血少,不需要输血,从而避免了输血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
4. 相比外科手术,介入治疗手术时间较短,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一般在30分钟至1个小时左右就开始进饮,术后20小时就可下床活动,住院1-3天即可出院,局麻的患儿可在门诊完成。
5. 目前,对合适做介入治疗的患儿,各种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在98%以上,术后并发症少于外科手术。它就像外科手术一样,可起到根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