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饮酒可减低糖尿病患心脏病危险

  尽管人们担心饮酒可能会破坏糖尿病人的血糖平衡,两项新的研究发现,适量饮酒可以使糖尿病人心脏病危险下降。研究证明进餐时偶尔饮酒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有益的,可以使心脏病和中风的发病危险降低20%。

  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协会主办的《循环》杂志的两篇论文指出,糖尿病人每天喝半杯左右酒,患心脏病的危险比几乎不饮酒或从来滴酒不沾的糖尿病人要低50%。

  研究者们在对983位糖尿病人进行了长达12年研究后,于去年得出结论:那些每天喝一两杯酒的糖尿病人,死于心脏病的危险降低了80%。

  其中一项研究的负责人、美国波士顿布来汉姆妇女医院的尤麦A?阿加内强调说,以前不饮酒的糖尿病人突然开始饮酒或那些饮少量酒的人突然开始大量饮酒都是不明智的。美国糖尿病协会的玛丽亚?帕罗特博士没有参加这两次的研究工作,她也同意糖尿病人应该继续注意饮食、包括限制酒精的摄取量的主张。

  专家们说,糖尿病是由于机体不能产生胰岛素所引起的,严重的可导致肾衰竭。美国有1600万的人患糖尿病,其中有80%的糖尿病人死于心脏病。

  由于酒精会妨碍肝向血液中运送糖的能力,因此医生们担心饮酒可能会破坏糖尿病人血液中的糖——胰岛素的平衡。但是,新泽西医学院里根博士在评论中指出:轻度或中度饮酒对血糖调节作用不明显。一个可能的解释是酒精可以增加血流中高密度脂蛋白 (好的胆固醇)的含量,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以保持动脉的清洁及调节血糖水平。

  饮酒可减低糖尿病患心脏病危险小编提醒: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外科频道

(实习编辑:陆云云)

2009-02-07 08:54:00浏览35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周彬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心脏病利尿药有哪些
治疗心脏病的利尿药通常包括髓袢利尿药、噻嗪类利尿药以及保钾类利尿药等。 1、髓袢利尿药 髓袢利尿药包括呋塞米 、依他尼酸以及布美他尼等,主要作用在髓袢升支段,可产生强大的利尿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心力衰竭、高钙血症以及高血压等疾病。部分患者在服用此类药物后可出现水与电解质紊乱的情况,主要表现为低血容量、低血钾、低血钠或者是低钾性碱血症等,大多是过度利尿所引起,极少数患者甚至会出现低血钾和低血镁同时存在的情况,此时患者应尽快停药并到医院就诊。 2、噻嗪类利尿药 噻嗪类利尿药主要作用在肾脏的远曲小管,抑制钠的重吸收,临床常见的噻嗪类利尿药包括氯噻嗪、氯噻酮等,适用于部分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此类患者可出现循环障碍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双下肢水肿,长期卧床的患者还可出现身体低垂部位的水肿,例如骶尾部水肿等,此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噻嗪类利尿药将体内多余的水分排出,以此减轻患者的心脏负荷。另外,对于有低钾血症倾向的患者,服药期间应酌情补钾。 3、保钾类利尿药 临床常见的保钾类利尿药包括螺内酯、氨苯蝶啶以及阿米洛利等,不仅具有保钾的功效,还有利尿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腹水、肾病综合征等疾病。需要注意的是,保钾类利尿药与髓袢利尿药共用可使血尿酸进一步升高,所以对于需要同时使用这两类药物的患者,必要时可遵医嘱加用降尿酸药物,例如别嘌醇、非布司他等。
邓洪容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糖尿病人饮酒限制标准
糖尿病患者饮酒的限制标准,主要包括饮酒量、饮酒年限、饮酒的种类、饮酒的时间、饮酒的频率等。 1、饮酒量 糖尿病患者如果饮酒,每日饮酒量需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不可超过10ml。如果饮酒过量,可能会导致血糖升高,不利于病情的控制。 2、饮酒年限 糖尿病人每年饮酒的量不超过200ml。如果饮酒年限过长,可能会导致酒精性肝病,还可能会导致酒精性心肌病。 3、饮酒的种类 糖尿病患者如果饮用白酒,一般建议白酒的饮用量不超过5ml,如果白酒的饮用量较多,可能会导致血糖快速升高。如果饮用的是啤酒,一般不建议超过30ml,因为啤酒当中含有大量的麦芽糖,糖尿病患者饮用后可能会导致血糖升高,不利于病情的控制。 4、饮酒的时间 一般建议在餐后饮酒,因为在餐后胃肠道内存在食物,此时饮酒能够延缓胃肠道对食物的吸收,从而延缓血糖的吸收,有利于控制餐后血糖。如果在睡前饮酒,可能会导致血糖出现升高的情况,不利于身体健康。 5、饮酒的频率 一般不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天饮酒,如果患者在血糖控制较好的情况下,可适当考虑饮酒的频率,但要注意避免过量饮酒,以免导致酒精性肝病。 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需注意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例如辣椒、花椒或者芥末等,以免导致血糖出现波动,不利于病情恢复。另外,患者还需注意适当进行运动,例如慢走、快走或者是打太极等,能够提高自身免疫力。如果患者不适症状加重或是出现其他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前往医院就医治疗。
邓洪容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糖尿病能喝低糖咖啡吗
糖尿病患者一般不能喝低糖咖啡。糖尿病是一种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可能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减少或功能缺陷所引起,患者会出现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等症状。低糖咖啡是一种不含糖的咖啡,里面含有大量的咖啡因,糖尿病患者喝低糖咖啡,可能会导致咖啡因摄入过多,使血糖出现升高的情况,不利于血糖的控制,所以一般情况下,糖尿病患者不能喝低糖咖啡。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严格控制饮食,避免吃含糖量高的食物,如蛋糕、糖果、奶油等,可以适量吃含糖量低的蔬菜,如西红柿、黄瓜、芹菜等,也可以适量吃含糖量低的水果,如苹果、猕猴桃、柚子等。同时还要注意遵医嘱用药,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片、格列齐特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要注意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熬夜,同时还要注意保持营养的均衡,避免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可以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鸡蛋、西红柿等,有利于补充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还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等,有利于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如果患者不适症状加重或是出现其他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杨彬副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补硒有什么用?能减肥、预防糖尿病及心脏病吗
随着生活型态及饮食习惯的改变,肥胖及代谢疾病已成为现代人通病。依据卫福部统计数据显示,109年前10大死因中,就有4成属慢性代谢疾病。重度肥胖罹患糖尿病、高血压、血糖血脂的机率非常高,当肥胖合并第2型糖尿病即为糖胖症。若控制不佳,将会引起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神经病变、眼睛病变、肾脏病等等,对身体的伤害不容忽视。肥胖及早治疗,不仅能让身体更健康,更能预防疾病的产生。为预防代谢疾病并维持体态,药物治疗与减肥手术都是非常尖端的医疗方式。减重手术虽已行之有年,但并非从此一劳永逸,术后的饮食控制和规律运动仍是维持疗效的关键。而接受胃绕道手术的病人可能会面临营养素缺乏的问题。此时可以适量补充蛋白质和综合维他命,只有病人配合规律的作息和定期回诊,才能让减重手术发挥最大的效益。同时有许多人在减肥的长期抗战路途上,刻意节食或只吃蔬果减重,却忘记均衡营养对于维持代谢功能十分重要,除了维生素B群、C、E等为人熟知的营养素外,巨量元素、微量元素如锌、镁、硒等亦不可或缺。近年来诸多研究皆已证实,硒在调节体脂肪和控制体重上具有关键作用,摄取足量硒不仅能降低体脂肪、BMI,更可预防糖尿病及高血脂等慢性病。一、“硒”是什么?硒是一种矿物质,英文为Selenium,元素符号则是Se。硒就如同铁、锌、碘等物质,皆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普遍可于肉类及海鲜之中摄取。硒具有相当优秀的抗氧化功用,可活化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peroxidase,GPx),提升细胞抗氧化能力、减少细胞受自由基伤。当人体出现发炎及细胞病变时,硒也能达到减缓及预防痤疮(粉刺及痘痘)、皮肤过敏、晒伤与晒黑等缓解作用。二、吃愈多愈瘦?研究证实摄取充足的“硒”有助减重,预防糖尿病及心脏病1. 超“硒”利!减重、降脂也靠它!近年来不少研究皆指出人体内的硒含量与肥胖之间存有高度关联。一项英国的研究指出,成人体内血液中GPx的浓度与腰围成负相关,代表人体的硒含量愈少、GPx活性愈低,肥胖风险就愈高。另一项针对硒含量与糖尿病肾脏病变(Diabetic nephropathy)关系所做的研究亦指出,肥胖者除了血清GPx含量较低之外,其检验出来较低的硒含量也与罹患代谢症候群有相关性。2016年一项超过3千位受试者的研究发现,在日常饮食中,肥胖者(BMI≥30 kg/m2)所摄取的硒含量通常比体重正常者还低,而摄取较多硒的受试者,其BMI、腰围与总体脂肪百分比,皆比其他受试者更低,足见硒对于体重及体脂控制的重要关联性。2. 胰岛素阻抗、胆固醇皆降,硒可预防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除了预防肥胖、降低体脂等优异的营养表现,人体甲状腺机能的正常运作也需要硒的参与。甲状腺为人体硒浓度最高的器官之一,含有许多与甲状腺激素代谢有关的硒蛋白,因此摄取足量的硒亦有助预防甲状腺相关疾病。一项2018年的研究亦验证此推论。研究中安排一群患有非自体免疫引起之隐性(亚临床)甲状腺机能低下症,与第二型糖尿病的肥胖患者为对照测试,让患者服用口服硒,经过6 - 12月后,这群患者BMI、内脏脂肪率皆显著下降,且胰岛素阻抗性也出现下降的迹象,显现出补充适量的硒可能有助于改善及预防糖尿病。另外,为探讨指甲中硒含量与血脂变化,对中国地区缺硒老年族群亦曾进行一项为期7年的追踪调查。其最终研究结果发现,硒摄取量最高的老年族群,其总胆固醇相较于研究初始之时显著降低,高密度胆固醇(HDL,又称好胆固醇)则大幅升高。显示饮食摄取足量硒元素可能有助改善血脂水平,预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高血脂相关疾病。由于肥胖已知为诸多慢性病的高危险诱发因子之一,综合上述多项研究亦发现,摄取足量硒在体重及体脂控制上皆有所助益。根据卫福部建议,成人每日可摄取55微克硒,上限则不超过400微克。而透过日常饮食,就能通过含硒量丰富的食物获得营养来源。除榜首的巴西坚果外,可发现饮食中硒含量较高的主要来源为海鲜,肉类次之,若考量海鲜较不易于日常饮食规律取得,或有重金属污染的疑虑,亦可考虑自肉类中摄取。然而,对于部分基于健康或个人因素而无法食用肉品的族群而言,建议不妨与医师讨论,是否适合透过硒营养品或针剂营养点滴等方式补充足量的硒,避免因营养不均而提高罹患慢性病的风险。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