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外科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外科疾病 > 肝胆外科

易致胆结石的药物

举报/反馈
2008-11-29 08:55:0039健康网社区

  一些药物可使胆石病易于发生。据文献报道,这类药物有口服避孕药、雌激素、安妥明以及噻嗪利尿剂等。

  (1)甾体避孕药

  周明娟等人认为,甾体避孕药可影响胆汁的排泄功能,增加肝细胞对脂蛋白的摄取,并促使胆固醇浓度升高,胆汁酸浓度降低,故长期服用可促使胆石形成。国外报道服药组胆石症比对照组高两倍,胆囊炎也较对照组高。

  (2)孕酮 孕酮能抑制乙酰辅酶a一胆固醇转移酶(acat)的活性,使胆固醇不能很快转变成胆固醇酯。

  (3)双嘧达莫(dipyridamole潘生丁)

  双嘧达莫作为一种单葡萄糖酸苷结合物主要从胆汁排泄(约90%为胆汁代谢产物)。长期服用双嘧达莫使肝脏中葡萄糖酸苷结合物缺乏,因而可引起双嘧达莫葡萄糖酸苷裂解与不溶解的药物沉淀。

  (4)长效生长抑素激动剂

  (sms201—995,简称sms),文献报道sms长期治疗中引起胆囊结石的发生率可高达40%~50%。虽然sms治疗引起胆囊结石的机制尚未完全弄清,但sms使胆囊收缩功能被持续抑制可能是引起胆囊结石的重要原因。sms抑制胆囊功能的机制尚在研究中,多数作者证实胆囊存在生长抑素受体,因而认为sms可直接抑制胆囊的收缩功能,也有的作者观察sms可阻断进餐后cck的释放,因而认为sms是通过抑制cck的分泌而间接抑制胆囊的收缩功能。胆囊收缩功能的抑制导致胆汁淤积及胆囊内沉积物形成,进一步促发了胆囊结石形成。由于sms诱发的胆囊结石在临床上常无明显的症状和体征,何卫平等认为长期服用该药的患者,应在疗程开始之前及疗程中,每隔1年(治疗1年患者约50%发生胆石)作一次胆囊超声及时发现胆石症。

  (5)头孢曲松(ceftriaxone)

  有报告25%~45%的病人服用头孢曲松后发生可逆性的胆汁淤积症状,停药后恢复正常。这种淤积临床少见。很显然它是分泌到胆汁中的头孢曲松的钙盐沉淀所引起。

  (6)纤维(fibric acid)衍生物 这些衍生物似乎是acat酶系抑制剂,使胆汁更易形成胆石。

  (7)其它药物

  氯贝特、格拉非宁(glaphe-nine)、红霉素、氨苄青霉素、环孢菌素、氨苯砜、抗凝剂、麻醉镇静剂(如吗啡)及抗胆碱药等均有引起胆囊疾患的报道。

  小编提醒: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外科频道

(实习编辑:陆云云)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