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从皮肤颜色的变化看疾病

  肌肤的不同颜色,会提示你肌肤和身体的健康状况。健康的肌肤首先要有光泽,同时还要细腻,色泽红润,柔软而富有弹性。肌肤的颜色和光泽能反映肌肤的营养情况,也能反映内在脏腑的健康状况,可以说是我们身体的警报。

  警惕异常肤色隐藏疾病

  暗黄色警报——脾胃不合积毒素

  肌肤出现暗黄,发灰的颜色,在都市女性中较常见,暗黄色所预示的身体问题不能忽视。

  颜色分析

  肌肤的暗黄色是对你近段时间以来繁重压力及体内毒素淤积的直接反映。从中医角度来说,肌肤出现暗黄,发灰的颜色,也反映了体内脾胃不合。职业女性一旦忙起来,饮食就没有规律的时间和合理的营养,很容易造成脾胃不和贫血等问题。尤其是在消化不良,血需的情况下,最基本的日常供给达不到,肌肤不能得到营养。如果再多愁善感,忧虑,则“思虑伤脾”,从而使肌肤也逐渐变的暗淡,发黄。

  治疗方法

  如果肌肤的暗黄色已经持续一段时间了,那么就需要你先从内部下手,从调节脾胃开始了。

  每天要尽可能的多喝水,清洁肠胃,在饮食上即使很难作到按时吃饭,但至少要保证饮食的质量。一定要减少吃油腻和甜食的次数和量,佛则很容易伤及脾胃。多吃青菜,水果的同时,可以适当地吃一些瘦肉,坚果和豆制品。

  同时,对待外在肌肤也要多细心些。减少使用化妆品,尤其是厚厚粉底的次数,要特别注意彻底清洁肌肤和补水。由于暗黄的肌肤缺水很严重,所以洗脸,沐浴时都要用保湿,滋润的产品,还要多用蒸汽或毛巾敷脸。

  另外,无论是饮食还是外用,都要尽可能的摄取维生素。比如,维生素c能够抑制色素沉着,排除肌肤组织中的毒素;而维生素e能抵御游离基侵害肌肤,使肌肤中的血液明亮干净;维生素A可以改变老化的肤质和黯沉肤色。

  灰黑色警报——肾虚老化易长斑

  肌肤的颜色越暗越深,反映的问题也就越严重。如果说,肌肤出现暗黄色只是中级警报的话,那么你仔细照镜子,发现最近肤色很不干净,灰突突地甚至发黑,脸还总有些深深浅浅的斑点,这时的肌肤问题已相当严峻。

  颜色分析

  灰黑色的肌肤在提示你,它正在渐渐丧失活力,日晒,污染,身体和心理压力产生的自由基,阻碍了肌肤自身正常的新陈代谢,正在加速肌肤老化。

  紫外线中的长坡UVA对肌肤的伤害非常大'特别是在春天。很多人不注意春天的防晒,甚至长时间直晒太阳。宋萍表示,肌肤老化,失去活力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紫外线长时间照射,即使在室内工作的人,如果不注意防晒,UVA还是会透过玻璃折射近来,伤害肌肤。肌肤发灰黑色则是肾虚的反映。

  治疗方法

  女性来说,无论心情多糟,压力多大,熬到多晚,香烟和咖啡也是绝不可取的,它们对肌肤的伤害是潜移默化的。不妨养成和绿茶的习惯,尤其在这样的天气里,舒心提神,还能清肠排毒。排毒的同时,不妨自己煲一锅活血补肾汤,放入地黄,当归,枸杞,黑芝麻,桑葚等,一周喝3—4次,肌肤颜色会有很明显的改善。

  体内温补的同时还要强化肌肤屏障,阳光灿烂的日子一定要防晒。外出的时候,可以选择同时防UVA和UVB的防晒霜,如果是向阳的办公环境,在室内也抹一点防UVA的防晒霜

  如果肌肤已经出现了灰黑色,建议您不要再说用化妆品,洗脸和沐浴的时候尽量选择含有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E的产品,可以再一定程度上阻碍皮肤微血管循环的自由基,维持肌肤的活力。不过,倘若肌肤的灰黑色很深,甚至已经开始长斑,千万不要置之不理,更不能自己乱抹东西,一定要及时就医。

  红色警报——热盛体质易过敏

  按说脸色红润是好事,但是,有时肌肤颜色发红色却并不一定健康。如果气色好的让人尴尬,还伴随着灼热,发痒,红肿,可就是拉响了红色警报喽。

  颜色分析

  肌肤出现红色,应该说是肌肤颜色警报中最普遍的。肌肤发红的原因很多,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天生的,二是环境诱发的。

  到了夏天,人体新陈代谢会加快,有些人由于血液流速加快,皮肤散热,肌肤会出现潮红。宋萍表示,这种红色虽然并不健康,但是肌肤发红的人大都属于内热型的热盛体质,精力,体力充沛的年轻人最多见。

  除了天生是热盛体质,肌肤发红最普遍的原因是肌肤在营养不足,自身抵抗力严重下降时,由外界环境诱发的过敏反映。比如最近易失眠,经长熬夜;常吃油腻,辛辣的东西;工作,生活压力太大,心情非常糟糕等等,这些因素都会直接伤害肌肤的健康。一些过敏体质的人,遇到花粉,柳絮,灰尘等,也都会造成过敏感性肌肤发红,脱皮,发痒。

  治疗方法

  少吃油腻,辛辣的东西,尤其是养肉等易发外的食物,尽量吃新鲜多汁的水果,可以适当的喝点花茶或绿茶,在即将到来的炎热天气里能起到清热的作用。

  对于油性易过敏的肌肤来说,在保证睡眠,饮食清淡的同时,最好用补水的方式来疏导和安抚肌肤。在洗脸时要使用抑菌性的洗面露或沐浴液,比如用含有迪保肤成分的抑菌型浴液,对油性敏感肌肤的清洁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实习编辑:邝丽琼)

2010-04-26 07:31:00浏览6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手上长透明小水疱是汗疱疹吗
手上长透明小水疱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常见原因包括汗疱疹、接触性皮炎、带状疱疹和湿疹等。建议患者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并进行针对性治疗。1、汗疱疹:汗疱疹是一种常见的复发性水疱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手掌、手指侧面及指端出现针尖至粟粒大小的透明小水疱,伴有瘙痒或灼痛。其发病可能与遗传易感性、过敏反应、精神压力及局部潮湿刺激等因素有关。汗疱疹通常在春末夏初开始发病,夏季加重,冬季自愈,具有对称性分布的特点。2、接触性皮炎:当皮肤接触到某些过敏原如化学物质、金属镍等时,可能引发过敏性皮炎,表现为皮肤上出现透明小水疱,伴有瘙痒或灼热感。此类皮炎通常局限于接触部位,症状轻重与接触物的刺激性有关。3、带状疱疹: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表现为沿神经分布的透明小水疱,疱壁紧张发亮,内液澄清,常伴有疼痛。与汗疱疹不同,带状疱疹的水疱呈带状分布,且常伴有神经痛。4、湿疹:湿疹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可能由遗传、过敏、代谢紊乱等多种因素引起。其表现为皮肤上出现透明小水疱,常伴有瘙痒、灼热感。湿疹的水疱多为米粒大小,可融合成片,常见于手部和足部。患者应保持手部干燥,避免接触刺激性物质,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糖皮质激素药膏如糠酸莫米松乳膏,以缓解症状,避免自行使用药物,以免加重症状。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手上长透明小水疱有什么原因
手上长透明小水疱可能是接触刺激性物质引起的,也可能是汗疱疹、手癣、接触性皮炎等疾病因素造成的。若手上水疱持续不消退,伴有疼痛、瘙痒加剧、发热等症状,或出现水疱破裂、感染等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一、非疾病因素:频繁接触洗洁精、洗衣粉、消毒剂等刺激性化学物品,手部皮肤受到刺激,可能出现应激反应,长出透明小水疱。应尽量减少直接接触此类物质,工作时佩戴手套。若已出现水疱,避免搔抓,可涂抹护手霜保护皮肤。二、疾病因素:1、汗疱疹:多与出汗不良、精神因素等有关,常对称发生于手掌、手指侧面,初期为米粒大小的水疱,内含清澈浆液。治疗可外用炉甘石洗剂,以收敛止痒;病情严重时可使用糖皮质激素药膏,如糠酸莫米松乳膏等,但用药需遵医嘱。2、手癣: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常单侧发病,初期为针尖大小的水疱,壁厚不易破溃。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外用抗真菌药物,如克霉唑乳膏、酮康唑乳膏等;病情严重者需口服抗真菌药,如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等。3、接触性皮炎:接触某些过敏原,如金属、橡胶、化妆品等,手部皮肤发生过敏反应,出现水疱,伴有瘙痒。应尽快脱离过敏原,必要时按医嘱使用糖皮质激素药膏,如氢化可的松乳膏、地塞米松乳膏等;瘙痒严重时可口服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日常生活中,注意手部皮肤护理,洗手时避免使用过热的水及刺激性强的肥皂。保持手部清洁干燥,但避免过度清洁。尽量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和刺激性物质。从事特殊工作,如化工、美发等,要做好防护措施。若手部皮肤出现异常,不要自行挑破水疱,以免引发感染,应及时就医诊断治疗。
任娟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透明细胞肉瘤恶性程度高吗
透明细胞肉瘤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恶性肿瘤,恶性程度较高,具有侵袭性强、易复发和转移的特点。该肿瘤通常发生于青少年和年轻成人,好发于四肢远端,尤其是足部和踝部。透明细胞肉瘤的预后较差,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对改善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透明细胞肉瘤的恶性程度较高,主要与其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该肿瘤具有局部侵袭性强和早期转移的特点,常通过淋巴系统和血液循环转移至肺、骨和淋巴结等部位。其次,透明细胞肉瘤的病理特征也反映了其高度恶性。肿瘤细胞呈圆形或多边形,胞质透明或嗜酸性,核仁明显,核分裂象多见。免疫组化检测显示,肿瘤细胞通常表达S-100蛋白、HMB-45等黑色素细胞标志物。透明细胞肉瘤的治疗策略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广泛切除肿瘤及其周围正常组织可降低局部复发率。对于无法完全切除或切除边缘阳性的患者,术后放疗可进一步控制局部病灶。化疗在透明细胞肉瘤中的作用尚不明确,但对于转移性或复发性患者,化疗可能有助于控制病情进展。透明细胞肉瘤的预后较差,预后因素包括肿瘤大小、位置、手术切除范围及是否发生转移。肿瘤较大、位于躯干或近端肢体、切除不彻底或已发生转移的患者预后较差。建议患者在确诊后尽早接受综合治疗,治疗过程中需密切配合医生,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通过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提高生存率。
黄兆辉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血脂异常能恢复正常吗
血脂异常在多数情况下是能够恢复正常的,但这需要综合生活调理和药物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生活方式的改变对血脂异常的改善至关重要。许多血脂异常是由不良生活习惯引起的,如长期高油、高脂、高糖饮食,缺乏运动,吸烟酗酒等。当患者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如全谷物、新鲜蔬果,以及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类、坚果等的摄入时,血液中甘油三酯、胆固醇等脂质成分的水平会逐渐受到调控。同时,坚持规律的体育锻炼,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有助于提高身体代谢率,促进脂肪分解和消耗,降低血脂。另外,戒烟限酒也能减少对血管内皮的损伤,改善血脂代谢。通过这些生活方式的综合调整,大部分因生活习惯导致的血脂异常患者,血脂指标能够逐渐恢复正常。在部分情况下,药物治疗对于血脂异常恢复正常也起着关键作用。对于一些血脂异常较为严重,仅靠生活方式改变难以达到理想效果的患者,或者存在其他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的患者,医生会根据具体病情开具降脂药物。例如阿托伐他汀,可有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抑制胆固醇合成。在药物治疗过程中,患者需严格按照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对于血脂异常患者,应先到医院进行全面检查,明确血脂异常的类型和程度。在生活中,严格遵循健康饮食原则,控制体重,保持健康体重范围。另外,定期复查血脂、肝功能等指标,以便医生及时了解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