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外伤包扎需要重视

  包扎是外伤现场应急处理的重要措施之一。及时正确的包扎,可以达到压迫止血、减少感染、保护伤口、减少疼痛,以及固定敷料和夹板等目的。  包扎是外伤现场应急处理的重要措施之一。及时正确的包扎,可以达到压迫止血、减少感染、保护伤口、减少疼痛,以及固定敷料和夹板等目的。相反,错误的包扎可导致出血增加、加重感染、造成新的伤害、遗留后遗症等不良后果。

  包扎伤口应了解有无内在损伤

  在外伤急救现场,不能只顾包扎表面看得到的伤口而忽略其他内在的损伤。

  同样是肢体上的伤口,有没有合并骨折,其包扎的方法就有所不同,有骨折时,包扎应考虑到骨折部位的正确固定;同样是躯体上的伤口,如果合并内部脏器的损伤,如肝破裂、腹腔内出血、血胸等,则应优先考虑内脏损伤的救治,不能在表面伤口的包扎上耽误时间;同样是头部的伤口,如合并了颅脑损伤,不是简单的包扎止血就完事了,还需要加强监护。对于头部受撞击的患者。即使自觉良好,也需观察24小时。如出现头胀、头痛加重,甚至恶心、呕吐,则表明存在颅内损伤,需要紧急救治。

  因此,在对伤者明显可见的伤口进行包扎之前或同时,一定要了解有没有其他部位的损伤,特别要注意是否存在比较隐蔽的内脏损伤。

  与体腔相通的伤口的包扎

  对于与体腔相通的开放性伤口,现场一般只需对伤口进行简单的覆盖,然后尽快送医院或紧急联系医务人员前来救治。

  例如,与腹腔相通的腹部伤口,可用干净的纱布、毛巾、被单等覆盖。如有肠管或网膜从创口处膨出,切勿试图将其回纳腹腔内,以免加重腹腔污染。对膨出的肠管或网膜,应用干净的碗将其完全盖住,或用干净纱布圈套于周围再行包扎,以防挤压膨出的肠管或网膜。

  又如,与胸腔相通的胸部伤口,可造成开放性气胸。其中,“交通型气胸”与“高压(张力)型气胸”症状严重,甚至可致昏迷、死亡。

  前者应尽快用无菌纱布或其他清洁的敷料封闭伤口,包扎固定,防止反常呼吸,以便减轻症状和减轻持续伤害。对于“高压(张力)型气胸”,由于破裂口形成单向活瓣,当人吸气时裂口开放,气体不断进入胸膜腔;呼气时裂口关闭,以至气体不能排出。胸腔内压力不断增加,使得肺受压增加,从而导致进行性呼吸困难。此时须作紧急排气处理,可用大号注射针头在患侧锁骨中线第二肋间刺人胸膜。

  再者,头颅外伤者如果出现“鼻孔、耳朵流出较大量的淡红色液体”,应考虑颅底骨折,伤口与颅腔有相通。不要在现场试图压迫和填塞伤者鼻孔、耳朵,以免造成颅内感染。如骨折穿破头皮或有脑组织膨出,可按腹腔脏器膨出的原则处理。

  以出血为主要症状的伤口包扎

  在有出血的情况下,外伤包扎的实施必须以止血为前提。如不及时给予止血,则可造成严重失血、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有时候,包扎本身就是止血的措施。例如,组织损伤造成的毛细血管出血,出血时血液成水珠样从伤口流出,稍微压迫即可止血,有时也可自动凝固止血。这种出血,往往只需要在伤口贴上止血贴,或在伤口上覆盖消毒纱布,然后稍微加压包扎,即可完成止血和包扎的双重任务。但对于由动脉血管损伤引起的“动脉出血”和由静脉血管损伤引起的“静脉出血”,单纯的压迫包扎伤口,往往不能达到止血的目的。

  动脉出血时,出血呈搏动性、喷射状,血液颜色鲜红,可在短时间内大量失血,造成生命危险;静脉出血时,出血缓缓不断外流,血液颜色紫红。这些可通过“指压”和“止血带”等应急措施临时止血,再送医院或请救护人员前来救治。

  指压止血是在伤口的上方,即近心端处,找到跳动的血管,用手指紧紧压住。需注意的是:此法仅能用于短时间控制血流,应随即采用“止血带”止血法。

  止血带是具弹性的橡胶带(带与皮肤之间要垫上敷料),亦可用宽度大于3厘米的布带、毛巾、领带等代替,绑扎上臂或大腿上、中1/3交界处(注意:绑扎上臂时不能过低,否则易损伤神经),绑扎的松紧程度以伤口没有鲜血外流为度。此外,一定要在显著的部位标明上止血带的时间,每隔一小时松开止血带几分钟。再绑扎。

  错误包扎可导致严重后果

  有人为孩子的“肘关节伤”进行包扎时,长时间把“前臂和上臂固定在一条直线上”,结果孩子的“肘关节失去了应有的弯曲功能”而残废了。究其原因,就是刘读者不知道包扎时,应该把关节固定在“功能位置”上。保持在功能位置上的关节,就算伤后关节不能活动,也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原关节的一些生理功能。

  对上肢来说,最重要的是保证手的功能;对下肢来说,主要是保证持重和步行的功能。因此,肘关节的功能位置是屈曲近90度,膝关节的功能位置是稍屈10度,手各指关节的功能位置是屈曲45度。踝关节的功能位置是90~95度。

  再以外伤骨折为例:包扎松散,不起固定作用是导致畸形愈合或假关节形成的重要原因。众所周知,骨折、脱位的整复要靠固定来保证。如果包扎松散,起不到固定的作用,近期就有可能发生出血、疼痛、休克等危险,远期则可能造成畸形愈合和假关节。

  相反,包扎得太紧,也有可能造成机体新的损伤。过紧的包扎影响血液循环,可出现肢体肿胀,或苍白、发绀、发冷、麻木等表现。如不及时放松重新进行恰当的包扎,就有可能造成肢体缺血、坏死。

  此外,为包扎伤口,不适当地移动患者,也可造成难以挽救的损伤。例如,造成长骨完全骨折患者的骨折端刺伤重要血管、神经,造成脊柱骨折的患者脊髓损伤而发生截瘫等。因此,包扎时必须讲究技巧。

(实习编辑:李素素)

2009-09-30 21:50:00浏览8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