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吸引的目的是将伤口内的血性液体或者炎性分泌物通过负压装置引流出体外。临床上常用于有开放性创口、需要减压的空腔脏器等疾病治疗时,如腹部手术后胃肠吻合口漏、胆瘘、胰腺瘘以及气腹引起的肠麻痹等情况。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通畅、避免堵塞、妥善固定、定期观察和及时更换。

1.保持通畅:应保证负压引流瓶内充满消毒灭菌的无菌生理盐水或凡士林纱布进行填塞引流,若发现引流液量逐渐减少甚至消失,应及时向瓶中补充液体,以保证持续有效的负压状态。同时要防止引流管受压扭曲而影响引流效果,导致引流不畅的情况发生。
2.避免堵塞:在日常护理中应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引流量,并且要注意保持引流管畅通。如果出现引流液变浑浊、颜色发黑、引流不畅等情况,则提示可能存在引流管阻塞的现象,需及时通知医生处理,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3.妥善固定:负压引流管一般放置于空腔脏器的最低点,如胆囊引流管置于右上腹胆囊处、鼻饲管置于胃部等,应确保引流管与周围组织贴紧并固定牢靠,以防脱出。同时还应注意检查各管道连接部位是否牢固,防止因管道滑脱而导致引流不畅或引起不适症状。
4.定期观察:患者在使用负压引流管期间还应注意密切观察自身情况,如有明显的呼吸困难、头晕、头痛等症状,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由其判断是否存在异常现象。
5.及时更换:通常情况下,负压引流管可连续使用72小时左右,之后则需遵医嘱予以更换,以免长时间应用对局部产生刺激,引发感染等问题。
除此之外,在负压引流管拔除前还需再次确认是否有活动性出血的情况存在,若有大量鲜血涌出则需立即通知医生重新结扎止血。待明确没有明显渗血后方可拔除负压引流管,然后用无菌敷料覆盖按压穿刺部位直至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