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请勿与胃溃疡患者共用碗筷

  北京某小区的刘大妈患胃溃疡多年未愈,可今年她到女儿家居住后不久却惊讶地发现,其女儿、女婿与自己共同生活后也先后不同程度地患上了胃溃疡,这是怎么一回事?经医院检查询问病因后她才知道,这是她与家人共用碗筷导致幽门螺杆菌交叉感染造成的。

请勿与胃溃疡患者共用碗筷


  幽门螺杆菌是目前世界公认的胃部杀手,它在人的胃内长期大繁殖,可导致终生感染并引起组织学胃炎,从而造成胃溃疡久治不愈。同时,它又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世界范围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证实,幽门螺旋杆菌在人群中的感染率可高达50%以上,而家庭集聚性的口口感染传播又是幽门螺杆菌的重要感染途径。美国医学研究最新发现,亚洲人共用饭碗、筷子和菜盘的习惯使得胃溃疡在家庭成员中极易交叉感染,其发病率要远高于分餐制的欧美国家。澳大利亚墨尔本一家医学中心调查表明,在被调查对象中,保留中国传统共餐制饮食习惯的华人比澳大利亚其他分餐制人群的幽门螺旋杆菌要高出一倍多,而此菌正是导致胃溃疡的主要元凶。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于肝炎等传染性疾病较为重视,对染病的家庭成员均会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而对胃溃疡等细菌感染性疾病则往往比较忽视,共用碗筷进餐的现象较为普遍。其实,碗筷是最容易感染细菌的,据检测,人们常用的每个饭碗和每双筷子上感染的细菌可达1600~3100多个。当人们共用碗筷进餐时,唾液里的细菌可通过饭碗、筷子等餐具互相交叉传染、传播,因此在我国,这也是习惯与家人共用碗筷进餐的人胃溃疡感染率和发病率较高的重要原因。对此,国内外医学专家建议,有传统饮食习惯的人在与家人共同吃饭时应采用分餐制,而不要共用餐具。在家庭成员中应提倡最好个人专碗专筷。这是有效防治幽门螺旋杆菌交叉感染胃溃疡的一个重要措施。

(实习编辑:郭婷婷)

2009-08-24 10:34:00浏览78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吴鹏波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胃胀气、饱腹感很强吃什么药
胃胀气、饱腹感很强,可能是由胃肠动力不足、肠道菌群失调等原因引起的,通常可用多潘立酮、莫沙必利、双歧杆菌等药物进行治疗。1.多潘立酮首先,多潘立酮属于促胃动力药物,通过阻断多巴胺受体,来促进胃部蠕动、加速胃排空,从而缓解胃胀气、强饱腹感等不适症状。该药建议餐前服用,但本身存在机械性消化道梗阻、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禁用。2.莫沙必利其次,莫沙必利不仅能促进乙酰胆碱释放,来增强胃肠蠕动功能,同时还能刺激肠道神经信号,使肠道肌肉更有节律地收缩。对于消化不良等原因引起的胃痛胃胀、腹部胀满、恶心呕吐等症状,常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低钾血症患者禁用此药。3.双歧杆菌最后,双歧杆菌作为一种益生菌制剂,能够通过补充肠道内有益菌数量,来调节肠道菌群平衡,进而起到减少消化道内滞留气体、缓解腹部胀气的作用。由于双歧杆菌为活菌制剂,因此需要使用40℃以下的温开水送服,并避免与抗菌药物同服。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药物均须遵医嘱使用。同时,顺时针按摩腹部、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对改善上述症状通常也有一定的帮助。除此之外,建议患者养成清淡饮食、少食多餐的良好饮食习惯,并定期进行体检来排除其他潜在的消化系统疾病。
吴鹏波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胃胀、饱腹感、打嗝吃什么药
胃胀、饱腹感、打嗝多与肠道菌群失调、胃动力不足、消化酶缺乏等原因有关,常可遵医嘱使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多潘立酮片、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等药物进行治疗。1.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首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属于益生菌制剂,通过直接补充肠道有益菌、抑制有害菌生长,来起到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该药常用于治疗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胃胀、饱腹感、打嗝、嗳气等不适症状,但需要避免与抗菌药物同时服用。2.多潘立酮片其次,多潘立酮片是一种促胃动力药物,能够通过拮抗胃内的多巴胺D2受体,来达到增强胃动力、促进胃排空的效果。针对胃动力不足导致的胃胀胃痛、腹部饱胀感、嗳气打嗝等症状,常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但孕妇及哺乳期妇女需要慎用此药。3.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最后,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属于消化酶制剂,通过给机体补充额外的消化酶,来促进脂肪、蛋白质等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该药主要用于改善因胆汁分泌不足、消化酶缺乏等原因,引起的胃胀胃痛、反酸烧心、嗳气打嗝等症状。该药建议餐后服用,但存在肠梗阻或肠出血的患者禁用。此外,患者出现上述不适症状,还应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少食多餐、规律饮食等,也可通过顺时针按摩腹部、饭后外出散步等方式,辅助缓解上述症状。若上述症状持续无缓解,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治疗。
王霞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腋下长雀斑痣是神经性纤维瘤吗
雀斑痣通常是指雀斑样痣、神经性纤维瘤即神经纤维瘤病,腋下长雀斑样痣不一定是神经纤维瘤病。1.雀斑样痣定义首先,雀斑样痣通常为皮肤黏膜部位出现的,颜色均一的黑褐色斑疹,边界清晰且表面光滑。该类病变通常会散发于全身皮肤,但日晒后不会出现颜色加深,且皮疹颜色通常也不会随季节改变而发生变化。2.神经纤维瘤病定义其次,神经纤维瘤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常因基因突变而导致机体多系统出现损伤,如神经、肌肉、骨骼、皮肤、内脏等全身各个系统。该病患者常有皮肤牛奶咖啡斑、腋窝雀斑、腹股沟雀斑等症状,而当病变压迫局部神经后,患者也可能出现智力减退、记忆障碍、癫痫发作等问题。此外,病情较重的患者还可能出现骨损害、心胸损害、胃肠道损害等伴随症状。3.两者区别与联系最后,关于腋下雀斑样痣和神经纤维瘤病的关系,只能说腋下出现的雀斑样痣是神经纤维瘤病的常见临床表现之一,但并不表示只要出现腋下雀斑样痣,就提示是罹患了神经纤维瘤病。综上所述,腋下出现雀斑样痣并不一定是神经纤维瘤病。同时,雀斑样痣在不影响皮肤美观和患者心理健康的情况下,通常不需要进行治疗。但神经纤维瘤病,则需要患者积极配合医生,通过药物治疗、放射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