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立秋日是8月8号,一大早,济南市中医医院“秋防胃病”门诊人头攒动,掀起了继“冬病夏治”后又一个小高潮。
不少患者一到冬天气候寒冷时,身上的老毛病往往会突然发作或加重,中医把这类病称为“冬病”,而“老胃病”正属于该类疾病之一。习惯所说“老胃病”即指胃脘疼痛、遇冷加重、腹胀、饮食减少、呃逆、返酸、大便时干时稀等症状。王女士多年来脾胃一直不好,每逢冬天气候一变冷,“老胃病”就会反复发作。“听说市中医消化科开设了‘秋防胃病’门诊,去年试了一回,没想到才一个疗程,不仅治好了我的老毛病,现在身体也不像以前那么弱了。”
炎炎夏日,各大医院冬病夏治门诊开展得如火如荼,也体现了人们“治未病”意识的增强。实际上,根据中医传统理论,在一年的24个节气中,不同的时令节气容易造成人体某个脏器的疾病高发,因此,中医会在特定的时节,选择对该时令脏腑功能有影响的腧穴进行相应治疗,从而达到不发病或少发病的目的,所以,除了冬病夏至,还有冬病秋防、春病冬养、夏病冬治等方法。
冬天好发、阳气虚弱的疾病,如果在阳气旺盛的夏季进行治疗和调摄,入冬可少发病、不发病。比如脾胃虚寒的患者,夏季毛孔开泻,易造成阳气不足,气候潮湿,再加上常吃一些冷食,易造成脾虚,水湿停滞,使冬季的发病有了基础,在冬季易出现脾胃病,采取提早治疗后,可达到温运脾阳、健脾胃、助消化的作用。农历七月中旬至八月下旬,是我国气候最热的天气,机体气血充盈,功能活跃,经脉之气流畅,穴位敏感,是治疗慢性、顽固性疾病最佳时机。市中医医院消化内科开展冬病秋防“老胃病”的“节气贴”就是中医穴位疗法与时令医学的巧妙结合。立秋之后,自然界阳气开始逐渐衰减,阴气渐盛,人体久病本易伤阳,秋冬之时,阴阳明显失衡,人与天地相应,如果不及时调整,就可能向疾病方向发展。此时可依据经气盛衰的变化特点借用“节气贴”方法以调和经气,平衡阴阳,扶助正气,防病于未然。
秋防胃病的疗程是:每十天穴位贴敷“秋防贴胃膏”一次,同时内服“秋防补胃散”,连续三次为一个疗程,连续三年即三个疗程,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今年冬病秋防的时间:8月7日(立秋),8月17日,8月27日。
小编推荐:如何巧“辩”胆病和胃病?
(实习编辑:李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