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胃病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胃病 > 其它胃病

胃黏膜脱垂的中医疗法

举报/反馈
2009-08-14 05:07:0039健康网社区

  胃黏膜脱垂,是指胃窦部黏膜过于松弛,通过幽门脱入十二指肠球部所致。临床主要表现为脘腹胀满,疼痛,消化不良,嗳气泛酸,胃脘灼热,恶心呕吐,或见消化道出血等。胃肠钡餐造影可有效诊断胃黏膜脱垂,而胃镜检查可见胃黏膜脱垂进入幽门或幽门口阻塞。

  本病属中医“胃脘痛”范畴,多为饮食不节,情志内伤,寒冷劳倦等因素,使胃失和降,运化失常,功能受阻所致。其病位虽然在胃,但与肝、脾有关,肝气失调,横逆犯胃,或脾虚气陷,或脾失健运,寒自内生,皆可引起胃脘胀满疼痛。中医辨证,一般分为以下几型治疗。

  1.肝气犯胃型:症见胃脘胀痛,痛连胸胁,每遇情志刺激则疼痛加重,呕吐泛酸,舌苔薄白,脉弦。当以疏肝和胃,理气止痛为治,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药取柴胡、白芍、川楝子、元胡、香附、炒枳壳、绿萼梅、法半夏、青木香、佛手各10克,广陈皮、生甘草各5克,水煎服,每日1剂(下同)。

  2.中气不足型:症见脘腹胀满疼痛,食后尤甚,卧位减轻,头晕气短,神疲乏力,面恍白,心悸气促,舌淡苔白,脉细弱。当以健脾养胃,益气升提为治,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药取黄芪、党参、当归、白术、炒枳壳、柴胡各10克,升麻、炙甘草、陈皮、砂仁各5克,大枣5枚,生姜3片。

  3.脾胃虚寒型:症见胃脘觉冷,隐隐作痛,喜温喜按,得热痛减,口淡乏味,时吐清水,舌淡苔白,脉细弱。当以温中健脾,和胃散寒为治,方用理中汤加减,药取党参、白术、黄芪、桂枝、木香、沙参各10克,炙甘草、干姜、吴萸、川椒、小茴、砂仁各5克。

  4.胃阴亏虚型:症见胃脘灼热疼痛,嘈杂如饥,或饥不欲食,口苦咽干,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红少津,脉细弦。当以养阴益胃为治,方用沙参麦门冬汤加减,药取沙参、麦冬、天花粉、玉竹、桑叶、扁豆、生地、当归、黄精各10克,鲜石斛30克,玫瑰花5枚,甘草5克。

  5.气滞血瘀型:症见脘腹胀满疼痛,痛如椎刺,固定不移,舌质紫暗,脉涩。当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治,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药取桃仁、当归、川芎、白芍、生地、蒲黄、丹参、檀香、焦楂各10克,红花、甘草、砂仁各5克,三七粉3克(冲服)。

  在内服治疗的同时,可配合选用下列外治法:

  1.云南白药粉剂适,用白酒调为稀糊状,填于肚脐处,外用胶布固定,并可时用热水袋热熨肚脐处,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钟,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3~5天。可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2.逍遥丸10粒,研细,清水适量调糊,外敷于肚脐孔处,放食盐少许,再用黄豆大小艾粒施灸,酌灸3~6壮,隔日1次,连续3~5次。可疏肝健脾,温中和胃。

  3.川椒、川乌、草乌、小茴香、吴萸、香附各10克,川芎、公丁香、川楝子、元胡各15克,共研细末,用白酒适量拌匀,放锅中炒至微黄,布包,趁热外熨胃脘部疼痛处,药凉后加白酒少许续炒热后重复热熨,每日3~4次,每剂药用2天,连续3~4剂。可温经散寒,活血理气。

  4.鲜姜30克,香附15克。将生姜捣烂如泥,香附研细末,放入杯中,冲入沸水,拌匀,而后用毛巾蘸药液搽胃脘部上下,每日2次,每次10~20分钟,3日为1疗程,连续1~2个疗程。可温中止痛。

  5.吴茱萸5克,生姜3片。将吴萸研为细末,与生姜捣烂,加米醋调为稀糊状,外敷于肚脐孔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2~3天。可温中散寒止痛。

(实习编辑:郭婷婷)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