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1982年,医学专家研究认为,胃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与消化道的溃疡密切相关,是胃癌始发原因之一。这个观点已成消化界的热门话题,尤其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的关系,不仅医学界关注,而许多病人看了一些科普书后,忧心忡忡,常常咨询医生:感染了幽门螺杆菌是不是很容易得胃癌呢?
从世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之间有相关性。调查发现在早期胃癌中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于对照组。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的人群患胃癌的危险性几乎是未感染人群的4倍。但人们不必太紧张,因幽门螺杆菌的株种很多,不是只要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就一定演变为胃癌。这与幽门螺杆菌的种株有很大关系,只有毒力很强、致癌机会高的菌株方才有可能导致胃癌。
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多病因、多阶段的过程,在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各种致病因素可能单独或协同作用于不同阶段。幽门螺杆菌感染不是唯一的致病因素,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主要作用于癌变的起始阶段,即在活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的发展中起主要作用,也就是说幽门螺杆菌感染为胃癌的发生奠定了基础。但胃癌者胃内感染了的幽门螺杆菌并不能直接引起人体细胞DNA突变及细胞表型的转化(通俗地说:不能直接致癌,不是致癌的元凶,而是帮凶)。当幽门螺杆菌分泌的氨和磷脂酶等可以破坏胃黏膜的保护机制,使各种致癌作用的因子更容易直接作用于黏膜上皮细胞,同时,幽门螺杆菌分泌化学物质也可以直接促进细胞分裂,增加细胞DNA突变的机会。
实际人群中幽门螺杆菌感染众多,但患胃癌的为数很少,这是为什么呢?除与感染的幽门螺杆菌的种类不同、细胞产生的毒力强弱各异外,并与个体的敏感性、抵抗力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后机体出现不同的感染结果相关。除此外,在复杂的病生理过程中,宿主的遗传背景、饮食因素、营养、获得感染的年龄以及其他环境因素都可能同时起重要作用。
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应走出两个误区:一、无所谓。正常人还有50%带菌者。二、十分紧张,怕癌变。
当胃镜检出幽门螺杆菌或抽血查抗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临床上有胃痛、胃胀、泛酸、嗳气、口臭等症状;胃镜检查有浅表性、糜烂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等;病理组织学检查有慢性浅表性胃炎,黏膜炎症浸润现象、6个月后黏膜上皮增生、腺体萎缩、囊性变和肠化生,两年后,黏膜腺体可异常增生,如果不及时治疗逆转,极少数人会发生癌变。所以,具有上述三种现象时,应杀菌根治。如果有胃癌的家族史,更应重视治疗。如果是轻、中度的胃癌病变(萎缩性胃炎、结肠样化生、异常增生),多数经过杀菌根治都可以逆转,恢复正常。不论有无症状,都杀菌治疗,这样乱治,可引起耐药性菌株增多。
因治疗复杂、耐药菌株多、有复发性,所以,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正规治疗。
(实习编辑:郭婷婷)
主任医师
乐清市人民医院 胃肠外科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胃肠外科
副主任医师
广东省中医院 胃肠外科
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胃肠外科
副主任医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胃肠外科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龙井市龙井街73号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南大街46号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于楼街
二级甲等 专科医院 公立
乐山市市中区人民西路25号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河北省廊坊市坊西小区
三级甲等 中医医院 公立
河南省郑州市东风路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