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十二指肠溃疡久不愈 慎防胃泌素瘤

  案例:谈起十二指肠溃疡,华子显得有点绝望,为了治疗这个病,他不知去了多少医院的内科,中西医都看遍了,可溃疡情况还是不止。是不是还有什么其他的疾病存在呢?每每想到这,华子特别担忧。

  当遇到患者有上消化道多发性溃疡、球部远端溃疡,内科治疗无效,手术后溃疡迅速复发以及巨大溃疡时,均应考虑到是否有胃泌素瘤的可能。像华子这种情况,应该特别谨慎,长期受溃疡的折磨,屡次治疗无效,这些情况出现时,应该考虑到“胃泌素瘤”的可能。

  如何进行胃泌素瘤的检查诊断?

  目前有效的诊断手段仍属胃液分析和血清胃泌素水平的测定。

  胃泌素瘤又叫卓林二氏综合征。它的特点是过高胃泌素血症伴大量胃酸分泌和上消化道慢性难治性溃疡,有时可伴有腹泻。胃液分析的基础游离盐酸分泌量与最大游离盐酸分泌量的比值大于60%。空腹血清胃泌素浓度一般大于300微微克/毫升。

溃疡久不愈 慎防胃泌素瘤


  胃泌素瘤的治疗目标是控制溃疡

  在有效的抑酸治疗出现前,胃泌素瘤主要的死因是消化性溃疡及其并发症。而全胃切除是惟一有效的解决方法。H2 受体阻滞药和质子泵抑制药的问世使该症合并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大大降低,从而有效地规避了全胃切除术。现在,胃泌素瘤对生命的最大威胁不是并发的溃疡而是恶性肿瘤的侵袭,资料显示超过50%未经手术切除的胃泌素瘤患者,都死于肿瘤的直接侵袭。胃泌素瘤患者的治疗目标是控制溃疡,防止并发症及控制肿瘤发展。

  胃泌素瘤患者治疗选择的一般指南

  1、质子泵抑制药因能有效地抑制胃酸分泌,使胃泌素瘤患者的溃疡愈合,因而在病情评估阶段及手术前可以使用;对已不能手术或肿瘤灶无法找到的病人中也应使用。

  2、稳定期的患者在病情评估及术前准备时需要使用静脉制酸药时可使用静脉用的H2 受体阻滞药,经过仔细评估定位后,应对每位胃泌素瘤病人施行旨在切除肿瘤的手术探查,除非患者已明确手术无法切除(如肝转移超过一叶时)或患者拒绝手术或有手术禁忌症。

  3、在手术中,应辨认肿瘤并将其彻底切除,所有肿瘤累及的淋巴结也应切除,若可以将转移灶安全彻底地切除则也应将肝转移灶切除,全胃切除则无必要。

  4、至于合并MEN-Ⅰ综合征的胃泌素瘤患者有无手术必要尚存在争议,但现在已提高的手术成功率提示切除肿瘤手术的价值。在患者所有合并MEN-Ⅰ综合征的一级亲属中都要考虑到肿瘤可能,宜在这类人群中检测空腹胃泌素及作胰泌素激发试验以排除潜在的肿瘤可能。

  5、在胃泌素瘤诊断已明确但尽了最大努力也无法定位和切除肿瘤者,患者和医者都面临几种治疗选择,最谨慎的方法是终身制酸药治疗(如奥美拉唑)。在不能或不愿接受终身药物治疗而彻底切除胃泌素瘤又不可能的患者。可考虑胃全切术或近端迷走神经切断术,但或许术后仍要长期服少量制酸药。

(责任编辑:蔡明花)

2009-06-18 08:01:00浏览98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甲沟炎在家处理的方法,用什么药膏
在家处理甲沟炎可通过清洁护理、物理缓解、修剪指甲等方法处理,常用药膏有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等,需遵医嘱使用。若甲沟炎症状严重,如出现剧烈疼痛、脓肿较大、发热等情况,应及时就医。一、处理方法:1、清洁护理:用温水加适量盐调配成淡盐水,将患甲浸泡其中,每次15至20分钟,每天2至3次。盐水环境不利于细菌生长,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炎症。浸泡后用干净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保持患部干燥,防止细菌滋生。2、物理缓解:若甲沟炎导致局部红肿,可采用冷敷的方法。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患甲周围,能使局部血管收缩,减轻充血和肿胀,缓解疼痛。当炎症有所缓解,红肿减轻后可改为热敷,用温热的毛巾敷在患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利于炎症吸收消散。3、修剪指甲:避免指甲剪得过短,两侧甲沟处应保留适当长度,让指甲覆盖住甲床边缘。指甲边缘要修剪整齐,避免有尖锐的角或毛刺,防止其嵌入甲沟引发炎症。若已有指甲嵌入,可在指甲与甲沟之间垫一小片棉花将指甲与甲沟隔开,减轻压迫。二、治疗药膏:1、莫匹罗星软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细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阻碍细菌生长繁殖,从而治疗甲沟炎。常用于甲沟炎初期,局部红肿、疼痛但未形成明显脓肿时。2、夫西地酸乳膏:主要针对革兰阳性菌,特别是葡萄球菌属引起的皮肤感染有效。它能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使细菌无法正常生长,进而减轻甲沟炎的炎症症状。当甲沟炎伴有明显的红肿、疼痛,且有少量渗液时,使用夫西地酸乳膏可起到较好的消炎作用。3、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含有多黏菌素B、硫酸新霉素、杆菌肽和盐酸利多卡因等成分。多黏菌素B和硫酸新霉素可抑制细菌细胞膜的功能,杆菌肽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共同发挥抗菌作用。盐酸利多卡因则有局部麻醉作用,能缓解疼痛。适用于甲沟炎伴有疼痛较为明显,且有感染迹象时。日常要注意保持手部和脚部卫生,勤洗手、洗脚。避免穿过紧的鞋子,给脚趾提供足够空间,防止挤压指甲。在进行家务劳动、接触刺激性物质时,可佩戴手套保护指甲。若甲沟炎反复发作,应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存在其他潜在病因。
丁言言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咽炎自己在家做雾化用什么药
咽炎患者在家中进行雾化治疗时,可选择的药物主要包括抗炎类药物、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化痰类药物。这些药物通过雾化吸入的方式,能够直接作用于咽部黏膜,快速缓解症状,减轻炎症反应和不适感。1、抗炎类药物:抗炎类药物在咽炎雾化治疗中应用广泛,常见的有庆大霉素注射液等。这类药物能够有效抑制炎症反应,减轻咽部黏膜的充血和肿胀,缓解咽痛、咽干等症状。庆大霉素是一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具有广谱抗菌作用,通过雾化吸入可以减少咽部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尤其适用于合并细菌感染的咽炎患者。2、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显著的抗炎和抗过敏作用。例如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和丙酸倍氯米松混悬液,它们能够快速减轻咽喉黏膜的充血和水肿,缓解咽喉肿痛、声音嘶哑等症状,尤其适用于伴有明显炎症反应的咽炎患者。3、化痰类药物:化痰类药物可帮助稀释痰液,促进其排出,从而缓解咽部不适。常用的有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和盐酸氨溴索雾化液。这些药物能够降低痰液的黏稠度,减轻咳嗽和咳痰症状。乙酰半胱氨酸是一种黏液溶解剂,通过雾化吸入后,可以分解痰液中的黏性成分,使痰液变得稀薄,便于咳出,从而减轻咽部异物感和咳嗽症状。雾化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的选择和使用需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因及身体状况综合判断。患者在使用药物时应严格按照医嘱操作,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加重情况,应及时就医。
朱欣佚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甲
自己在家发汗的方法有哪些
自己在家发汗的方法主要有热水浴发汗、饮用热饮发汗、运动发汗、热敷发汗等。发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身体反应,若出现头晕、心慌、恶心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并及时就医处理。1、热水浴发汗:热水浴是较为常见且便捷的发汗方式。通过热水的温热作用,使体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从而促进身体散热和出汗。在进行热水浴时,应调节水温至适宜温度。洗浴时间控制在15- 20分钟左右,时间过短可能达不到发汗效果,过长则可能使人疲劳。2、饮用热饮发汗:如生姜红糖水是常用的发汗饮品。生姜具有解表散寒的作用,红糖能补充能量。饮用后,身体会逐渐暖和起来,进而出汗。热鸡汤也有类似效果,鸡汤中的营养成分有助于身体健康,同时温热的鸡汤能刺激身体发汗。3、运动发汗:适当的运动能使身体产热增加,促使汗腺分泌汗液。可以选择一些室内运动项目,如跳绳、健身操、瑜伽等。以跳绳为例,跳绳时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参与运动,血液循环加速,体温升高,从而引起出汗。运动强度应根据自身情况适度调整,避免过度运动导致疲劳或受伤。运动结束后,要用干毛巾擦干汗水,更换干爽衣物,避免受寒。4、热敷发汗:热敷可通过局部的温热刺激,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进而引发全身的发汗反应。可以使用热毛巾或热水袋对颈部、背部等部位进行热敷。也可将热水袋包裹一层薄毛巾,放在背部脊柱两侧热敷。建议在进行在家发汗操作前,需确保自身身体状况适宜,如无严重的心肺疾病、高血压等。发汗后,身体毛孔处于张开状态,此时要注意保暖,避免立即吹风或接触寒冷环境,防止寒邪入侵。
朱欣佚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甲
在家自己发汗需要注意什么
在家自行发汗时,需要在发汗前准备、发汗过程控制、发汗后护理等方面予以重视。对于想要在家自行发汗的人,建议先对自身健康状况进行评估,不确定是否适合发汗时一定要咨询医生。1、发汗前准备:确保身体状况适宜发汗,若有发热、高血压、心脏病、体质虚弱等情况,应避免自行发汗,需先咨询医生意见。提前准备好干净舒适的衣物、毛巾,以便发汗后及时更换。同时,准备足量的温水或淡盐水,用于补充发汗过程中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选择合适的发汗场所,要温暖、安静且通风良好,但避免直接吹风。2、发汗过程控制:严格控制发汗时间,一般以15-30分钟为宜,时间过长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引发中暑等严重后果。控制好温度,无论是使用汗蒸设备还是热水浴等方式发汗,温度不宜过高,以免烫伤皮肤或对身体造成其他伤害。在发汗过程中,密切关注自身身体反应,若出现头晕、心慌、恶心、呼吸急促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发汗。3、发汗后护理:发汗结束后,不要立即洗澡,尤其是冷水澡,应等待身体自然冷却,汗渍晾干后再用温水轻轻擦拭身体,避免寒湿入侵。及时更换干爽衣物,防止受凉。补充水分和营养,除了饮用温水、淡盐水外,可适当进食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等,帮助身体恢复能量。若在发汗过程中或之后出现任何不适且无法缓解,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帮助。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