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捏脊疗法调理小儿脾胃

  不少家长都有这样的体会:让小孩吃药特别困难。如果小孩患上脾胃失和、消化不良、厌食积滞等病症,可以不打针不吃药就能治疗,那有多好。捏脊疗法正适合他们——

  捏脊疗法是推拿疗法的一种,古时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等脾胃疾病,故又称“捏积”。捏脊治病,是根据病情采用不同手法,刺激身体某些经脉和腧穴,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该法十分符合儿童特点,不会给患儿带来什么痛苦,能防病治病,因而深受群众的欢迎。

捏脊疗法调理小儿脾胃


  捏脊的部位

  捏脊的部位主要在背部脊柱及两旁,脊柱在背部的正中,是经络中的督脉所在,脊柱的两侧是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路线,经络穴位有风府、大椎、腰俞、至阳、命门、腰阳关、八、背俞穴等。通过捏脊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起到通经活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及调整脏腑的治疗作用。

  常用手法

  捏脊疗法常用手法为捏、拿、推、捻、提、放、按、揉八种,临床上,这八种手法综合运用,完成整个捏脊操作过程。

  1.捏法:用双手拇、食二指将皮肤提捏起来,所提皮肤的多少要适当,提捏过多不易推进,提捏过少易于滑脱。

  2.拿法:是捏法的进一步动作,拇指用力下压,食指用力上抵,拿法同捏法是相互配合,相辅相成的。

  3.推法:以食指为主,将提捏起来的皮肤向前推动。具体作法是,将食指二、三节紧贴皮肤,与拇指协调,均匀地向前推进,边捏拿边推进,推进速度应适当,过快则容易滑脱,过慢则不易推进。

  4.捻法:拇、食指相对用力,食指向前上用力,拇指向后下拿捏,使皮肤从内前向外后捻动,尤如捻线一般,使捏脊动作向前进。

  5.提法:用拇、食指紧捏皮肤向外拉提的动作。具体操作时,每捏3至5下提拉一次,提拉时往往就在“俞穴”部位。

(责任编辑:蔡明花)

2009-06-04 10:10:00浏览9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