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中药可控“胃酸倒流”

  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人们对此病所知较少,有不少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在出现咳嗽、哮喘等症状后,误以为自己呼吸系统出了问题,从而延误了疾病的诊治。反流性食管炎不仅使人不适,还增加了食管癌的风险。可是,不少反流性食管炎病人,药吃了不少却总是不见好转,烧心、胸痛、嗳酸还是缠绕着他们。怎样解决此疾病的困扰呢?据说,中医药在辨证施治反流性食管炎方面有着独特优势。

  病理常识

  症状:烧心、反酸、咳嗽

  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胃食管反流病,由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主要是酸性胃液或酸性胃液加胆汁反流至食管所引起的食管粘膜的炎症、糜烂、溃疡和纤维化等病变。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反酸,烧心,吞咽痛,胸痛,部分患者会出现咽部不适如异物感、堵塞感,咽喉炎,声嘶,咳嗽等。结合胃镜等检查可明确诊断。

  并发症——

  1、出血:有反流性食管炎者,因食管粘膜炎症、糜烂及溃疡所致,病人可有出血,出现间隙性大便隐血阳性,长期少出血可出现贫血症状。

  2、食管狭窄。

  3、Barrett食管:是食管腺癌的主要癌前病变,其腺癌的发生率较正常人高30~50倍。

  易被忽略之处:

  咳嗽、哮喘:部分咳嗽、哮喘病患因反流症状不明显,长期服用止咳平喘药未见明显缓解,此时可能为反流性食管炎,应到消化科就诊。

  慢性咽喉炎、声带炎:部分病人咽部不适、声音嘶哑反复发作,常规治疗一直效果不显,此时不能排除反流性食管炎。

  胸痛:部分病人有心脑血管疾病病史,在出现胸痛时常怀疑心绞痛,查心电图、心肌酶谱、肌钙蛋白等未见明显异常,服用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在除外心源性胸痛后,可考虑反流性食管炎所致胸痛可能。

  中医:个体化治疗减少复发

  反流性食管炎具有慢性复发倾向,据报道停药后半年复发率高达70%~80%,故本病患者多需长期坚持治疗,但较长时间使用抑酸剂治疗有一定副作用,而中医治疗本病是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分清其阴阳寒热虚实等而分别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来辨证施治的。

  症见口干、胃脘嘈杂、隐痛、反酸、舌红少苔、脉细等属于阴虚者,可用石斛、玉竹、麦冬等养阴;

  症见反酸、胃痛隐隐,绵绵不休,空腹或受凉时疼痛加剧,得食或温敷后减轻,神疲纳差,畏寒肢冷,大便溏薄等属于阳气亏虚者,可用黄芪、党参、白术、干姜等益气温中健脾;

  症见脘胁胀痛,反酸烧心,情志不畅则加重,喜太息,嗳气呃逆,胃脘嘈杂,舌淡苔白等属于肝气郁滞者,可用柴胡、香附、玫瑰花、佛手花等疏肝解郁;

  症见吞咽困难并呈持续性胸骨后闷痛或刺痛,泛酸烧心等属于血瘀者,可用莪术、桃仁、丹参、急性子等活血化瘀。

  凡见泛酸症状者均可有选择地加入煅乌贼骨、白及、大贝、煅瓦楞子、木蝴蝶等制酸护膜之品。

  提醒:调节情绪,饮食有节

  中医认为,反流性食管炎起病与情志不畅、饮食失调、劳累过度密切相关。预防本病,应特别注意避免七情内伤,保持身心愉快。做到饮食有节,避免暴饮暴食,忌烟、酒、浓茶、咖啡和巧克力,少进甜食、油腻、辛辣、过热等刺激性食物,以低脂饮食为宜。注意劳逸结合,适当参加体育活动,锻炼身体。慎用对胃、食管黏膜有刺激性的药物。反流较重者,餐后保持直立,避免过度负重,夜间睡眠时将床头抬高15—20厘米。

  采用低脂肪饮食是反流性食管炎饮食治疗的关键,平时应注意饮食中少用肥肉、奶油及烹调油,应以煮、炖、氽、烩、蒸为主,少吃或不吃油炸食品。晚餐不要吃得过多,睡前不要加餐,防止加重症状。在医生指导下,尽量避免使用引起胃食管反流的药物:如硝酸甘油、硝苯地平、氨茶碱、沙丁胺醇、黄体酮、阿托品等。

(责任编辑:蔡明花)

2009-04-22 08:53:00浏览51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罗文才主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胃酸喝什么水可以缓解
胃酸患者可以喝蜂蜜水、苏打水缓解。胃酸多是由于生活和饮食习惯不规律,或某些药物因素引起,导致胃酸分泌过多,引起患者不适。 1、蜂蜜水 蜂蜜水含有多种酶和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饮用后不仅能缓解胃酸分泌,而且可以使胃酸水平降低,从而减少胃黏膜刺激,有利于溃疡面愈合。但是,需注意喝蜂蜜水的时间和温度,最好在饭前一个半小时饮用,温度控制在30℃左右,如此才能起到较好作用。如果饭后服用,便会促进胃酸分泌,反而会损伤胃黏膜。 2、苏打水 苏打水属于弱碱性液体,其含有碳酸氢钠,属于吸收性的抗酸剂。适当喝苏打水可以直接中和胃酸,缓解因为胃酸分泌过多引起的胃部灼热、疼痛感。但对于胃溃疡疾病导致的胃酸患者不建议喝苏打水,因为胃溃疡的患者胃黏膜保护屏障受损,饮用苏打水后,胃酸会与其成分发生氧化反应,产生较多二氧化碳,容易对胃黏膜造成刺激性,甚至还会导致胃穿孔。 蜂蜜水和苏打水只能缓解病情,不可代替药物治疗,因此患者服药期间不可自行停药,以免病情加重。日常需养成定时定量、规律进食、细嚼慢咽的习惯,可以适当食用面食,如包子、馒头、面条等,也可以起到一定稀释胃酸的作用,其中的碱还能中和胃酸。还可以多摄取蛋白质丰富又不刺激胃的食品,如豆腐、鱼、牛奶等。
朱欣佚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甲
风湿热痹用什么中药
风湿热痹常用的中药包括清热通络类药物、祛风除湿类药物、活血化瘀类药物等,该病是中医对一种以关节红肿热痛、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的病证的描述,其治疗原则为清热通络、祛风除湿、活血化瘀。1、清热通络类药物:此类药物主要用于缓解关节红肿热痛等症状。常用药物包括秦艽,其性味辛平,能清热除湿、舒筋通络;黄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可用于热痹引起的关节红肿;忍冬藤,性味甘寒,能清热解毒、通络止痛,适用于风湿热痹引起的关节红肿热痛。2、祛风除湿类药物:防己具有祛风除湿、利水消肿的作用,适用于风湿热痹引起的关节肿胀;威灵仙性味辛温,能祛风湿、通经络,对风湿闭阻所致的关节不利、屈伸不利等症状有较好的改善作用;苍术:性味苦温,能燥湿健脾、祛风散寒,适用于湿邪偏盛的风湿热痹。3、活血化瘀类药物:当归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气血不足导致的痹症;白芍可养血敛阴、柔肝止痛,适用于风寒湿邪侵袭关节所致的痹证;川芎性味辛温,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适用于气滞血瘀引起的关节疼痛,尤其对于血瘀较重的患者效果显著。对于风湿热痹患者,建议在使用中药治疗时,应遵循医生的指导,根据具体病情和个体差异合理用药。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风寒湿邪的侵袭,保持居住环境干燥通风,有助于病情的恢复。
朱欣佚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甲
淋巴瘤中药能治疗吗
淋巴瘤中药能辅助治疗。对于淋巴瘤患者采用中药辅助治疗,建议选择正规的中医医疗机构和有经验的中医师进行辨证论治。首先,从中药对机体整体调理的作用来看,中药可以改善淋巴瘤患者的体质和免疫功能。淋巴瘤患者在患病过程中,身体往往处于虚弱状态,且免疫系统受到肿瘤的影响而功能失调。中药中的一些扶正药物,如黄芪、党参等,具有补气养血、健脾益肾的功效,能够提高患者的身体抵抗力,增强机体的免疫监视和免疫杀伤能力,有助于身体更好地应对肿瘤细胞,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同时也能减轻患者因疾病本身及放化疗等治疗手段所带来的不良反应,如乏力、恶心、呕吐等,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其次,从中药的抗肿瘤特性来讲,部分中药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成分。例如,一些清热解毒类中药如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等,含有多种生物碱、黄酮类等成分,研究发现这些成分具有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作用,虽然其抗肿瘤作用相对放化疗等手段较弱,但在辅助治疗中可发挥一定的协同作用,与西医治疗方法相结合,能更全面地对抗淋巴瘤。同时,中药治疗应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不能替代西医的规范化治疗,如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定期复查,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朱欣佚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甲
肥胖用什么中药能减肥
肥胖是指人体脂肪堆积过多,导致体重超过正常范围的一种状态。此类人群可遵医嘱选用荷叶、决明子、山楂、黄芪、泽泻等中药来达到减肥的效果。1、荷叶:荷叶具有清热利湿、升发清阳、凉血止血等功效。其含有的荷叶碱等成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阻止脂肪的吸收,并且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和毒素,从而达到减轻体重的效果。2、决明子:决明子能清肝明目、润肠通便。其可以通过润肠的作用,使肠道内的宿便更易排出,减少肠道对脂肪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对肥胖伴有血脂异常者较为适宜。3、山楂:山楂有消食化积、行气散瘀的功效。能促进脂肪类食物的消化,增加胃消化酶的分泌并提高其活性,帮助分解油腻食物中的脂肪,降低脂肪在体内的堆积,还可改善因饮食不节导致的肥胖。4、黄芪:黄芪能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等。从中医角度看,肥胖多与脾虚有关,黄芪可通过健脾益气,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使水谷精微更好地被运化吸收,避免水湿和脂肪的堆积,尤其适用于脾虚型肥胖。5、泽泻:泽泻有利水渗湿、泄热等作用。能够增加尿量,促进体内多余水分的排出,减轻水肿,同时也有一定的降血脂作用,可减少脂肪在体内的蓄积,对肥胖伴有水湿内停者效果较好。使用中药减肥时,应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根据个体的体质和病情合理配伍用药。同时,还应结合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以达到更好的减肥效果。不建议自行用药,以免因用药不当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朱欣佚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甲
腹膜炎在哪个位置疼痛,吃什么中药好
腹膜炎是一种由细菌感染、化学刺激或腹部器官损伤引起的腹膜炎症性疾病,其疼痛部位和治疗药物因病因及病情类型而异。腹膜炎的疼痛部位主要包括全腹疼痛、上腹部疼痛、右上腹疼痛和右下腹疼痛;治疗药物则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分为清热利湿类药物、活血化瘀类药物和温阳散寒类药物等。一、疼痛部位:全腹疼痛:弥漫性腹膜炎常表现为全腹部疼痛,多由胃肠道穿孔、腹腔内广泛感染等引起,疼痛剧烈且持续,常伴有压痛、反跳痛和腹肌紧张。上腹部疼痛:常见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引起的腹膜炎,疼痛起始于上腹部,可能伴有肩部牵涉痛。右上腹疼痛:多由胆囊炎或胆囊穿孔引发,疼痛部位集中在右上腹,伴有局部压痛和反跳痛。右下腹疼痛:常见于阑尾炎穿孔引起的局限性腹膜炎,疼痛起始于右下腹,可能逐渐扩散至全腹。二、治疗药物:清热利湿类药物:适用于湿热下注型腹膜炎,常用中药包括黄柏、牛膝、猪苓、车前子、泽泻、赤芍、丹皮、茵陈、苍术等。若腹痛明显,可加用元胡、川楝子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类药物:适用于瘀热互结型腹膜炎,常用药物包括当归、元胡、败酱草、酒大黄、赤芍、香附、桃仁等。若小腹刺痛明显,可加乳香、没药化瘀止痛。温阳散寒类药物:适用于寒湿凝滞型腹膜炎,常用方剂为少腹逐瘀汤,药物包括小茴香、干姜、当归、川芎、桂枝、赤芍、没药、艾叶、苍白术、云苓、泽兰等。腹膜炎病情复杂且可能危及生命,建议患者在出现剧烈腹痛、发热、呕吐等症状时,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接受针对性治疗。中药治疗需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并结合现代医学的诊断和治疗手段。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