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胃下垂是缺乏运动?

  胃下垂,空姐追求苗条的代价这天,26岁的年轻空姐欧缘匆匆走进消化内科诊室。“最近一年来,我上腹部经常感到不适,每次进餐后便觉得肚子胀胀的,嗳气。”医生了解到,近一年来欧缘因不满意自己略胖的身材,进行了长时间的节食减肥,每餐饮食基本以青菜、水果为主,很少进主食及肉类,体重由原来的65公斤迅速下降到45公斤。身材是苗条了,但麻烦也随之而来——她出现腹部不适、食欲不振、便秘等症状。

  欧缘有些恐慌地问医生:“我到过多家医院就诊,服用过多种药物,症状均无明显改善。这可怎么办呀?”

  医生安慰道:“应该没什么大问题的,可做个上消化道造影检查,以帮助确诊。”很快,造影结果出来了:胃下垂。

  明确诊断后,欧缘舒了一口气,可是她的问题又来了:“什么是胃下垂呢?”

  医生亲切地告诉她:“正常人在站立位时,胃的正常位置在腹腔内,胃下垂时胃壁张力减低、周围韧带松弛及腹壁脂肪缺乏,造成胃的下缘垂至盆腔,影响胃的正常蠕动功能。此病一般多发生于瘦长体形、多产、多次腹部手术、内分泌失调以及久病消瘦者。近年来,胃下垂越来越多见于20岁左右的年轻女性,原因是她们过分追求苗条身材,为了保持体形而实行不科学的减肥方法,进食过少或极不规律,暴饮暴食,从而造成胃张力减低,引发胃炎及胃肠动力障碍。所以,不能为追求苗条而盲目减肥。”

  欧缘调皮地吐了一下舌头:“看来,胃下垂是我追求苗条的代价呀。”

  “的确如此。”医生接着介绍道,“胃下垂最可靠的诊断方法是x线钡餐检查,根据下垂的程度可分为轻、中、重三类。轻度下垂者一般无症状,下垂明显者有上腹不适、饱胀,且饭后明显,伴恶心、嗳气、厌食、便秘等,有时腹部有深部隐痛感.常于餐后、站立及劳累后加重,长期胃下垂者常有消瘦、乏力、站立性昏厥低血压心悸、失眠、头痛等症状。”

  当胃下垂出现动力障碍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时,首先不能有心理障碍,因为这些症状往往会令患者不安、担心、害怕,误以为得了重病.从而导致失眠、急躁、忧郁等精神伤害,更加重胃肠功能障碍的现象,使病情恶化。患者要保持乐观情绪,勿暴怒,勿郁闷。要耐心治疗,坚持食物调理和康复锻炼,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科学的饮食规律及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①由于胃下垂患者消化功能减弱,过多的食物入胃,必然会滞留而引起消化不良,所以切勿暴饮暴食,宜少量多餐,每日4~6餐较为合适;②胃下垂的患者胃张力低,蠕动缓慢,吃东西宜细嚼慢咽,不可急躁,以适度减轻胃部负担。此外,口腔的咀嚼动作也可以刺激胃蠕动,增强胃壁张力,所以,进餐慢一些将有助于增强胃蠕动,促进胃排空,从而缓解腹胀症状;③戒烟酒、浓茶,禁肥甘、辛辣刺激之品,避免胃黏膜的损伤,减轻胃的负担;④宜进食易消化、营养丰富且均衡的食物,糖类、脂类、蛋白质类三大营养物质比例要适宜,脂类食物比例要偏低些,以防止因排空缓慢引起的腹胀及消化不良,蛋白质类食物比例可以适当增加,如鸡肉、鱼肉、瘦猪肉、鸡蛋、牛奶、豆腐等,通过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增强体力,也可改变胃壁平滑肌的张力,促进胃蠕动;⑤少喝汽水及进食豆类等易产气的食物;⑥有乳糖不耐受症的人,应少喝牛奶或喝已抽取乳糖的牛奶。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①健身锻炼如散步、跳健身操、打太极拳等;②每天起床和入睡之前做仰卧起坐、伏地挺身等运动,可增加腹肌的张力及腹压;③练习腹式呼吸,即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凹陷,如此反复多次,也可达到锻炼腹肌的目的;④腹部按摩,一般在体育锻炼之后进行,时间为十分钟。按摩时保持仰卧屈膝位,以手按揉腹部做环形按摩。特别是过度消瘦者有胃下垂症状时,更应按上述饮食与锻炼方法来增加体重,促进康复。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①饭后俯卧或右侧卧20至30分钟,以利食物尽早进入十二指肠,加速胃的排空;②平时不宜做剧烈运动和长时间站立;③有便秘习惯者,要设法改善便秘,以减轻胃下垂的症状;④注意生活规律。

  配合药物治疗 ①上腹不适、隐痛、消化不良等,可予以胃黏膜保护剂;②腹胀、胃排空缓慢者,可给予促胃动力治疗如吗丁啉;③辅以一些健脾和胃、促进胃肠动力的中成药;④必要时可放置胃托。

  经治疗,欧缘的病情逐步好转。三个月后电话随访,她已恢复了正常饮食,体重增加至52.5公斤,不适症状已基本消失。

  专家警示:工作紧张 助长胃病侵袭


  更多精彩内容 请点击39胃病频道

  (实习编辑:陈占利)

2009-02-27 08:05:00浏览108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孔朝红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老年人的眩晕症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老年人眩晕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非疾病因素如年龄增长问题,以及疾病因素如耳石症、梅尼埃病、颈椎病等。一、非疾病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内耳的平衡功能也会有所下降,耳内的感受器和神经传导功能可能出现退化,对头部位置和运动的感知变得不那么准确,容易引发眩晕。二、疾病因素:1、耳石症:耳石是内耳中用于感知重力和运动的微小颗粒,当耳石脱落后,会进入内耳的半规管,干扰平衡感知,导致眩晕。其特点是眩晕发作与头部位置变化有关,如起床、翻身、转头等动作时容易诱发。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耳石复位术,由专业医生操作,利用特定的头位变换,让耳石回到原来的位置。2、梅尼埃病:该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内耳的内淋巴液代谢紊乱有关。内淋巴液过多会引起内耳压力增高,导致膜迷路积水,从而出现眩晕、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发作时需卧床休息,可遵医嘱使用前庭抑制剂,如地西泮,来缓解眩晕症状。3、颈椎病:老年人常患有颈椎骨质增生、颈椎间盘退变等问题,这些会导致颈椎间隙变窄,压迫颈部血管和神经。当颈部活动时,可能进一步影响椎动脉的供血,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引起眩晕。治疗上可在医生指导下采用颈部牵引等方法,以减轻颈椎对血管和神经的压迫,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双氯芬酸钠,来缓解颈部疼痛和炎症。对于老年人眩晕症,建议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耳部检查、颈椎影像学检查、血压监测、血常规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同时,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如起床时动作要缓慢,以减少眩晕发作的风险。如果眩晕症状严重,应立即休息,避免摔倒造成意外伤害。
郑永江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起身突然眩晕几秒后好了是贫血吗
起身突然眩晕几秒后好转,可能与贫血导致血红蛋白含量过低,无法满足身体尤其是脑部对氧的需求有关;但该症状也可能是由体位性低血压、内耳疾病等其他原因引起的,此时则与贫血没有关系。如果患者处于贫血状态下,血液携带氧气的能力下降,而起身这个动作使身体姿势快速改变,血液由于重力作用不能及时供应到脑部,本就因贫血而携氧不足的血液,此时更无法满足脑部对氧的需求,从而引发短暂性脑缺血,出现眩晕症状。这种情况下,需要及时就医进一步明确是否为缺铁性贫血,确诊后可遵医嘱补充铁剂,如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此类药物能增加铁的摄入,促进血红蛋白合成。如果是巨幼细胞贫血的患者则可遵医嘱补充叶酸、维生素B12,以促进红细胞的发育和成熟。起身突然眩晕几秒后好转还可能是体位性低血压所致。突然起身时,身体姿势改变,血液在重力作用下积聚在下肢,导致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随之降低而引起血压下降、脑部供血不足、眩晕等症状,数秒后身体通过自身调节机制使血压恢复,眩晕症状缓解。另外,内耳疾病如耳石症也可能引发此现象。耳石症患者内耳内的耳石脱落,当头部位置改变时,耳石移动刺激内耳感受器,导致平衡功能失调,患者可能会出现短暂眩晕,头部静止后症状消失。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改善,严重时可能需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如使用盐酸米多君、屈昔多巴等,耳石症通常采用手法复位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建议避免快速起身,动作尽量缓慢,还需保持充足水分摄入,维持血容量稳定。如果眩晕频繁发作或伴有其他不适,如心慌、面色苍白、听力下降等,应及时就医,进行血常规、血压测量、耳部检查等,以明确病因并接受针对性治疗。
孔朝红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眩晕症做脑ct能查出来吗
眩晕症做脑CT能查出来。脑CT作为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在眩晕症的病因诊断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帮助明确引发眩晕的根源。眩晕症的产生可能与脑部的多种病变相关,如脑血管疾病。脑CT可以检测出脑出血,通过CT图像,医生能够直观地看到出血的部位、范围及出血量,脑出血导致局部脑组织受压、血液循环障碍,进而引发眩晕症状。对于脑梗死,在发病一定时间后,脑CT也可显示出低密度梗死灶,明确梗死的位置和大小。此外,脑CT能够发现不同类型的颅内肿瘤,无论是良性还是恶性肿瘤,其在CT图像上会呈现出特定的形态、密度及占位效应,有助于医生判断眩晕是否由肿瘤因素引起。另一方面,许多系统性疾病也可能导致眩晕,通过脑CT可以排除这些疾病是否存在脑部的继发病变。例如,高血压患者若出现眩晕症状,进行脑CT检查可排查是否存在高血压脑病导致的脑部水肿、小灶性出血等病变,这些病变可能是引发眩晕的原因。对于患有糖尿病的眩晕患者,脑CT有助于发现糖尿病性脑血管病变,如脑梗死、脑微出血等。而且,在一些感染性疾病,如脑炎引起眩晕时,脑CT虽不能直接确诊脑炎,但可以观察到是否存在因炎症导致的脑部组织肿胀、低密度影等异常表现,辅助医生判断病情。若出现眩晕症状需要进行脑CT检查,建议提前告知医生自身的病史,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史,以及近期是否有感染、头部外伤等情况,以便医生更有针对性地解读CT结果。在进行CT检查前,去除头部的金属饰品,如发卡、耳环等,避免影响检查结果。检查过程中,按照医生的指示保持安静,不要随意移动头部,确保图像的清晰度。若对CT检查存在恐惧心理,可提前与医生沟通,寻求心理支持。
朱欣佚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甲
气血亏虚引起的眩晕症怎么治疗
气血亏虚引起的眩晕症可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若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症状,如头痛加剧、呕吐、肢体麻木等,患者应立即就医。1、一般治疗:发作时应立即停止活动,找安全舒适的地方坐下或躺下休息,避免因眩晕导致摔倒受伤。保持环境安静、舒适,减少噪音和强光刺激,有助于缓解眩晕症状。同时,缓慢深呼吸,放松身心,避免紧张焦虑情绪,因为精神紧张可能会加重眩晕感。2、药物治疗:中药调理是治疗气血亏虚型眩晕的常用方法。八珍汤是经典方剂,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组成,具有益气补血的功效,可改善气血亏虚状态,缓解眩晕症状。此外,归脾汤也常用于此类眩晕治疗,其能益气补血、健脾养心,对因气血不足、心脾两虚引起的眩晕有较好疗效。需注意,中药方剂需遵医嘱使用。3、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可辅助缓解眩晕症状。头部按摩能促进头部血液循环,缓解头部肌肉紧张,改善脑部供血,从而减轻眩晕感。按摩百会穴、太阳穴、风池穴等穴位,用手指指腹轻轻按压、揉搓,每天可进行数次。此外,针灸治疗也可应用,选取足三里、三阴交、气海、血海等穴位,通过针刺穴位,调节人体经络气血的运行,达到益气补血、缓解眩晕的目的。但针灸治疗需由专业针灸医生操作。建议若出现因气血亏虚引起的眩晕症,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进行全面检查,如血常规、血压、头颅CT等,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眩晕的疾病,明确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另外,定期复诊,观察眩晕症状缓解情况,以便医生调整治疗策略。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