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慢性胃炎的诊治思路

  一个富人和一个穷人某天早晨在路上相遇,他们都为对方起得早而感到惊讶。为什么这么早出来活动?穷人说:“我是为了找到食物来对付胃口”。富人叹了一口气说:“我正好与你相反,是为了找到胃口来对付食物。”胃口的好坏,不但决定着一个人有没有口福,而且还决定着一个人是否健康。本期我们要谈的话题,就是与胃口紧密相关的慢性胃炎。有资料显示,50岁以上者慢性胃炎的发病率可达50%。虽然该病常见,但人们对它的认识却不很清楚,并常与胃十二指肠溃疡、胆道疾病等相混淆。为帮助读者认识慢性胃炎,本刊特约——

  真假胃炎仔细辨

  慢性胃炎是一种指由不同致病因素长期不断作用于胃粘膜而引起胃粘膜慢性炎性病变的一类疾病,按其病理特点分类,一般分为三种: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肥厚性胃炎。按病变部位又可分为胃体炎和胃窦炎。

  该病起病缓慢,多有进食后上腹部不适或疼痛,往往是无规律的阵发性或持续性疼痛;可伴有食欲不振或厌食、恶心、呕吐、腹胀及嗳气;可出现消瘦、疲乏无力、腹泻、舌炎、指甲脆弱及贫血(多为缺铁性贫血);检查时可发现上腹部有轻微压痛,皮肤粘膜苍白,光滑舌,少苔等。

  其发病原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但大多与下列因素有关:

  一是急性胃炎的遗患。急性胃炎后,胃粘膜病变持久不愈或反复发作,均可形成慢性胃炎。二是刺激性食物和药物。长期服用对胃粘膜有强烈刺激的饮食及药物,如浓茶、烈酒、辛辣食物或水杨酸盐类药物;或进食时不充分咀嚼,粗糙食物反复损伤胃粘膜;或过度吸烟等,长期下来均可引起慢性胃炎。

  此外,十二指肠液的反流,自身免疫因素,以及细菌感染,也可引发慢性胃炎。

  腹痛不一定是患了胃炎

  很多人都知道,慢性胃炎能够引起腹痛,所以一有腹痛表现,就认为是患了慢性胃炎。其实不尽然。

  腹痛是一种常见症状,而不是一种病。当患者腹痛时,应该了解其病史及腹痛部位、时间、特点,以及饮食情况等,再判断是不是患了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当然是引起慢性上腹痛最常见的病因之一,病人腹痛特点无规律性,多为程度不剧烈的隐痛或胀痛,在进餐后明显,还伴有打嗝(嗳气)、恶心、早饱等症状。但是,胃部的其他一些疾病,以及十二指肠、胆囊、胰腺等疾病,也可引起慢性上腹痛。

  如某一病人有慢性上腹痛,其部位范围不大,为饭前痛,即饥饿痛,常在寒冷季节犯病,伴有反酸、烧心症状,即可考虑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如病人在病程中,常有明显上腹痛,甚至有时出现剧烈绞痛,伴发热,皮肤发黄(黄疸),平时腹痛与进油腻食物有关,即可考虑为胆囊炎、结石

  还有一些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是由于胃动力障碍引起,可出现消化不良症状及慢性腹痛。由此可见,经常上腹痛可以是慢性胃炎引起,也可以是胃、十二指肠溃疡、胆囊炎、结石症、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疾病引起。所以,要做到明确诊断,医生必须根据各疾病的特点和个人临床经验,必要时可做胃镜、B超,甚至CT等检查。

  慢性胃炎与胃溃疡是两种病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慢性胃炎与胃溃疡是两种不同的疾病,不能认为慢性胃炎可以引发胃溃疡。

  慢性胃炎之中,以浅表性胃炎多见。有的患者可以没有症状,仅凭胃镜检查即可作出诊断。而萎缩性胃炎以老年人多见,其中少数伴有癌前病变,大多数萎缩性胃炎者不必担心癌变。

  而对于胃溃疡的发生,有许多因素。当前认为主要因素有二:一是胃酸,二是细菌(幽门螺杆菌)。如果用药抑制过多的胃酸,并根除幽门螺杆菌,胃溃疡是可以治愈的。

  饮食调理是关键

  对慢性胃炎的诊断,主要靠纤维胃镜下肉眼所见,及采取胃粘膜作病理学检查,但病变程度与临床症状有时不一致。有些人病变程度较重,但临床症状一般,甚至没有什么不适;有些人病变仅属一般,但临床症状却很明显。所以,自觉胃痛消失就认为慢性胃炎好了,这种判断并不可靠,而应该再作胃镜检查,以判断慢性胃炎是否真正好转。

  一般来说,慢性萎缩性胃炎治愈不太可能,能做到病情不再继续发展已是很好了。慢性胃炎自觉症状好转后,很可能因为饮食不当,又会使症状再次出现。

  大家都知道,进食过急,咀嚼不充分,食物过于粗糙、生冷、坚硬、辛辣、浓烈,长期饮用高浓度酒,吸烟过多,以及服用对胃有刺激的药物,特别是非甾体消炎药,如阿司匹林、消炎痛、芬必得、扶他林等,均可损伤胃粘膜,久之均可发生慢性胃炎。

  那么,慢性胃炎病人在饮食方面应注意些什么呢?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定时进食,细嚼慢咽,以利于消化。切忌暴饮暴食。

  (2)避免食用过于粗糙、坚硬、生冷的食物,避免过热饮食,不食浓烈的香辛辅料。

  (3)少食盐渍、烟熏、腌制、油炸食品。平时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以及软而易消化的食物。结合具体情况,患者可制订一套合理合胃口的食谱。

  (4)严禁烟酒。有人统计,每天吸烟10支左右者,胃炎的发生率占20%~30%;每天吸烟20支以上者,胃炎的发生率为40%左右。高度酒对胃粘膜的损伤更甚于吸烟,每天饮白酒2~3两者,胃炎发生率高达60%,饮酒成瘾者,胃炎发生率约有80%左右。

  (5)尽量避免服用对胃粘膜有刺激性的药物。

  以上饮食及生活习惯的注意点,对慢性胃炎患者应是长期的,甚至终生坚持的原则。患者切勿自认为胃已经不痛了,便又开怀畅饮,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

  癌变可能有多大

  在临床工作中,笔者常常碰到一些病人,当拿到“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报告单时,便愁眉苦脸、忐忑不安,误以为是自己患了胃癌癌前病变,早晚会转成胃癌。

  慢性胃炎与胃癌真如“铁哥们儿”一样,形影不离吗?其实不然。

  慢性胃炎从病理组织学上可出现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及非典型增生(异常增生)三种情况,按病变程度,可分为轻、中、重型。大多数资料表明,轻、中型萎缩是可逆的,而重型萎缩可逆性很小。重型萎缩性胃炎随访10年以上,发展为胃癌的约为1/150。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皆居于恶性肿瘤首位。正常胃粘膜发展成胃癌是一个渐进过程,往往持续数年。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某些病变称“癌前病变”。这是一个病理学概念,而非独立疾病,勿与早期胃癌相混淆。

  胃癌癌前病变的逆转治疗,是预防胃癌的重要措施。近几年,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保护胃粘膜,改善胃粘膜血液循环,增强粘膜上皮细胞的再生和修复功能,可以使慢性萎缩性胃炎转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或恢复成正常粘膜;还可使肠化生减少或消失,或使轻、中度不典型增生逆转。但重度逆转的机会甚少,故有学者提出相应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治疗仍是目前治疗胃癌的主要方法,也是有可能治愈胃癌的唯一途径。手术的疗效取决于胃癌的病期,浸袭深度、广度及类型。据统计,早期胃癌术后,10年生存率达95%以上;进行期胃癌术后,5年生存率达50%以上。而胃癌未治疗者,有50%以上者一年内死亡。

  推荐阅读:治胃病不可盲目服药

  更多知识:治疗胃炎 配合食疗效更好!

  更多精彩内容 请点击39肾病频道

  (实习编辑:陈占利)

2009-02-26 08:13:00浏览118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何峰主任医师
北京积水潭医院 三甲
前列腺炎用什么药
治疗前列腺炎常用的药物有左氧氟沙星、坦索罗辛、非那雄胺等,建议患者根据前列腺炎的类型、症状及自身身体状况,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1、左氧氟沙星:对于细菌性前列腺炎,左氧氟沙星是常用药物之一。其属于喹诺酮类抗生素,能抑制细菌DNA旋转酶的活性,阻碍细菌DNA复制,达到杀菌、抗菌的作用。可有效杀灭引起前列腺炎的常见病原菌,如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缓解因细菌感染导致的前列腺炎症,减轻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改善患者的排尿功能和生活质量。2、坦索罗辛:坦索罗辛能选择性地阻断前列腺和膀胱颈部的α1受体,使前列腺平滑肌松弛,降低尿道阻力,改善排尿困难等症状,尤其适用于有排尿不畅、尿等待、尿线变细等下尿路症状的前列腺炎患者。可以有效缓解前列腺增生导致的尿道压迫,让尿液更顺畅地排出,减轻患者的排尿不适,提高生活质量。3、非那雄胺:非那雄胺可抑制体内睾酮向双氢睾酮的转化,使前列腺体积缩小,减少前列腺组织对尿道的压迫,从而改善排尿症状。适用于前列腺体积增大伴有下尿路症状的患者,长期使用能有效延缓疾病进展,降低急性尿潴留的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需注意的是,非那雄胺主要在肝脏代谢,肝功能不全者慎用。治疗期间,患者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久坐、熬夜,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等,有助于促进前列腺血液循环。同时,要保持规律的性生活,避免过度性生活或长时间禁欲,以免加重前列腺充血。
何峰主任医师
北京积水潭医院 三甲
前列腺炎的形成原因
前列腺炎的形成原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非疾病因素和疾病因素。非疾病因素如局部刺激,而疾病因素则包括细菌感染、代谢异常、尿道疾病等。一、非疾病因素:局部刺激包括频繁的性活动、过度手淫或长期禁欲等。频繁性活动或过度手淫可能导致前列腺充血,增加炎症风险;而长期禁欲则可能使前列腺液淤积,诱发炎症。此外,骑自行车或骑马等长时间压迫会阴部的活动也可能对前列腺造成机械性刺激,导致炎症。二、疾病因素:1、细菌感染:细菌感染是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主要病因,常见病原体包括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及葡萄球菌等。细菌可通过尿道逆行感染前列腺,或通过血液、淋巴系统传播至前列腺。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多由急性炎症未彻底治愈迁延而来,病原体持续存在导致反复发作。2、代谢异常:代谢综合征患者体内激素水平和代谢功能紊乱,可能导致前列腺局部免疫功能下降,增加炎症发生的风险。此外,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常伴有代谢异常,两者相互影响。3、尿道疾病:尿道狭窄、尿道结石或尿道炎等疾病可能增加前列腺炎的风险。尿道狭窄或结石可能导致尿液排出不畅,增加尿液反流至前列腺的概率,从而引发炎症。尿道炎患者若未及时治疗,病原体可能上行感染前列腺。建议男性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不洁的性生活。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管理。如果出现泌尿系统感染或代谢异常等问题,应及时就医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何峰主任医师
北京积水潭医院 三甲
前列腺炎能治愈吗
前列腺炎通常是能治愈的。虽然该疾病给患者带来诸多不适,但只要及时、规范治疗,多数患者能有效缓解症状,恢复健康。目前针对前列腺炎的治疗方法丰富。药物治疗是常用手段,抗生素可有效杀灭感染病原体,比如细菌性前列腺炎,若是常见的大肠埃希菌感染,可选用左氧氟沙星等喹诺酮类抗生素,足疗程使用,通常能显著控制炎症。α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能有效缓解尿频、尿急、尿不尽等。此外,植物制剂如普适泰片,能减轻炎症反应,调节局部免疫,辅助治疗前列腺炎。多数前列腺炎为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这类前列腺炎没有明确病原体感染,主要是前列腺局部充血、炎症反应。通过改善生活习惯,如避免久坐、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可促进前列腺血液循环,减轻充血。同时,结合物理治疗,如热水坐浴,利用温热刺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快炎症吸收,再配合药物治疗,往往能取得良好效果。即使是细菌性前列腺炎,在准确诊断病原体、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下,也能有效控制病情。一旦怀疑患有前列腺炎,应及时就医,完善前列腺液检查、尿常规等,明确类型。治疗期间严格遵医嘱用药,足疗程治疗,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同时,注意个人卫生,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定期复查,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高勇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引起前列腺炎的原因是什么
引起前列腺炎的原因主要有非疾病因素与疾病因素。非疾病因素包括不良生活习惯、性生活因素以及精神心理因素;疾病因素主要有尿道炎、前列腺增生以及尿道狭窄等。一、非疾病因素:1、不良生活习惯:长时间久坐、缺乏运动会导致前列腺部位血液循环不畅,增加炎症风险。此外,酗酒、大量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会刺激前列腺血管扩张,加重炎症反应。2、性生活因素:性生活不规律是前列腺炎的重要诱因之一。性生活过于频繁或长期禁欲都会导致前列腺充血、肿胀,增加炎症风险。此外,不洁性行为、多个性伴侣或性交中断等行为,也可能导致病原体感染前列腺。3、精神心理因素:长期的精神压力、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会影响免疫功能,降低身体对细菌的抵抗力,从而增加前列腺炎的发病风险。二、疾病因素:1、尿道炎:如果患有尿道炎,炎症因子可能会累及前列腺,进而引起前列腺炎的症状,如腹痛、发热等。2、前列腺增生:前列腺增生会引发急性尿潴留,前期因为尿道梗阻程度较轻,膀胱拥有代偿功能,患者仍能按时排空小便,而排尿时间延长。病程后期,尿道梗阻加重,常常导致急性尿潴留,导致感染,引起前列腺炎。3、尿道狭窄:由于尿道狭窄,排尿通畅度受到影响,泌尿道易滋生病菌,致病菌逆行,容易发生前列腺炎。针对前列腺炎的的管理,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长时间久坐,每隔一段时间起身活动一下。注意饮食清淡,减少辛辣食物和酒精的摄入。若症状持续或伴有其他不适,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后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