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胃的结构与胃黏膜的破坏

  胃壁共分四层,自内向外依次为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

  (1)粘膜层:即胃壁的员内层,它是由表层上皮、粘膜:肌和肌间组织构成,厚约0.5~0.7毫米。粘膜肌由二束平滑肌纤维组成。表层上皮下面为腺体和固有膜,含有结缔组织基质、浆细胞、淋巴细胞、少数嗜酸细胞、肥大细胞以及神经和血管。用胃镜观察胃粘膜为微红的橙黄色,并且有闪光。在空腹时,粘膜形成许多皱襞。当胃被食物充满后,皱襞即变为低平或全部消失。胃粘膜被许多纵横沟分成若干小块,称为胃区。每区有许多小窝,叫胃小凹,胃腺即开口于胃小凹的底部。胃大约有300多万个胃小凹,一个胃小凹底部有3~5条胃腺共同开口。

  专家推荐胃溃疡治疗要“三面夹击”

  临床上,胃粘膜皱襞的改变,常表示有病变的发生。分泌胃液的腺体有3种,即贲门腺、胃底腺和幽门腺。胃腺是胃粘膜上皮向结缔组织中深入凹陷而形成的。它是由主细胞、壁细胞和颈粘液细胞3种构成。

  胃小弯、幽门部的粘膜较平滑,神经分布丰富,是酸性食糜必经之路,易受机械损伤及胃酸消化酶的作用,所以易发生溃疡

  (2)粘膜下层:由疏松结缔组织和弹力纤维组成,起缓冲作用。当胃扩张或蠕动时,粘膜可伴随这种活动而伸展或。移位。此层含有较大的血管、神经丛和淋巴管。胃粘膜炎或粘膜癌时可经粘膜下层扩散。

  (3)肌层:胃壁的肌层很发达,由三层平滑肌组成。外层为纵形肌,以大弯和小弯部分较发达;中层为环形肌,在贲门和幽门处变得很厚,形成贲门括约肌和幽门括约肌;内层为斜形肌,由贲门左侧沿胃底向胃体方向进行,以下渐渐分散变薄,以至不见。在环形肌与纵形肌之间,含有肌层神经丛。胃的各种生理运动主要靠肌层来完成。

2009-02-12 08:43:00浏览10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颜炳柱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是什么意思
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是指血液中检测到针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特异性抗体。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通常提示机体对乙肝病毒具有免疫力,可能通过自然感染后恢复或接种乙肝疫苗获得。乙肝病毒表面抗体的存在是评估乙肝免疫状态的重要指标。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的意义因具体情况而异。对于接种乙肝疫苗者,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表明疫苗接种成功,机体已产生保护性抗体,可有效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对于自然感染乙肝病毒后恢复者,则提示病毒已被清除;此外,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也可能见于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后,但此种情况抗体水平通常较低且持续时间较短。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的检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结果以抗体滴度表示,滴度≥10mIU/mL通常认为具有保护性。对于接种疫苗者,建议在完成全程接种后1-2个月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水平,以评估免疫效果。对于自然感染恢复者,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通常伴随乙肝核心抗体阳性,可与疫苗接种者区分。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乙肝表面抗体阳性并不能完全排除所有感染风险。在少数情况下,即使抗体阳性,仍可能发生乙肝病毒的再感染,尤其是当抗体滴度较低或病毒发生变异时。乙肝表面抗体阳性是一个积极的检测结果,表明机体对乙肝病毒具有免疫力。建议定期进行肝功能和乙肝病毒DNA检测,以确保健康状态。对于抗体滴度较低者,可考虑接种加强针,以维持足够的保护力。
颜炳柱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奶疙瘩的功效与作用对乙肝有用吗
奶疙瘩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具有补充优质蛋白、增强饱腹感、补充能量等多种功效与作用。奶疙瘩对乙肝并没有直接的治疗作用,但因其富含营养成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乙肝患者补充营养,间接对病情的稳定和恢复起到辅助作用。1、补充优质蛋白:奶疙瘩由牛奶或羊奶制成,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蛋白质是人体细胞、组织和器官的重要组成成分,参与身体多种生理功能,如酶的催化、抗体的形成、肌肉的构建等。食用奶疙瘩能够为人体提供必需的氨基酸,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代谢,促进生长发育,尤其适合儿童、青少年以及术后康复人群补充营养,增强身体修复能力。2、增强饱腹感:奶疙瘩质地紧实,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较高,食用后在胃内消化吸收相对缓慢,能够长时间维持饱腹感。对于需要控制饮食量、管理体重的人群来说,奶疙瘩可以减少其他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同时,在户外活动或工作繁忙无法及时进餐时,奶疙瘩也能快速缓解饥饿感,提供持续的能量支持。3、补充能量:奶疙瘩含有一定量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能够为人体提供能量。脂肪是高能量物质,可为身体储备和提供热量,满足人体在基础代谢、体力活动等方面的能量需求;碳水化合物则是人体最主要的能量来源之一,其快速分解产生的能量可及时补充身体消耗,尤其适合体力劳动者和运动人群,帮助恢复体力、缓解疲劳。建议在食用奶疙瘩时,控制好摄入量,由于其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较高,过量食用可能增加肠胃负担,引起消化不良。对于患有高血脂、肥胖症等人群,需谨慎食用,避免摄入过多脂肪。对于乙肝患者而言,在日常饮食中可以将奶疙瘩作为营养补充的选择之一,但需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适量食用。
颜炳柱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乙肝病毒是什么
乙肝病毒即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嗜肝DNA病毒,其主要感染肝脏细胞,进而引发乙型肝炎,会对人体构成重大威胁。了解乙肝病毒的特性、传播方式及防治方法,对于预防和控制乙肝的传播意义深远。乙肝病毒结构独特,由包膜和核衣壳组成。包膜上含有乙肝表面抗原,这是乙肝病毒感染的重要标志物,也是乙型肝炎疫苗的主要成分。核衣壳内包裹着病毒的DNA和DNA聚合酶。这种病毒具有顽强的生存能力,在体外环境中能存活较长时间,对一些消毒剂有一定耐受性。其复制过程较为复杂,病毒DNA进入肝细胞后,会在细胞核内形成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这是乙肝病毒持续感染和难以彻底清除的关键原因,cccDNA可长期稳定存在于细胞核内,不断转录出新的病毒基因组,导致病毒持续复制。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传播。输入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如注射器、针灸针等,都可能造成血液传播。而母婴传播多发生在分娩过程中,母亲体内的病毒可通过胎盘、产道或产后哺乳等途径传播给婴儿。性传播则是在无保护的性行为中,病毒通过破损的黏膜进入对方体内。一旦乙肝病毒进入人体,会侵入肝细胞并在其中大量繁殖,免疫系统识别到病毒后会发起攻击,这个过程中会造成肝细胞损伤,引发炎症反应。若免疫系统不能有效清除病毒,就会转为慢性感染,长期的炎症刺激可能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乙肝患者应及时就医,定期检查肝功能、乙肝病毒DNA定量、肝脏超声等指标。根据病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需严格按疗程服用,不能擅自停药。
颜炳柱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乙肝携带者会传染人吗,怎么传染
乙肝携带者通常是指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具有传染人的可能。这类携带者是指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但没有出现明显的肝炎症状和体征,肝功能基本正常的人群。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唾液等途径传播。在日常生活中,共用牙刷、剃须刀等可能导致血液接触的物品,或在不正规的场所进行纹身、穿耳洞等有创操作,都有可能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此外,母婴传播也是重要的传播途径,患有乙型肝炎病毒的母亲在分娩过程中,可能将病毒传染给新生儿。性接触也会传染病毒,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更容易感染。不过,一般日常接触,如共用办公用品、握手、拥抱、共同进餐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通常不会传染。为了预防乙型肝炎病毒传染,可采取以下措施。接种乙型肝炎病毒疫苗是预防最有效的方法,可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对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要定期进行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DNA等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进行治疗。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的药物有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可抑制病毒复制,延缓病情进展,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如果发展为肝硬化等严重疾病,可能需要进行肝移植手术。建议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不饮酒,避免服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同时,要正确认识疾病,积极面对生活,定期检查,遵医嘱进行治疗和预防措施。非携带者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血液暴露,及时接种疫苗,保护自己免受乙型肝炎病毒的侵害。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