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胃胀机理及预防调理

  1、发病机理与病因

  引起胃胀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如精神压力、消化不良等,主要是胃动力不足。

  2、临床症状与危害

  一般是饭后饱胀,嗳气,坐卧不安,茶饭不思;  胃胀的反复性和长期性可以导致胃炎,消化道溃疡,甚至可以发展为胃癌

  3、常用药的危害

  医药治疗主要加强胃动力,但是长期服用会造成人体的依赖性;  由于药物是化学合成,对人体存在着副作用。

  4、日常生活以及饮食的注意事项

  避免摄食刺激性和对身体敏感的食物;饮食规律,细嚼慢咽,戒烟少酒;情绪稳定,放松精神,适量运动,劳逸结合。

  5、营养产品调理建议

  ■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解毒的功效,减轻精神压力;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增强胃动力。

  ■维生素B族:促进消化,加速人体的新陈代谢;稳定情绪,减轻精神压力,改善睡眠。

  ■复合维生素片:补充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促进消化,加速人体的新陈代谢;加速修复受损的组织;稳定情绪,减轻精神压力。

  6、建议服用方法

  ■急需营养重点补充,按标签注量的3倍服用,直到有关症状缓解为止:维生素C,维生素B族

  ■正常需要基本营养补充,按标签注量服用:复合维生素片。


  更多精彩内容 请点击39胃病频道

  
(实习编辑:陈占利)

63
2008-11-26 08:28:00浏览109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郭兮恒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甲
支原体肺炎会传染别人吗
支原体肺炎会传染给别人。建议在支原体肺炎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如必须前往,可佩戴口罩,以减少吸入带有病原体飞沫的机会。同时,注意室内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降低病原体在空气中的浓度。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能够在人体呼吸道黏膜表面黏附、繁殖,进而引发炎症反应。肺炎支原体具有一定的生存能力和传播能力,在外界环境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这使得其有更多机会通过各种途径传播给他人。而且支原体肺炎患者在症状出现前就可能具有传染性,并且在症状消失后数周内仍可能排出病原体,具有传染性,这就导致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很容易传染给周围的人。支原体肺炎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当支原体肺炎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会将含有肺炎支原体的飞沫排到空气中。周围的人吸入这些带有病原体的飞沫后,就有可能被感染。尤其是在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环境中,如学校、幼儿园、办公室等场所。飞沫更容易在人群中传播,增加了其他人感染的几率。此外,支原体肺炎也可通过接触传播,如接触了被肺炎支原体污染的物品,像毛巾、餐具等。然后再用接触过的手触摸口鼻等部位,也可能导致感染。对于已经感染支原体肺炎的患者,应尽量居家隔离,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而且咳嗽、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或手肘捂住口鼻,防止飞沫传播。另外,患者还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规范治疗,以缩短病程,减少传染性。
姜发纲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近视手术安全吗
近视手术相对安全。虽然任何手术都存在一定风险,但对于近视手术来说,这些风险是可控的。了解其安全性相关因素,有助于患者做出正确决策。目前主流的近视手术,如激光类手术(全飞秒激光手术、半飞秒手术等)和晶体植入类手术(ICL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技术已相当成熟。激光类手术通过精确的激光对角膜组织进行切削,改变角膜的曲率,从而矫正近视。从目前的医疗水平看,激光设备的精准度极高,能够在极小的误差范围内完成手术操作。而晶体植入类手术则是将特制的人工晶体植入眼内,以矫正视力,这种手术不切削角膜,对眼内组织的损伤较小,且手术可逆。手术医生通常经过严格的培训和大量的实操经验积累,能够熟练应对手术中的各种情况,进一步保障了手术的安全性。虽然近视手术存在一定风险,如感染、干眼、视力回退等,但这些风险是可控的。术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眼部检查,包括角膜厚度、角膜地形图、眼压、眼底等多项指标,严格筛选出符合手术条件的患者,排除那些不适合手术的人群,如角膜过薄、圆锥角膜、眼部活动性炎症等,从源头上降低手术风险。术后,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详细的护理指导,通过定期复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将风险降到最低。因此,有近视手术意愿的患者,务必选择正规的眼科医院或医疗机构。术前要充分了解手术的相关信息,积极配合医生完成各项检查,如实告知医生自己的眼部病史、全身疾病史等;术后严格按照医嘱按时复查。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如何避孕最安全不伤身体
避孕较安全不伤身体时,主要有宫内节育器、口服短效避孕药避孕、避孕套、自然避孕法等方式.1、宫内节育器:是一种放置在子宫腔内的避孕装置,通过干扰受精卵着床来实现避孕目的。其优点是长效、可逆,一次放置可避孕多年,取出后生育能力可迅速恢复。对性生活无影响,不影响内分泌系统,适合已生育且长期避孕需求的人群。2、口服短效避孕药:由雌激素和孕激素组成,通过抑制排卵、改变子宫内膜环境及宫颈黏液性状等多环节达到避孕效果。规律服用时避孕效果可靠,还能调节月经周期,使月经更规律,减轻经前综合征和痛经等。但需严格按照规律服用,否则可能影响避孕效果。3、避孕套:是一种外用避孕工具,通过阻止精子进入阴道与卵子结合来避孕。正确使用时避孕效果较好,还能有效预防性传播疾病,对身体无明显副作用,且使用方便,随时可开始或停止避孕。4、自然避孕法:通过监测女性月经周期、基础体温、宫颈黏液等变化,推算排卵期,在排卵期避免性生活以达到避孕目的。该方法对身体无伤害,但需要女性月经周期规律,且能准确掌握自身身体变化,否则避孕失败率较高。建议选择避孕方法时,应综合考虑年龄、生育计划、健康状况等因素。年轻未生育者可优先考虑避孕套、口服短效避孕药等;已生育且长期无生育计划者,宫内节育器或绝育手术可能更合适。无论选择哪种避孕方法,都应了解其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以确保避孕效果和身体健康。如有疑问,可咨询专业医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最适合的避孕方式。
谭金凤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安全期如何计算
安全期通常分为排卵前安全期和排卵后安全期,可通过月经周期来大致推算。对于有避孕需求的人群,了解安全期计算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辅助避孕,但其并非绝对可靠,需谨慎使用。对于月经周期规律,即周期在21-35天,平均 28 天左右的女性,计算较为简单。首先确定排卵日。一般排卵日在下次月经首日往前推 14 天左右。假设一位女性月经周期为 28 天,本次月经首日是 1 月 1 日,那下次月经预计在 1 月 29 日,排卵日大约为 1 月 15 日。排卵前安全期是从月经干净那天到排卵日前 5 天,即 1 月 2 日至 1 月 9 日;排卵后安全期是指排卵结束后到下次月经来潮前的一段时间,即 1 月 20 日至 1 月 28 日。在这段时间内,女性体内卵子尚未排出或已排出且失去活性,受孕可能性相对较低。不过,这种计算基于规律周期,一旦周期波动,安全期也会随之改变。然而,月经周期不规律的女性,用上述方法计算安全期误差极大。其周期时长可能时而 25 天,时而 35 天,甚至更不稳定。这种情况下,可借助其他方式辅助判断。比如基础体温测定,女性排卵后,体内孕激素水平升高,基础体温会升高 0.3 - 0.5℃。此外,还可以通过观察宫颈黏液变化,排卵期宫颈黏液会变得稀薄、透明,拉丝度可达 10cm 左右,当黏液性状未出现这种改变时,可能处于相对安全时期,但此方法也不够精准。无论月经周期是否规律,都不建议单纯依靠安全期避孕。若需避孕,应优先选择更可靠的方式,如男性使用避孕套,进行输精管结扎术等,以确保避孕效果,避免意外妊娠。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