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胃癌早期发现靠患者自己

  据有关资料统计,胃癌占据男性肿瘤的第一、第二位,占女性肿瘤的第三位。迄今,虽然胃癌的确切致病原因尚不十分明了,但是某些慢性胃部疾患可以演变成胃癌的事实已勿需置疑。

  实践经验表明,胃癌患者病情的凶吉,直接取决于癌肿发现的迟早。因而构成胃癌有别于其他恶性肿瘤的显著特点,换言之,处于早期阶段的胃癌,只要通过手术治疗,即可达到根治的目的。目前,国内外学者均十分强调,提高胃癌的治疗效果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不久前,一位肿瘤专家首次称胃癌为“自觉癌”。其含义有三:1.胃癌即便是早期也常可引起患者的自感不适;2.胃癌的早期发现应立足于患者;3.在舍取胃癌的诊断过程中,医生尤其应注重患者的自诉和病情的沉浮。不言而喻,只有早期诊断在先,才能谈及早期治疗。诚然,目前诊断胃癌的手段已有了突破性的进展,通过X线检查、光导纤维胃镜检查、胃脱落细胞学检查以及免疫学、生化学等各种措施、绝大部分胃癌患者可以得到明确诊断。但是,跨进医院大门的第一步则常常仍要由病家来抉择,这是达到早期发现癌肿的开端。

  有人对1000余例胃癌患者初期表现的症状进行分析,结果为:出现上腹部疼痛或不舒适占84.3%;消瘦占73.8%;食欲减退占58.5%;大便颜色变黑占32.2%。由此得到启示,几年龄在40岁以上(年龄不是绝对的因素),尤其是男性患者,于短期内出现下述现象时,应警惕胃癌的可能,需赴医院做进一步检查。这些现象是:1.不明原因的食欲减退(不思饮食);2.进行性消瘦,伴体重明显减轻;3.大便色变黑;4.贫血;5.原有的胃溃疡病在近期内上腹部饱满不适及疼痛程度均有加重,并且自觉上述性质发生变化,如疼痛由原来的节律性变成了持续性或不规则;6.常用的治疗药物效果降低或无效。

  (实习编辑:陈占利)

2008-11-23 08:06:00浏览59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叶志伟主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胃癌晚期肝转移怎么治疗最好
胃癌晚期肝转移一般没有最好的治疗方法,但可以通过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射频消融术等方法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1、化疗胃癌晚期出现肝转移的情况,通常是由于癌细胞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肝脏,并在肝脏内生长繁殖所引起的。此时患者可以通过化疗的方式进行治疗,常用的药物有氟尿嘧啶注射液、紫杉醇注射液等。2、放疗如果患者身体情况较好,也可以通过放疗的方式进行治疗,放疗主要是利用特殊的仪器产生放射线,对肿瘤细胞进行照射,从而杀死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繁殖。3、靶向治疗患者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曲妥珠单抗、甲磺酸阿帕替尼等靶向药物进行治疗,可以通过特异性地阻断肿瘤靶点,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4、免疫治疗对于晚期胃癌伴有肝转移的患者,也可以通过免疫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常用的药物有人工全肿瘤单克隆抗体NXG-40和卡瑞利珠单抗等,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从而达到控制病情的目的。5、射频消融术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肝脏转移瘤,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采用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该手术属于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但是由于肿瘤的存在,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局部疼痛的症状。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饮食上可以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等,有利于补充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如果患者不适症状加重或是出现其他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曹普生主任医师
上海中大肿瘤医院
早期胃癌能治好吗,还可以活多久
早期胃癌一般可以实现临床治愈,其寿命可与正常人无异。对于早期胃癌患者,建议确诊后积极配合医生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严格遵循医嘱完成手术及后续辅助治疗。早期胃癌能够治愈,主要源于肿瘤处于疾病发展的初始阶段。此时肿瘤细胞仅局限于胃黏膜层或黏膜下层,尚未侵犯肌层及更深组织,也极少发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通过手术可完整切除病灶,有效降低肿瘤负荷。目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内镜黏膜切除术等微创技术的应用,在保证根治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保留了胃功能,减少了手术创伤。此外,术后辅助治疗如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或化疗,可进一步清除潜在微小残留病灶,降低复发风险,从而实现临床治愈的效果。早期胃癌患者经治愈后寿命与正常人一样,是因为疾病对机体的损害在早期得到了有效控制。由于肿瘤发现及时,未对消化系统及全身机能造成严重破坏,患者术后通过合理的饮食调节和康复管理,胃肠功能可逐渐恢复正常,营养吸收与代谢保持稳定。同时,早期胃癌治疗后复发率低,若定期复查未发现肿瘤复发迹象,患者生活质量不受显著影响,能够正常工作、生活。建议患者在饮食上遵循少食多餐原则,选择易消化、营养均衡的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同时,关注心理健康,避免因疾病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疏导,以良好心态促进康复。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