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小儿“假日胃病”家长需重视!

  很多医院儿科急诊统计资料都能明确显示,每逢节假日或双休日晚上,因胃部不适来急诊的患儿往往比平常增加3-5倍。这些孩子多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或不适、恶心、频繁呕吐,有的还伴有腹泻。发病者以中小学生多见。因多在假日后发病,姑且称之为“假日胃病”。

  为什么休假日小儿更易患胃肠疾病呢?可能有下列原因:

  一、进食过量过快。现在很多家庭外出旅游时喜欢带各种各样的食品。糕点糖果蜜饯果冻火腿肠……应有尽有。现代人给这些食品起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做“消闲食品”。“消闲食品”在胃里还没消化掉,接着又要进餐馆就餐。面对色、香、味俱全的菜肴和就餐环境的新奇,孩子往往食量大增,狼吞虎咽在所难免。由于小儿自控能力较差,家长若不加以管制,吃了比平常多数倍的食物,很容易造成急性胃扩张。未经细嚼的食物在胃内不容易消化,造成胃肠负担过重,消化吸收不良,也会造成胃的损害。

  二、饮食不洁。野外旅游时,往往边玩边吃,一些消闲食品都是手抓着吃,受条件的限制又很难做到进食前洗手。手上若带有病菌,吃后很容易致病。户外气温较高,某些需冷藏的包装食品在室外温度下极容易腐败,繁殖细菌。还有的孩子迷恋于街头兜售的不洁食品,如半生不熟的烤肉串,染有色素的冰糖葫芦等等。吃了这些不洁或变质的食品,很容易引发急性胃炎或胃肠炎。

  三、生冷饮料无度。孩子外出活动后,出汗多,消耗大量水分,多喜欢吃各种冰镇饮料或冰淇淋等补充水分,很多软饮料中含有各种色素、香精和防腐剂;还有的碳酸饮料中含有大量的气体,若不加以节制,任其饮用会削弱胃黏膜保护屏障,引发急性胃炎。

  孩子一旦发生“假日胃病”,多数需要短时的禁食,酌情给予静脉输液等治疗,一般胃功能会在两三天内逐渐恢复正常。但若不加以防范,反复多次发病,将会使孩子的胃黏膜屏障造成持续性的损伤,可能为日后发展成慢性胃炎和胃溃疡留下隐患。由于“假日胃病”主要是由不良的饮食方式和饮食习惯造成的,只要注意节制孩子的饮食,注意饮食卫生,是完全可以避免和预防的。

  (实习编辑:陈占利)

2008-11-15 08:17:00浏览93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卵巢癌晚期已经扩散到很多部位了怎么办
卵巢癌晚期已经扩散到很多部位可以进行化疗缓解治疗,能够控制病情发展。卵巢癌是发生在卵巢,主要源于卵巢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在卵巢癌晚期,单纯进行手术治疗无法根治,不仅无法清除卵巢癌患者体内的癌细胞,甚至还会导致癌细胞扩散、转移。多数卵巢癌晚期患者对化疗敏感,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化疗方式主要包括辅助性化疗、新辅助化疗、姑息性化疗等。 1、辅助性化疗 辅助性化疗是指手术或放疗后再进行化疗,主要目的是消除可能存在的微转移病灶,减少和防止癌症复发和转移,对于卵巢上皮癌、卵巢生殖细胞肿瘤等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2、新辅助化疗 指卵巢癌晚期患者在手术或放疗前先进行化疗,目的是通过药物使局部肿瘤缩小,尽早杀灭不可见的转移细胞,使难以切除的肿瘤通过手术切除,提高手术切除率,减少组织器官的损伤。 3、姑息性化疗 姑息性化疗常用于临床已失去手术治疗时机、复发耐药的卵巢癌晚期患者,姑息性化疗可使肿瘤缩小、稳定,减少患者的痛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卵巢癌晚期患者除常用的化疗外,还包括动脉介入化疗、腹腔内化疗等方式,临床医生会根据卵巢癌的类型、区别,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治疗目的,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提高疗效和减轻副作用。而卵巢癌的化疗已从姑息性治疗逐渐转向以长期控制肿瘤,甚至以治愈为目标,所以比较有用。但需注意,化疗药物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如脱发、恶心、呕吐、食欲降低、厌食等,但通常可随化疗治疗结束逐渐减轻或消失。
刘棣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情绪波动和卵巢癌有关吗
大多数情况下,情绪波动与卵巢癌存在一定联系,但并非情绪波动就一定会引起卵巢癌。 长期的情绪波动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当人处于持续的情绪波动状态,如焦虑、抑郁、愤怒等,会影响身体的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不良情绪可能导致内分泌失调,激素水平失衡。例如,长期的精神压力可能影响女性体内雌激素、孕激素等激素的分泌和调节,而激素水平的异常变化可能会增加卵巢癌的发病风险。同时,情绪波动引起的免疫系统功能下降,也可能使身体对癌细胞的监测和清除能力减弱,从而为卵巢癌的发生和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然而,卵巢癌的发生主要与遗传因素、生殖因素、环境因素等有关。遗传因素中,某些基因突变如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会显著增加卵巢癌的发病风险。生殖因素方面,未生育、初潮早、绝经晚等也与卵巢癌的发病相关。环境因素包括接触有害物质、不良的生活方式等。在这些主要因素面前,情绪波动可能并不是导致卵巢癌发生的直接原因。而且,并非所有患有卵巢癌的患者在发病前都有明显的情绪波动,也不是所有情绪波动大的人都会患上卵巢癌。 除了上述讨论的因素外,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影响因素。例如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卵巢癌的发病风险增加。饮食习惯也可能对卵巢癌的发生产生影响,长期大量高油脂、高热量的饮食如炸鸡、汉堡等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对于卵巢癌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化疗、放疗等。早期卵巢癌患者手术治疗效果较好,晚期患者则通常需要综合多种治疗手段。在日常生活方面,女性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早上七点起床,晚上11点睡觉,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合理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减少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如炸鸡、汉堡、可乐等。同时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尤其是有卵巢癌家族史、年龄较大等高危人群,应更加重视妇科检查和肿瘤筛查。
雷紫雄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三甲
情绪波动和卵巢癌有关吗
大多数情况下,情绪波动与卵巢癌存在一定联系,但并非情绪波动就一定会引起卵巢癌。 长期的情绪波动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当人处于持续的情绪波动状态,如焦虑、抑郁、愤怒等,会影响身体的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不良情绪可能导致内分泌失调,激素水平失衡。例如,长期的精神压力可能影响女性体内雌激素、孕激素等激素的分泌和调节,而激素水平的异常变化可能会增加卵巢癌的发病风险。同时,情绪波动引起的免疫系统功能下降,也可能使身体对癌细胞的监测和清除能力减弱,从而为卵巢癌的发生和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然而,卵巢癌的发生主要与遗传因素、生殖因素、环境因素等有关。遗传因素中,某些基因突变如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会显著增加卵巢癌的发病风险。生殖因素方面,未生育、初潮早、绝经晚等也与卵巢癌的发病相关。环境因素包括接触有害物质、不良的生活方式等。在这些主要因素面前,情绪波动可能并不是导致卵巢癌发生的直接原因。而且,并非所有患有卵巢癌的患者在发病前都有明显的情绪波动,也不是所有情绪波动大的人都会患上卵巢癌。 除了上述讨论的因素外,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影响因素。例如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卵巢癌的发病风险增加。饮食习惯也可能对卵巢癌的发生产生影响,长期大量高油脂、高热量的饮食如炸鸡、汉堡等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对于卵巢癌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化疗、放疗等。早期卵巢癌患者手术治疗效果较好,晚期患者则通常需要综合多种治疗手段。在日常生活方面,女性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早上七点起床,晚上11点睡觉,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合理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减少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如炸鸡、汉堡、可乐等。同时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尤其是有卵巢癌家族史、年龄较大等高危人群,应更加重视妇科检查和肿瘤筛查。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