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中医辨证论治之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 在祖国医学属“胃脘痛”、“痞满”、“呕吐”、“嘈杂”、“泛酸”、“反胃”、“胃绶”等范畴。根据病因、病机的不同分为气滞型、虚寒型、阳虚型、湿热型,兼证有瘀血证、寒凝证、食积证。

  1、气机郁滞证 胃脘痞满、胸闷食少、得气或失气则舒,遇情志变化则发或加重。 治法: 疏肝解郁,理气和胃  推荐方:扶正调胃散3号方。

  2、脾胃虚寒证 胃脘隐痛喜按,得温得食则绶,遇冷加重,纳谷不香,泛吐清水,面色少华,甚则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边有齿痕,脉沉细无力。 治法:健中益气,温中止痛  推荐方:扶正调胃散7号方。

  3、胃阴不足证 胃脘隐痛,嘈杂善饥,口干唇燥,空腹时加重,饥不欲食,大便干结,手足心热,舌红少苔,中有裂纹,脉细数。 治法:养阴益胃,和阳生津   推荐方:扶正调胃散6号方。

  4、脾胃湿热证 脘腹痞闷,呕恶厌食,嗳腐吞酸,肢体困重,大便溏泄,小便短赤不清,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苦泄辛开,甘温益气   推荐方:扶正调胃散号方。

  (实习编辑:陈占利)

2008-10-09 08:20:00浏览99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