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带你解读中国老年人慢性胃炎专家共识

牛建海 消化内科 主任医师
保定市第一中医院 三级甲等

  慢性胃炎是指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临床上十分常见,约占接受胃镜检查者的80%-90%,随着年龄增长,萎缩性病变的发生率逐渐升高。而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老年人人口不断增多,慢性胃炎已成为老年人常见病之一,我们有必要掌握其特殊性。

老年人慢性胃炎专家共识

  人老了,胃也会老?

  老年人慢性胃炎常见病因与其他人群无异,主要是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长期服用非甾消炎药、胆汁反流及其他生物、理化因素。但衰老可加重胃粘膜萎缩的发生,慢性胃炎特别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

  慢性胃炎的过程是胃黏膜损伤与修复的慢性过程,其主要组织病理学特征是炎症、萎缩与肠化。多数慢性胃炎患者无任何临床症状,有症状的老年患者比中青年多,主要表现为上腹痛、腹胀、早饱感。

  因为症状、体征无特异性,确诊主要依赖内镜检查和胃黏膜活检组织学检查,尤其是后者的诊断价值更大,可诊断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两种基本类型。通常慢性胃炎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內镜所见及病理组织分级并不完全一致。

  掌握这几点,轻松治疗慢性胃炎

  老年人慢性胃炎的治疗目的是缓解症状和改善粘膜组织学异常,尽可能针对病因,遵循个体化原则。

  治疗中需注意以下几点:

  1. 根除H.pylori最佳时间为萎缩、肠化及上皮内瘤发生前,越早根除预防胃癌效果越佳。绝大多数老年人已经错过最佳干预时间,因此,老年人是否应根除H.pylori应根据患者胃黏膜病变情况、年龄、预期寿命及患者意愿等因素综合评估确定。

  2. 我国第五次H.pylori感染处理共识推荐铋剂四联方案(铋剂+PPI+2种抗菌药物)用于临床一线治疗,H.pylori根除率较三联疗法显著提高。

  3. 粘膜保护是老年人慢性胃炎的常用治疗方法,质子泵抑制剂(PPI)也是常用药物。考虑到药物的代谢途径和药物间相互作用,当老年患者服用氯吡格雷时,推荐口服标准剂量泮托拉唑或雷贝拉唑。

  4. 多潘立酮是常用的促动力药,但近几年来陆续有该药引发严重心律失常甚至心源性猝死报道,因此,老年患者应慎用,确需应用时,剂量应控制在30mg/d内。

  5. 精神心理因素会加重消化不良症状,这部分患者常规治疗的疗效差,加用抗抑郁药或抗焦虑药可明显改善消化不良症状。

  6. 目前认为“慢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是胃癌演变的主要模式,因此,逆转胃黏膜组织学病变是预防胃癌发生的关键环节,也是慢性胃炎重要的治疗目标。某些具有生物活性功能的维生素、微量元素硒及叶酸对胃癌前病变似有一定的逆转作用,可用于老年人慢性胃炎的辅助治疗。

  7. 中药在H.pylori根除和胃黏膜病理组织学的改善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疗效,可用于老年人慢性胃炎的治疗。

  8. 部分老年慢性胃炎患者多种消化不良症状同时存在,治疗上可联用抑酸剂/制酸剂、胃黏膜保护剂、促动力药物、消化酶制剂、抗焦虑/抗抑郁药等若干种药物,但一般针对主要症状,选择2~3种药物联用为宜。

  9. 对病理组织学中有中-重度萎缩并伴有肠化的患者应每年随访1次;不伴有肠化或上皮内瘤变的患者可酌情延长随访时间;伴低级别上皮瘤变者应每6月随访1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应视病情及患者全身状况,酌情采用内镜下治疗或手术治疗。

63
2018-08-22 01:21:41浏览86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武志娟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治疗胆汁反流的中药方子
治疗胆汁反流的中药方子,需要根据病因进行选择,多考虑是饮食不当、情志不畅等原因引起的,也不排除是肝胆湿热、胃阴不足、肝气犯胃等原因引起的,建议遵医嘱进行治疗。 1、饮食不当 患者如果长期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可能会对胃肠道造成刺激,从而引起胆汁反流的情况。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可以适当食用小米粥、面条等食物,还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爬山等,可以增强体质,从而缓解不适症状。 2、情志不畅 若是长期情绪抑郁,可能会导致肝胆疏泄功能失常,从而引起胆汁反流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适当进行户外运动,如游泳、爬山等,有助于排解压力,保持情绪稳定。必要时,患者可以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柴胡疏肝散、逍遥丸等中药方剂进行调理。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针灸、拔罐等方式进行治疗。 3、肝胆湿热 肝胆湿热是指湿热邪气淤积在肝胆,疏泄功能失常,可能与外感湿热、饮食不节、脾胃虚弱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胁肋胀痛、灼热、腹胀、口苦等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茵陈五苓丸、龙胆泻肝丸等中药方剂进行治疗。同时,也可以遵医嘱通过针灸、按摩等方式进行改善。 4、胃阴不足 若是长期饮食不节或用药不当,可能会导致胃阴不足,使胃失去阴液濡养,胆汁上泛,出现口苦、口干、咽干、胃脘疼痛、呃逆等不适症状。患者可遵医嘱口服阴虚胃痛颗粒、养胃舒颗粒等中成药进行治疗。同时,患者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避免熬夜。 5、肝气犯胃 肝气犯胃是指肝气不舒、横逆犯胃,可能与情志因素、病邪侵扰等原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胃脘疼痛、嗳气、呕吐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口服舒肝健胃丸、柴胡舒肝丸等中成药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通过针灸、推拿等方式进行改善。 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避免耽误病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