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受访专家:崔立红,海军总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等。擅长:功能性胃肠疾病的诊治;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肝胆胰疾病的诊治;消化道疾病内窥镜的诊治技术。出诊时间:周四上午。
入秋以后,天气渐凉。这正是胃肠道疾病多发的季节。许多人在这个季节里,频繁感到烧心、泛酸、嗳气、胸骨后不适、或者发生不明原因的咳嗽、咽炎、甚至哮喘,这很有可能就是一个信号:你患上了胃食管反流病,或是疾病再发了。胃食管反流病也是只“秋老虎”,夏秋交替之际易出现。
季节、心情、饮食等因素,疾病易发 胃食管反流病(俗称“烧心病”)是一种高患病率的消化系统疾病,是胃内容物反流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其典型症状是泛酸、烧心(胸骨后区烧灼样感觉)。蒙特利尔共识是医学专家对胃食管反流病达成的权威共识,它指出:具有“烧心、泛酸”症状的病人即可拟诊为胃食管反流病,因而医学界普遍认为“烧心、泛酸”是该病的最核心症状。除此之外,很多患者还会出现嗳气、胸骨后不适、咽痛、慢性咳嗽、声音嘶哑、哮喘等疾病的非典型症状。
该病发病季节性强,3~5月、9~11月高发,着急生气、心情不好、工作压力大也是该病的诱因。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饮食不当,食用产酸产气多的食物,包括过甜的食物、碳酸饮料、茶、咖啡、红薯、韭菜、山楂、吸烟等,季节、心情、饮食等因素可以影响神经、内分泌及免疫功能,副交感神经受到刺激后,会促进更多的胃酸分泌,引发烧心症状。
认知度、就诊率低,提高认知、及时正确就诊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率高、城市高发、且逐年上升,有文献统计显示全人群发病率为5.77%,按我国13亿人口算,病人大约7500万,其中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发病率约17%,而在三级甲等医院的消化科门诊,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比例已大于40%,北京几家三甲医院曾做的联合调研结果显示是47%以上。但能来看病的病人却不到10%。
一方面是病人对该病不了解,很多病人没有听说过此病,认为泛酸、打嗝不是病;有些病人患慢性咽炎、慢性鼻窦炎、声带息肉、鼻息肉;有些病人慢性咳嗽、慢性哮喘;有些病人食管源性的心绞痛、胸闷;还有些反复口腔溃疡、龋齿等,这些病人常就诊过很多专科如耳鼻喉、呼吸、心内、口腔,做了大量检查如心电图、心脏超声,心肌酶、甚至心导管、肺CT等,都没有问题,最后这些病人,经过排查,口腔科、耳鼻喉科、呼吸科、心内科的专家会把他们介绍到消化内科来看病。
另一方面是一些非消化科的医生对胃食管反流病认识不够,客观上可延误了胃食管反流病的确诊和治疗。目前,全国大多三甲医院的消化科都开展了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治,有了类似烧心、泛酸、嗳气等症状,先到消化科排查,以免走弯路。
再发率高、规范治疗很重要 胃食管反流病的定义为动力障碍的酸相关性疾病,首先就是有动力障碍,正常人胃酸在胃内分泌、消化食物、从胃往下走,往十二指肠排,而患者一是胃酸逆着走了,或者在胃里不动了,二是胃酸多了。动力障碍的酸相关性疾病治疗原则是抑酸、促动力,如果患者有糜烂、溃疡,就还要修复黏膜、清除炎性自由基。然后及时认识、及时调整饮食结构、及时调整生活节奏,这种病是可以做到完全临床治愈的。
抑酸以前多用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一些中和胃酸的药,现在专家不太推荐,因为抑酸强度、作用时间不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现在国际公认的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药物是PPI这类药物(埃索美拉唑、奥美拉唑、潘托拉唑、雷贝拉唑、兰索拉唑等),它们抑酸强度、作用时间可达治疗要求,且副作用最低。再就是促动力治疗,如果黏膜有溃烂,还需使用黏膜保护剂。
对于胃食管反流病,除了需要寻求正规诊断治疗外,患者自身养护也很重要。尤其在高发季节,患者更需要精心的保养。那么,夏秋之际患者如何护胃呢?有以下几点:
1、饮食应以温、软、淡、素、鲜为宜,做到定时定量,少食多餐。
2、注意忌嘴,不能暴饮暴食,须戒烟戒酒,睡前3小时不吃夜宵。
3、平心静养,讲究心理卫生,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绪稳定,避免紧张、焦虑、恼怒等不良情绪的刺激。
4、注意劳逸结合,防止过度疲劳而殃及胃部的康复。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胃肠外科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胃肠外科
副主任医师
广东省中医院 胃肠外科
副主任医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胃肠外科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长江路) 胃肠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