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以胃粘膜固有腺体萎缩为病变特征的临床常见疾病,常见上腹部隐痛、胀满(进食后更甚)、烧心、食欲不振、嗳气等症状,没有特异性,胃粘膜活检是最为可靠的诊断方法。中医临床接诊的病例一般都已经明确了诊断。有人说慢性萎缩性胃炎相当于中医所称的“胃痞”、“虚劳”、“胃脘痛”等,个人意见这样的对号入座既无必要,也不妥当。如果诊断明确,径直称“慢性萎缩性胃炎”即可,换个中医名称,对临床辨证和治疗似无帮助。
目前西医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主要采用保护胃粘膜、抗幽门螺杆菌、增强胃动力以及止痛等对症治疗,此外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本人认为,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不只是补充方法或曰替代方法,而应该作为主要的手段,因为无论是改善症状,还是纠正病变,中医药治疗的效果都是肯定的和显著的。
一、慢性萎缩性胃炎基本病变
按个人见解,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变以正虚为本,包括气虚、阳虚和阴虚三种基本病变。三种基本病变往往互相交错,表现为气阳虚、气阴虚、阴阳两虚等正虚类型。另一方面,本病还可能存在湿浊、宿食、瘀血、火热、水饮、气滞等邪气因素,使其病变呈现较为复杂的状况。
二、基本治疗原则和方法
本病的基本病变是胃粘膜固有腺体的萎缩,在治疗上要抓住二个方面的关键:一方面阻止腺体的进一步萎缩,一方面促进胃粘膜和腺体的生长和再生。这二种方法都是根本性的治疗。
1。阻止胃粘膜腺体萎缩:胃粘膜腺体萎缩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胃粘膜的慢性炎症,而在腺体萎缩出现后,胃粘膜的慢性炎症依然存在,所以抑制胃粘膜的慢性炎症就能够阻止腺体的进一步萎缩。按笔者个人的见解,本病腺体萎缩是正气虚弱的表现;而充血、水肿、糜烂等炎性病变在中医看来则属于湿浊、火热、凝寒、瘀血、水饮、气滞、宿食等邪实现象。根据这一认识,在抑制胃粘膜的炎症时,就要根据具体病情,分别应用祛湿、清热、化瘀、散水、行气、消食的方法。笔者习惯应用芩、连、姜、夏、枳、芍等物,增减剂量,随症治之。药物不多,但一药多效,对其病变的作用可谓面面俱到。无论胃粘膜炎症的原因是什么,都能产生较好的抑制效果。若再根据邪气轻重酌加药味,可以更臻熨帖。
2。促腺体再生:促进胃粘膜和腺体的生长和再生更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本之法。抑制胃粘膜炎症可以消除导致腺体萎缩的原因,阻止病变的进一步发展,但是却难以使已经萎缩的腺体再生,难以促进腺体增生。腺体萎缩是正气虚弱的表现,应该用扶正之法。四君、理中、益胃、归脾、黄芪建中等方剂,都可以随症选用。笔者在临床上习惯应用黄芪、党参、甘草、白术、当归、地黄等物。根据笔者的经验和认识,黄芪、党参、白术、甘草、当归、地黄等药所组成的方剂具有非特异性的促组织再生作用,对机体所有组织细胞,包括皮肤、肌肉、神经、骨质、粘膜、血细胞,它都具有促生长、促再生活性。临床观察到,它对萎缩变薄的胃粘膜和萎缩的胃壁腺体有促再生作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一定不要忽略了选用这些药物,不要为可能存在的湿、热、瘀等邪实的标象所迷惑,弃而不用。在应用这些药物时,一定要注意剂量,既要注意其绝对剂量,也要注意其相对剂量。古人说“中医不传之秘在于剂量”,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某处方中用没用某种药物,这只是决定疗效的一个方面的因素,还有一个重要方面的因素是用够了没有,用了适当的剂量没有。在该补气的情况下,芪仅10g,草仅3g,何用之有?在用补益药物促腺体再生时,如何应用监制药物也很重要。参、芪、术、草、归、地等物若用之不当,有可能导致“补而致壅”或“气增而热”等副反应。如果谙熟配伍之妙,选用适当的药物监制之,患者服起来便无不适。仲景用苓制术,东垣用橘制芪,古人经验甚多,值得学习和借鉴。妥善处理兼挟的邪气也能避免负反应。有湿祛湿,有水消水,有热清热,有寒散寒,补药之用,何弊之有。如何增损药物剂量,如何选用祛邪药物和监制药物,凡此俱与医者辨证以及用药水平相关。
脉诊、色诊、舌诊等四诊结果对于准确辨证大有帮助。面无热色,面色萎黄,舌色淡,脉软、细、弱,形气不足,这些脉症都高度提示要注重补益。它们的存在不仅是局部的现象,而是全身状况在局部的反映。年龄大者,正气多虚。一般来讲,这些征象说明整个机体的修复与再生机能都是相对低下的,应该补而助之。
3。常见症状的对症治疗:疼痛可以选用金铃子散、良附丸、左金丸、芍药甘草汤、桂枝甘草汤、草豆蔻等;痞满可以选用木香、砂仁、枳实、厚朴、茯苓、丁香、白豆蔻,大抵辛香药物都具有促胃动力、促消化作用。反酸、烧心可以选用煅瓦愣子、乌贼骨、茯苓、瓜蒌、左金丸、芍药甘草汤、栀子甘草汤等;纳差可以选用丁香、木香、砂仁、生姜、二芽,以及三棱、莪术等。适当的对症治疗对于治本大有帮助。
三、几点补充体会
治疗本病要坚持辨证论治的原则。坚持辨证论治原则绝不是为了维护对中医的感情,而是对患者的责任。人皆说本病多阴虚,宜滋阴而忌温燥,这种认识很片面。笔者观察,本病阴虚者有之,气虚者恒多,阳虚中寒者亦不少。笔者常常用理中汤为基本方治疗本病之属于胃家虚寒者,有是证用是方,有是证用是药,效果颇佳。如果不讲四诊八纲,用一张固定的方子治疗所有的病例,一成不变,效果是不会好的。其过不在中医,亦不在方药,过在医者本人的偏执,在于其观念和认识水平。还有一点应该强调,治疗本病要坚持用药简洁、平和勿伤的原则。胃粘膜已为炎症所伤,腺体萎缩,一定要注意保护,勿使更为药物所伤。
(实习编辑:陈占利)
副主任医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胃肠外科
主任医师
武汉市第六医院 胃肠外科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胃肠外科
主任医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胃肠外科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胃肠外科
二级甲等 中医医院 公立
重庆市涪陵区广场路64号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南岗区一曼街1号91号楼
二级甲等 门诊部
广东省惠州市鹅岭北路16号丰湖村商住楼第一层
二级甲等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公立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长江东路145号扬州市江都妇幼保健院门诊楼4层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常德市武陵区大高山街54号
二级甲等 专科医院 特色医院
山东省滨州市渤海五路7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