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专家对幽门螺杆菌的定性

  为了进一步揭开胃部杀手——幽门螺杆菌的真面目,全国200多名消化病专家日前聚集在安徽省桐城市人民医院,对幽门螺杆菌的流行特征、诊断标准、治疗适应症、治疗方案等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在很多方面达成共识。

  专家提出,世界范围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证实,幽门螺杆菌在人群中的感染率极高,平均高达50%以上;家庭感染的聚集性提示口 —口传播是幽门螺杆菌的重要感染途径;幽门螺杆菌在人胃内感染率高且大量定植,导致终生感染并引起组织学胃炎,但早期临床表现轻微,提示幽门螺杆菌是对人类致病性较弱的细菌。

  在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关系上,目前可达成的基本共识是:幽门螺杆菌可增加胃癌发生的危险性;幽门螺杆菌与肠型和弥漫型胃癌均有关;幽门螺杆菌根除后肠化和不典型增生有逆转倾向,有降低胃癌发病率的趋势;胃癌发生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宿主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实习编辑:陈占利)

2008-08-24 08:30:00浏览54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唐保东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根除了幽门螺杆菌胃炎就算好了吗
根除了幽门螺杆菌胃炎不一定就算好了,因为胃炎的好转不仅仅是胃炎的症状消失,还包括胃黏膜的炎症消失、胃黏膜的萎缩改善、肠上皮化生改善、溃疡愈合等。 1、根除了幽门螺杆菌 胃炎是因为多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炎症性损伤,比如长期饮酒、幽门螺杆菌感染等。胃炎患者会出现胃痛、胃胀、恶心、呕吐等症状。如果患者遵医嘱服用药物根除了幽门螺杆菌,胃炎的症状也会消失。 2、胃黏膜的炎症消失 胃黏膜的炎症消失是指胃黏膜的炎症反应在逐渐减轻,直到恢复正常。患者在进行胃镜检查时,胃黏膜的炎症反应也会消失,这也是胃炎的一种好转现象。 3、胃黏膜的萎缩改善 胃黏膜的萎缩改善是指胃黏膜的萎缩程度在逐渐减轻,也是胃炎被治愈的一种现象。胃黏膜的萎缩改善后,胃黏膜的功能会有所下降,可能会出现胃痛、反酸、嗳气等症状。 4、肠上皮化生改善 肠上皮化生是指胃黏膜上皮细胞被肠型上皮细胞所代替,是胃癌的一种癌前病变。如果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情况得到改善,则说明胃黏膜的炎症正在好转。 5、溃疡愈合 胃炎的患者在进行胃镜检查时,胃黏膜的溃疡会逐渐愈合,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辅助判断胃炎疾病是否已经得到治愈。 在治疗期间,患者要注意合理饮食,可适当食用鸡蛋羹、玉米糊、小米粥等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