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预防胃癌 “防”字当头

  或许,是人们对胃肠道疾病,特别是对胃癌的熟悉和担忧,使得不少人在这些疾病发生时往往因为精神紧张而不知所措,还有的患者听信一些不科学的说法导致求医、治疗中的一些不正常心理。那么,胃肠道疾病和胃癌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人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这些疾病?近日,记者就人们关心和模糊的一些问题请教了我国知名专家、博士研究生导师、武汉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普外科主任陈道达教授。

  陈教授介绍说,胃癌在恶性肿瘤中是发病率极高和死亡人数极多的一种疾病,仅在我国,每年因胃癌而死亡的就有16万人。这样的数字同时也折射出一个问题:胃癌的治疗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的。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不理想的呢?陈教授认为,诊断技术的局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相当多的胃癌患者不能够早期发现,这往往使治疗技术“有劲也使不上”。

  陈教授谈到,医学上把胃癌分为Ⅰ、Ⅱ、Ⅲ、Ⅳ期,Ⅰ期就属于早期,而胃癌的治疗,发现得越早,治疗的效果就越好。然而,能够在胃癌的早期就被正确诊断的患者,只占全部胃癌患者的4%多一点,这就是说,有96%左右的患者在发现胃癌时,已经处于中期或晚期了,随着宝贵的手术机会的失去,治疗也就难以奏效。

  但是,也并不意味着中、晚期胃癌的患者就完全绝望了。陈教授说:科学技术总是在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这些发展和进步,也必然带来临床上对胃癌治疗方法上的改进和更新,使更多的患者能够延长生命。陈教授在胃癌、特别是晚期胃癌的治疗方面探索了多年,从1988年起,他不断改进手术技术,并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手术规范,提高了胃癌的治疗效果,从近几年接受手术的60多例病人的治疗结果看,5年以上存活者占45%左右,明显高于他以往治疗胃癌的有效率,这表明,尽管中晚期胃癌的死亡率很高,但只要治疗及时,延长患者的生存是完全有可能的。

  在谈到有效治疗的问题时,陈教授特别强调:以往形成的“胃癌患者手术后化疗效果不理想、化疗价值也不大”的看法,不一定正确。陈教授通过临床实践得出的结论是:手术后的局部插管化疗、全身化疗、中医中药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是巩固手术效果必不可少的,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不仅不能放弃,而且应该特别重视。

  采访中,陈教授针对人们对胃癌的了解不多,甚至存在某种误解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他认为,胃癌确实是一种危害大、死亡率高的常见恶性疾病,但是,人们也不能过于恐惧,更不能在没有足够理由的情况下轻易地放弃治疗。他说,目前人们对待胃癌的态度上存在两种极端的现象,一是非常害怕,一得上胃癌就惶恐不安,这种态度的结果,导致了一些病人的消极心理,不积极求医,或者对治疗不抱希望,不能够很好地配合治疗,结果使病情加重,或者影响了治疗效果。另一种是预防意识上的淡漠态度,这种人对胃肠等消化系疾病不在乎,缺乏预防观念,在胃肠发生不适或者症状不明显、不严重的时候不去主动求医检查,结果失去了早期发现胃癌的可能性,使治疗失去了宝贵的机会,从而增加了治疗的难度。

  陈教授说:“以上两种态度都是不可取的,无论从预防的角度还是从治疗的角度讲,对待疾病的检查和治疗,病人都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而且,越是主动积极,预防的意义就越大,治疗的效果就越好。”由此,他特别提醒一点:没有规律的上腹疼痛,是胃癌最常见、也最容易被忽略的症状,应该引起高度的注意。至于胃癌与上腹疼痛的关联,陈教授这样解释:胃癌患者常常合并有慢性胃炎,因而出现上腹不适、心窝部隐痛、腹胀或沉重感。如果按胃炎或溃疡病进行治疗,上述症状也可能暂时缓解,所以患者很容易放松了警惕,结果,一旦病情继续发展,出现了吐血、呕吐等症状时,病情很可能已经到了晚期。所以他告诫:如果40岁以上的人出现了腹痛等症状,服药后得到缓解,但短期内症状又反复发作的人,就必须认真对待,细致检查,千万不能“无所谓”,以免贻误诊断。

  长期以来,人们当中有这样的说法: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胃炎等最常见的疾病,可能会发展为胃癌。陈教授对此作了详细的解释:首先,十二指肠溃疡,是不会恶变成胃癌的,这一点,国内外学者通过多年的长期研究已经得到足够的证据,生活中很多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已经生存了10多年甚至更长,这也是很好的证明。因此,患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大可不必紧张。

  其次,经过确诊的胃溃疡,恶变成胃癌的可能性也较小,因而也不要过分担忧。但是,最危险的一点需要特别注意:胃溃疡的明确诊断与胃癌的明确诊断,目前还不是很容易的事,临床上,有的病人被诊断为胃癌,但手术时发现是一般的胃溃疡;也有的病人被诊断为胃溃疡,但手术时发现是胃癌。因此,陈教授建议:胃溃疡的患者要在平时特别留意,做到坚持随访,特别是在发生症状时要及时请教医生,以免耽误正常的诊断治疗。

  至于胃炎,包括人们非常害怕的萎缩性胃炎,发展为胃癌的也较少见。对此,及时求医检查、明确诊断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任何疾病的发生总是有原因的,胃癌发生的原因虽然还不十分明了,但同样存在一些诱发因素,那么,了解这些有害因素,无疑对预防胃癌有着重要意义,陈教授在这方面也作了详细介绍。他说,与胃癌的发生关系比较密切的是一些生活因素,包括饮食习惯和不良行为,比如,研究表明,经常食用烟熏的食物,如熏肉、熏鱼之类,与胃癌的发生存在密切的关系;过多地食用腌菜或者饮食过咸的人,发生胃癌的比例也要高一些;此外,吸烟者中发生胃癌的也比不吸烟者要多,这表明吸烟和胃癌有关。据此,陈教授认为:“从一定程度上讲,胃癌可以看作是一种‘习惯和行为性疾病’。”

  在这里,陈教授介绍了几种对预防胃癌有益的食物,如新鲜蔬菜和水果,牛奶以及奶制品,对养护胃确实有好处。在饮食方面,他特别建议人们常吃一些食用醋、大蒜,大蒜中的某种物质对抗癌,特别是对预防胃癌有益。陈教授还说:“不少人认为胃肠患病后最怕刺激,不敢吃辣,其实这也不全面,大家都知道,湖南、四川、贵州等地的人普遍喜欢吃辣,但这些地区并不是胃癌的多发地区。”

  同其他癌症的治疗一样,对胃癌的治疗最有意义的是早期发现。陈教授认为:“预防总比治病更重要,对胃癌,同样要‘防’字当头。重视预防才可能早期发现胃癌,为手术治疗赢得宝贵的时机,也才能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实习编辑:陈占利)

2008-08-19 08:16:00浏览75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科普

许鹤洋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胃癌晚期吃东西后为什么腹胀
胃癌晚期吃东西后腹胀,可能是饮食不当、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肠梗阻、肿瘤转移等原因所导致的。1、饮食不当如果患者不注意饮食健康,经常吃容易产气的食物,比如豆制品、红薯等,可能会使胃肠器官出现胀气的情况,甚至还会伴有腹痛的症状。建议患者改变饮食结构,尽量吃清淡的食物,比如大米粥、水煮白菜等。2、消化不良胃癌晚期患者的胃肠功能会受到一定的损伤,此时胃肠蠕动减慢,如果吃过多食物,可能会引起消化不良,从而出现腹胀、腹痛等症状。患者可以通过按摩腹部的方式进行处理,也可以遵医嘱配合使用健胃消食片、乳酸菌素片等药物进行治疗。3、胃肠功能紊乱胃癌晚期患者的消化功能会受到一定的损伤,此时吃东西可能会加重胃肠负担,从而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出现腹胀、腹痛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多潘立酮片、枸橼酸莫沙必利片等药物进行治疗。4、肠梗阻胃癌晚期的患者,由于肿瘤体积较大,可能会导致肠道狭窄,从而引起肠梗阻的情况。患者可能会表现为腹胀、腹痛等症状。建议患者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解除肠梗阻的情况。5、肿瘤转移胃癌晚期的患者,由于肿瘤可能会出现转移的情况,如果肿瘤出现腹腔转移,压迫肠道,也可能会引起吃东西后腹胀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同时还需要配合放疗、化疗等方式进行联合治疗。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平时的饮食健康,尽量吃清淡类的食物,比如小米粥、大米粥等。但是不建议吃辣椒等刺激性的食物,也不可以吃生冷寒凉类的食物。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