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教你几招 摆脱消化不良的困扰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现代人心理压力的增加,近年来,国内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其发病年龄以20-49岁之间最为多见。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受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工作紧张和家庭环境不良等影响。紧张或抑郁状态下,胃的运动和感知出现障碍或过敏。同时,还易引起体内某些激素分泌和植物神经功能的改变,最终导致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由于症状的反复发作,不仅给患者机体带来病痛折磨,同时也给社会生产力造成了巨大损失。那么,如何才能远离其困扰,恢复生活的常态呢?

  首先,学会自我心理输导。正确认识疾病,解除对疾病的恐惧和焦虑;掌握调控情绪和释放压力的方法,学会利用音乐、电影、聊天、适度体育活动等方式缓解压力和消除紧张情绪。

  其次,培养科学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应按时进餐,避免暴饮暴食及睡前过量进食;饮食宜清淡,避免进食生冷、油腻及刺激性食物,不宜过量饮用咖啡以及碳酸饮料;同时还应戒烟,戒酒。

  最后,药物辅助缓解症状。通过上述心理输导和生物调节治疗后,症状仍不能完全缓解时,可服用相应的药物辅助治疗,但切勿对药物产生依赖,因为功能性消化不良预后良好,滥用药物没有必要。精神抑郁者可选用多虑平、阿咪替林;焦虑、失眠者可选用安定、阿普唑仑等;动力障碍者应以促动力药物,如胃复安、多潘立酮、红霉素、莫沙必利等缓解症状;伴有反流症状者需用促动力药物、抑酸剂和粘膜保护剂联合治疗。

  专家特别提示:临床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时必须排除消化系统器质性病变,如有消瘦贫血吞咽困难消化道出血等,则不应轻易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有些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可以合并有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肠易激综合征的病人也可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两者的诊断应根据主要的症状及客观检查而定,不应将肠易激综合征伴有消化不良症状的病人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

  (实习编辑:陈占利)

2008-08-03 08:01:00浏览58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