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35岁妈妈胃镜检查后猝死,0.01%的几率≠不会发生!

胃镜并发症少见不等于没有

  6月19日上午,丹阳市人民医院内镜中心发生了一例胃镜检查后患者猝死事件,死者是一个7岁孩子的妈妈,令人惋惜。家属对于发生这样的结果不能理解,可预见的拉横幅、堵医院大戏再次上演……  

胃镜并发症少见不等于没有

  随后,丹阳市人民医院对此次事件进行了回复,经过如下:

  上午8:54,患者陈某进入内镜中心准备行胃镜检查。内镜中心医务人员经过相关准备后,于8:58许开始操作检查,9:01许检查顺利结束,患者正常下床等待检查报告。9:03许,患者突然双眼上翻,四肢抽搐,瘫倒在地,呼之不应。在场医护人员紧急进行心肺复苏抢救,心电监护监测显示:室颤。医院立即组织心内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急诊科等多科医护人员全力抢救,13:05患者经抢救无效宣告死亡。

  对患者在胃镜检查后意外猝死,我们深感悲痛。医院已组成专门工作小组与患方进行交流沟通。我们将本着客观、公正、坦诚的原则,依法、妥善处理此纠纷。

  对于本次事件我们不做过多评价,希望家属能够冷静下来,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与医院沟通,给已经死去的亲人以及年幼的孩子一个交代。

  胃镜并发症——与风险同行

  胃镜的出现为整个消化科疾病的诊疗带来了飞跃式的进步,消化科医生可以通过更加直接的观察来诊断疾病,但是我们在感激胃镜为消化内科带来的莫大帮助的同时,也要时刻警惕,胃镜作为一项侵入式的有创检查,风险和并发症也一样无法避免。

  一、颞下颌关节脱位

  颞下颌关节脱位常因安放口器时张口过大,或因张口过久引起,有脱位病史者更易发生。多表现为胃镜检查完后出现开口状态而不能闭合、语言不清、唾液外流等。原则上应尽快手法复位。

  二、咽喉部损伤

  咽喉部损伤多由进镜时损伤了咽部组织或梨状窝引起,严重者可并发局部出血或血肿形成,并发感染时可形成脓肿,出现发热,颈部勿过度后仰或前屈。操作者应熟悉咽喉部解剖结构,沿舌根及咽后壁下滑,忌用力盲插。插镜抵达咽部或梨状窝时可嘱患者吞咽,在食管口开启时顺势进入食管。

  三、贲门黏膜撕裂

  贲门黏膜撕裂主要原因因为检查过程中患者剧烈恶心或呕吐,胃内压升高,使食管下端至贲门的黏膜撕裂。未开固定钮时进镜、退镜,盲目进镜或暴力进镜等也可以导致贲门黏膜撕裂的发生。胃镜下可见贲门处纵向或三角形裂痕,伴渗血或出血。可适当给予黏膜保护剂和抑酸剂,出血多可自行停止。

  四、气管或喉头痉挛

  盲目进镜或进镜时适逢患者咳嗽易将胃镜误插入气管,镜内残留水滴或镜头附着的唾液进入气管,均会引起患者气管或喉头痉挛,使患者出现剧烈呛咳、喘鸣、呼吸困难、憋气、发绀。此时应立即退出胃镜,待症状接触后再进行检查。

  五、唾液腺肿胀

  唾液腺包括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多因检查过程中唾液分泌增加或腺管痉挛、腺管开口阻塞引起。唾液肿胀常可自愈,必要时可给予抗生素治疗。

  六、严重的心脏相关并发症

  心脏意外主要包括心脏骤停、心绞痛心肌梗死,其中心跳骤停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多出现检查开始后的几十秒内,死亡率极高。心脏意外的原因主要有迷走神经受刺激或检查时合并低氧血症

  在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的情况下进行胃镜检查无需心电监护,但检查室内应常规备心电监护仪、心肺复苏的设备和药品。对有心率失常、心绞痛、非急性期心肌梗死病史者,术前可给予吸氧、应用抗心律失常及冠状动脉扩张药。一旦发生心脏意外应立即停止检查,并进行积极抢救。

  七、消化道穿孔

  消化道穿孔是内镜检查时出现的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如处理不当常危及生命。最常见的部位为咽喉梨状窝和食管下端,还可见于胃和十二指肠。

  常见的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① 检查时患者不合作、检查者盲目粗暴进镜,往往导致咽喉梨状窝穿孔,出现颈部皮下气肿;

  ② 食管Zenker‘s憩室、贲门失弛缓症易发生食管穿孔,可表现为颈胸部皮下气肿,胸痛,呼吸困难;

  ③ 瀑布形胃者或通过十二指肠球降结合部时,因医师技术不熟练或粗暴操作发生穿孔,穿孔瞬间常有剧烈疼痛,立位腹部X线检查见膈下游离气体可确诊。十二指肠腹膜后部穿孔可出现上腹痛向背部放射,CT检查可见十二指肠周围积液和后腹膜积气;

  ④ 因溃疡处的胃壁较薄,加之注气过多并在溃疡中央处多次活检可诱发穿孔。

  穿孔较小者可在内镜下行处理,出现气胸或胸腔积液者给予胸腔闭式引流;胃或十二指肠穿孔者应给予胃肠减压。内镜处理失败可选择经胸腔镜或腹腔镜修补。

  八、出血

  一半情况下进行胃镜检查很少出现需要处理的大出血,但在以下情况下要警惕出血的发生:

  ① 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内镜损伤或误做活检导致破裂出血。

  ② Dieulafoy病患者,此病的病例特点为动脉分支由浆膜面垂直贯入黏膜下,管径不减小,保持恒径,恒径动脉是先天性发育异常。病例特点一般为2~5mm伴轻度炎症的胃黏膜缺损,缺损不侵犯肌层,缺损黏膜下有一异常的动脉。在胃镜检查活检时可引起出血。

  ③ 出血性疾病或长期服用抗凝血或抗血小板药物者。

  九、肺部并发症

  胃镜检查时肠镜的肺部并发症为吸入性肺炎,多发生于无痛内镜检查的过程中、为胃潴留或大量出血患者,胃潴留同时行无痛内镜检查更易在胃镜检查时发生反流、误吸,从而引起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此外因患者紧张憋气或胃镜部分压迫气道可能会引起轻度通气障碍,出血一过性的低氧血症。

  十、感染

  为防止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的传播,内镜检查前应常规检查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对检查阳性者应用专门胃镜检查,并在检查后进行严格地消毒。此外,内镜医师及护士应注意防护,国外曾有幽门螺杆菌由患者向医师和护士传播的报道。目前还没有胃镜检查会传播HIV的报道。

  十一、胃镜嵌顿

  胃镜嵌顿的原因是镜身柔软易弯曲,镜身在狭窄的腔内出现弯曲反转或在反转观察胃底时因注气不足、视野不清而进入食管引起U型嵌顿。常见于食管、食管裂孔疝处、变形狭窄的胃腔、瀑布形胃的胃底部位,而以食管内反转最易出现,也最难处理,碰到此种情况,可在良好的心电监护条件下给予静脉麻醉,并在X线透视下通过调整旋钮和进镜尝试解除嵌顿;若条件允许也可进入另一胃镜将嵌顿胃镜推回胃腔。若上述措施仍不能解除,手术是唯一的选择。

  十二、麻醉相关并发症

  在有经验的麻醉师的配合下,静脉应用丙泊酚来减轻患者在行内镜检查时的痛苦,已经是一种非常安全有效的方法。但麻醉过深,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心跳抑制;麻醉过浅会因刺激出现反流、误吸。麻醉前应认真询问并评价患者的心肺功能。

  在行无痛内镜检查时,应密切监测被检者的呼吸和心率、血氧饱和度,必要时进行二氧化碳描记术,检查室内应常规准备加压面罩及气管插管的器械和药物。当出现心率减慢时,可适当给予阿托品;血氧饱和度降低时,可给予增加吸入氧浓度。颈部过度肥胖伴舌后坠者可给予抬举下颌,若仍无效,可行鼻咽通气道通气。

  总之,胃镜检查是一种相对比较安全的消化道疾病检查方法,并发症的发生在所难免,但致死性并发症发生率极低,检查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指导,使患者尽量放松配合检查,动作轻松熟练,仔细观察,尽量缩短检查时间,掌握好充气量,选好活检部位及深度是避免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彭德富, 张莉, 王雪云,等. 胃镜检查过程中心肺功能监测的临床价值[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2, 19(2):99-100.

  2.康桂花. 胃镜检查的并发症及防治原则(附150例报告)[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 14(7):248-248.

  3.姚礼庆, 徐美东. 实用消化内镜手术学[J]. 2013.

2017-06-29 00:26:50浏览89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颜炳柱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肝病有什么症状和表现
肝病的症状和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消化道不适、全身乏力、黄疸以及出血倾向等。肝病是指发生在肝脏的各种疾病,包括肝炎、肝硬化等。肝脏作为人体的重要器官,具有代谢、解毒、储存能量、合成蛋白质等多种功能。当肝脏受损时,其功能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一系列症状和表现。1、消化道不适:肝脏受损后,其对脂肪的消化能力减弱,胆汁分泌减少,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这会导致患者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腻、腹胀和腹泻等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提示患者可能存在肝脏疾病。2、全身乏力:肝病患者常感到乏力、容易疲劳,这是因为肝脏功能受损,导致能量代谢障碍,身体无法获得足够的能量。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体重减轻、发热等症状。3、黄疸:当肝脏无法正常处理胆红素时,胆红素会在体内积聚,导致皮肤和眼睛的黄染,尿液颜色变深,大便颜色发白。这是黄疸的典型表现。黄疸的出现,提示肝脏疾病已经严重影响到肝脏的代谢功能。4、出血倾向:肝脏是合成凝血因子的主要器官之一。当肝脏受损时,凝血因子的合成会减少,导致患者出现牙龈出血、鼻出血、皮下瘀斑等出血倾向。这些症状的出现,表明肝脏疾病已经对患者的血液系统产生了影响。若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肝功能检查和相关影像学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肝脏疾病。肝病患者应遵循医嘱进行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药物治疗方面,如病毒性肝炎患者可使用恩替卡韦分散片、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等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在治疗期间,患者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规律作息、适当运动、避免过度劳累、保持情绪稳定等。同时,应避免饮酒和食用对肝脏有害的食物和药物。
颜炳柱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乙肝病毒是什么
乙肝病毒即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嗜肝DNA病毒,其主要感染肝脏细胞,进而引发乙型肝炎,会对人体构成重大威胁。了解乙肝病毒的特性、传播方式及防治方法,对于预防和控制乙肝的传播意义深远。乙肝病毒结构独特,由包膜和核衣壳组成。包膜上含有乙肝表面抗原,这是乙肝病毒感染的重要标志物,也是乙型肝炎疫苗的主要成分。核衣壳内包裹着病毒的DNA和DNA聚合酶。这种病毒具有顽强的生存能力,在体外环境中能存活较长时间,对一些消毒剂有一定耐受性。其复制过程较为复杂,病毒DNA进入肝细胞后,会在细胞核内形成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这是乙肝病毒持续感染和难以彻底清除的关键原因,cccDNA可长期稳定存在于细胞核内,不断转录出新的病毒基因组,导致病毒持续复制。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传播。输入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如注射器、针灸针等,都可能造成血液传播。而母婴传播多发生在分娩过程中,母亲体内的病毒可通过胎盘、产道或产后哺乳等途径传播给婴儿。性传播则是在无保护的性行为中,病毒通过破损的黏膜进入对方体内。一旦乙肝病毒进入人体,会侵入肝细胞并在其中大量繁殖,免疫系统识别到病毒后会发起攻击,这个过程中会造成肝细胞损伤,引发炎症反应。若免疫系统不能有效清除病毒,就会转为慢性感染,长期的炎症刺激可能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乙肝患者应及时就医,定期检查肝功能、乙肝病毒DNA定量、肝脏超声等指标。根据病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需严格按疗程服用,不能擅自停药。
颜炳柱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是什么意思
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是指血液中检测到针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特异性抗体。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通常提示机体对乙肝病毒具有免疫力,可能通过自然感染后恢复或接种乙肝疫苗获得。乙肝病毒表面抗体的存在是评估乙肝免疫状态的重要指标。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的意义因具体情况而异。对于接种乙肝疫苗者,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表明疫苗接种成功,机体已产生保护性抗体,可有效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对于自然感染乙肝病毒后恢复者,则提示病毒已被清除;此外,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也可能见于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后,但此种情况抗体水平通常较低且持续时间较短。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的检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结果以抗体滴度表示,滴度≥10mIU/mL通常认为具有保护性。对于接种疫苗者,建议在完成全程接种后1-2个月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水平,以评估免疫效果。对于自然感染恢复者,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通常伴随乙肝核心抗体阳性,可与疫苗接种者区分。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乙肝表面抗体阳性并不能完全排除所有感染风险。在少数情况下,即使抗体阳性,仍可能发生乙肝病毒的再感染,尤其是当抗体滴度较低或病毒发生变异时。乙肝表面抗体阳性是一个积极的检测结果,表明机体对乙肝病毒具有免疫力。建议定期进行肝功能和乙肝病毒DNA检测,以确保健康状态。对于抗体滴度较低者,可考虑接种加强针,以维持足够的保护力。
颜炳柱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什么是乙肝病毒DNA
乙肝病毒DNA是乙肝病毒的遗传物质,其承载着乙肝病毒的全部遗传信息,在乙肝的发病机制、病情监测和治疗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了解乙肝病毒DNA,对乙肝患者的诊疗和康复至关重要。乙肝病毒DNA是一种双链环状DNA,结构独特。其包含多个基因区域,如S基因区、C基因区、P基因区和X基因区等,每个区域都编码着不同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对于病毒的生存、复制和感染能力至关重要。乙肝病毒感染人体肝细胞后,其DNA会进入细胞核,并在一种特殊的酶作用下,形成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cccDNA十分稳定,能持续转录出病毒的信使RNA(mRNA),进而翻译出病毒所需的各种蛋白质,实现病毒的大量复制,这也是乙肝难以彻底治愈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上,检测乙肝病毒DNA定量具有重要意义。其能直观反映体内乙肝病毒的复制活跃程度。当乙肝病毒DNA定量数值较高时,表明病毒在体内大量复制,传染性较强,此时患者病情可能处于活动期,肝脏受到损伤的风险也相应增加。相反,若定量数值较低,说明病毒复制相对受到抑制,传染性较弱。此外,通过动态监测乙肝病毒DNA定量的变化,医生可以评估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如果在治疗过程中,DNA定量持续下降,说明治疗方案有效;反之,若数值不降反升,则可能需要调整治疗策略。对于乙肝患者,若乙肝病毒DNA定量高且伴有肝功能异常,通常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常用药物有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务必严格按医嘱按时服药,不能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治疗期间定期复查乙肝病毒DNA定量、肝功能、肝脏超声等指标。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