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把好幽门闸门 阻止胆汁返流

  我的名字叫“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慢性胃炎家族中的一员。和我同名异姓的兄弟很多,如急性胃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疣状胃炎、出血性胃炎、肥厚性胃炎、腐蚀性胃炎和化脓性胃炎等。我们胃炎兄弟的身世、性格和脾气(指发病机理和症状特点等)虽不相同,但家全住在胃里,都会给胃以不同程度的骚扰和损害。所以,胃的主人很讨厌我们,总想让医生把我们“扫地出门”。说实话我的本意并不是要伤害胃,而是客观条件使然。下面我就向您说一说我的身世。

  闸门不严,胆汁反流

  从我的名字就能知道,我的发生主要是胆汁反流的结果。胆汁原来在十二指肠,为什么会反流跑到胃内来呢?在正常情况下,胃的幽门口(食物由胃进入十二指肠的地方)是收缩关闭的。当胃内食物经胃蠕动需要进入十二指肠进行消化吸收时,幽门口就自动开放,将食物放行。胃内食物排空后,幽门口自动收缩关闭,从而防止胆汁反流入胃。这样,幽门口就像“闸门把关”一样,把胆汁阻挡在十二指肠内,使胃平安无事。

  但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先天性幽门口关闭不全和中老年人幽门口发生了生理性退行性改变,施行过胃部分切除术、迷走神经切断术、幽门成形手术、胃肠吻合术、胆囊切除术,都可破坏幽门口的“闸门把关”作用。而十二指肠先天就有逆向蠕动作用。于是胆汁便由十二指肠反流跑到了胃内捣乱。胆汁反流(更确切地说,应是混有胆汁的十二指肠液反流)时,十二指肠液中的胆汁(内含胆酸)、胰酶和卵磷脂等可破坏胃黏膜屏障,使胃酸直接刺激胃黏膜使之受损。

  上腹疼痛,烧心反酸

  出现以下症状时,您就会猜出是我在捣乱了。这些症状是:上腹饱闷、隐痛或剧痛,常呈周期性发作,可伴有腹胀、嗳气、反酸、烧心、恶心、呕吐、吃饭不香和消瘦等。胃镜检查,可见胆汁通过幽门口不断涌入胃内,如见胃黏膜特别是胃窦部黏膜受损出现炎性改变,即可确诊。顺便说一句,因胆汁多反流到胃窦部(靠近幽门口部位),所以有人还叫我“胆汁反流性胃窦炎”,或干脆就叫“胃窦炎”。

  采取措施,逼我就范

  您问对付我有什么办法?实不相瞒,只要采取以下措施,就能使我就范——

  1.口服胃动力药。①吗丁啉:能增强胃肠蠕动,调节胃肠道正常活动,使食物顺利从胃进入小肠,抑制胆汁反流。②西沙必利:作用与吗丁啉相同,但效力要比吗丁啉大3~4倍。

  2.口服胃黏膜保护剂。①硫糖铝:能与胃黏膜的黏蛋白络合形成保护膜,以保护胃黏膜免受胆汁损害。②胃膜素:能在胃内形成膜状物覆盖胃黏膜,减轻胆汁反流对胃黏膜的刺激。③叶绿素:有促进炎症消退、保护胃黏膜的作用。④猴菇菌片:能保护胃黏膜。

  3.饮食要清淡,少吃或不吃油腻食物,以免刺激胆汁分泌增多,加重胆汁反流;应细嚼慢咽,忌暴饮暴食;避免长期饮浓茶、烈酒、浓咖啡和进食辛辣、过冷、过热和粗糙食物。

  4.消除和避免某些加重病情的因素:如吸烟、酗酒、情绪紧张和长期服用对胃黏膜有刺激和损害的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消炎痛、水杨酸钠、皮质激素和保泰松)等。

(实习编辑:柳露)

2008-06-30 07:34:00浏览63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何峰主任医师
北京积水潭医院 三甲
番茄红素治疗前列腺炎有效吗
番茄红素通常对治疗前列腺炎无效。番茄红素作为一种天然抗氧化剂,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然而,从医学专业角度审视,这种观点缺乏足够依据。前列腺炎主要由病原体感染、尿液反流、免疫异常等多种因素引发。炎症状态下,前列腺组织会出现充血、水肿,白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而番茄红素主要存在于番茄、西瓜等果蔬中,其在人体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抗氧化方面,能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但前列腺炎的炎症反应涉及复杂的细胞因子网络、神经内分泌调节等,并非单纯的氧化应激问题,番茄红素无法直接作用于这些关键环节,不能从根源上缓解炎症,也就难以对前列腺炎起到治疗效果。对于前列腺炎,临床上有多种有效的治疗手段。针对细菌性前列腺炎,抗生素是关键药物,医生会依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精准选用敏感抗生素,足量足疗程使用,以杀灭病原体,控制炎症。像左氧氟沙星、头孢克肟等,能有效抑制或杀灭引起感染的细菌。α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特拉唑嗪,可通过松弛前列腺和膀胱颈部平滑肌,改善排尿症状,缓解尿频、尿急、尿不尽等困扰。此外,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塞来昔布,能减轻前列腺的炎症反应,缓解疼痛不适。这些治疗方法都是基于前列腺炎的发病机制,从不同角度对抗病症核心。前列腺炎患者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如前列腺液常规、尿常规、细菌培养等,明确病因。日常要避免久坐,适当运动,促进盆腔血液循环。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同时,定期复查,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何峰主任医师
北京积水潭医院 三甲
慢性前列腺炎的症状
慢性前列腺炎的症状主要包括排尿异常、疼痛不适、性功能障碍及精神心理症状等。该疾病是成年男性常见的泌尿系统慢性炎症性疾病,以前列腺组织长期反复充血、感染或功能异常为特征,症状具有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特点。1、排尿异常: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多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排尿等待、尿线变细、排尿不尽感。另外夜间排尿次数增多也较为常见,严重时可影响睡眠质量。若合并膀胱出口梗阻,可能导致残余尿量增加,甚至急性尿潴留。2、疼痛不适:此类患者主要以盆腔区域慢性疼痛为典型表现,常见于会阴部、下腹部、腰骶部及睾丸等部位,呈隐痛或胀痛,久坐、骑行等行为可能诱发或加重疼痛。部分患者可出现射精痛或性交后不适,提示炎症累及生殖系统。3、性功能障碍:还有部分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性功能异常,包括早泄、勃起功能障碍、性欲减退等。其发生可能与长期疼痛导致的心理压力、局部神经血管功能紊乱相关。患者可能因射精疼痛而刻意控制射精,进一步加重性功能障碍。4、精神心理症状:长期反复的症状困扰易引发焦虑、抑郁、失眠等心理问题,患者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下降等表现。心理因素与躯体症状相互作用形成恶性循环,所以部分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可能需接受心理干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应建立健康生活方式,避免久坐、憋尿及辛辣饮食,适度规律排精有助于前列腺液引流。药物治疗需遵医嘱个体化选择,细菌感染引发者可使用左氧氟沙星等喹诺酮类抗生素,非细菌性炎症可采用α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缓解排尿症状,疼痛明显者可短期应用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建议患者定期复诊监测病情变化,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血尿、发热等急性表现,应及时就医排查其他泌尿系统疾病。
何峰主任医师
北京积水潭医院 三甲
预防前列腺炎的最佳方法
预防前列腺炎通常需保持良好生活习惯、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久坐憋尿以及适度性生活等。前列腺炎是指前列腺受到致病菌感染或某些非感染因素刺激,而出现的骨盆区域疼痛、排尿异常等一系列症状的疾病,给患者生活质量带来负面影响,提前预防至关重要。1、保持良好生活习惯:日常应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身体各器官机能正常运转,使前列腺免受病原体侵袭。另外坚持适度锻炼,如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包括前列腺部位的血液循环,利于前列腺腺管内的分泌物排出,减少淤积引发炎症的风险。2、注意个人卫生:男性应重视会阴部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保持局部干爽。因为阴囊、会阴部汗腺发达,分泌旺盛,若清洁不当,污垢易滋生细菌,细菌可循尿道逆行而上,侵入前列腺引发感染,尤其是包皮过长者,更要彻底清洁包皮垢,降低感染几率。3、避免久坐憋尿:长时间久坐,如办公室职员、司机等职业人群,会使前列腺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不畅,局部代谢产物堆积,易诱发炎症。憋尿同样危害极大,尿液长时间潴留膀胱,细菌繁殖增加,且易反流至前列腺,引发感染。所以工作学习中应定时起身活动,有尿意及时排尿。4、适度性生活:适度规律的性生活能促进前列腺液规律排出,对前列腺起到引流与更新作用,减少炎性物质积聚。若性生活过于频繁,前列腺反复充血,易受损发炎;而长期禁欲,前列腺液淤积,也不利于前列腺健康,应根据自身年龄、体质保持适度频率。对于男性群体,建议定期进行前列腺相关检查,如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直肠指检等,以便早期发现问题。若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疑似前列腺炎症状,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规范治疗,勿自行用药延误病情。
高勇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引起前列腺炎的原因是什么
引起前列腺炎的原因主要有非疾病因素与疾病因素。非疾病因素包括不良生活习惯、性生活因素以及精神心理因素;疾病因素主要有尿道炎、前列腺增生以及尿道狭窄等。一、非疾病因素:1、不良生活习惯:长时间久坐、缺乏运动会导致前列腺部位血液循环不畅,增加炎症风险。此外,酗酒、大量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会刺激前列腺血管扩张,加重炎症反应。2、性生活因素:性生活不规律是前列腺炎的重要诱因之一。性生活过于频繁或长期禁欲都会导致前列腺充血、肿胀,增加炎症风险。此外,不洁性行为、多个性伴侣或性交中断等行为,也可能导致病原体感染前列腺。3、精神心理因素:长期的精神压力、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会影响免疫功能,降低身体对细菌的抵抗力,从而增加前列腺炎的发病风险。二、疾病因素:1、尿道炎:如果患有尿道炎,炎症因子可能会累及前列腺,进而引起前列腺炎的症状,如腹痛、发热等。2、前列腺增生:前列腺增生会引发急性尿潴留,前期因为尿道梗阻程度较轻,膀胱拥有代偿功能,患者仍能按时排空小便,而排尿时间延长。病程后期,尿道梗阻加重,常常导致急性尿潴留,导致感染,引起前列腺炎。3、尿道狭窄:由于尿道狭窄,排尿通畅度受到影响,泌尿道易滋生病菌,致病菌逆行,容易发生前列腺炎。针对前列腺炎的的管理,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长时间久坐,每隔一段时间起身活动一下。注意饮食清淡,减少辛辣食物和酒精的摄入。若症状持续或伴有其他不适,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后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