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饮食运动双管齐下 摆脱胃下垂困扰

  胃下垂,空姐追求苗条的代价这天,26岁的年轻空姐欧缘匆匆走进消化内科诊室。“最近一年来,我上腹部经常感到不适,每次进餐后便觉得肚子胀胀的,嗳气。”医生了解到,近一年来欧缘因不满意自己略胖的身材,进行了长时间的节食减肥,每餐饮食基本以青菜、水果为主,很少进主食及肉类,体重由原来的65公斤迅速下降到45公斤。身材是苗条了,但麻烦也随之而来——她出现腹部不适、食欲不振、便秘等症状。

  欧缘有些恐慌地问医生:“我到过多家医院就诊,服用过多种药物,症状均无明显改善。这可怎么办呀?”

  医生安慰道:“应该没什么大问题的,可做个上消化道造影检查,以帮助确诊。”很快,造影结果出来了:胃下垂。

  明确诊断后,欧缘舒了一口气,可是她的问题又来了:“什么是胃下垂呢?”

  医生亲切地告诉她:“正常人在站立位时,胃的正常位置在腹腔内,胃下垂时胃壁张力减低、周围韧带松弛及腹壁脂肪缺乏,造成胃的下缘垂至盆腔,影响胃的正常蠕动功能。此病一般多发生于瘦长体形、多产、多次腹部手术、内分泌失调以及久病消瘦者。近年来,胃下垂越来越多见于20岁左右的年轻女性,原因是她们过分追求苗条身材,为了保持体形而实行不科学的减肥方法,进食过少或极不规律,暴饮暴食,从而造成胃张力减低,引发胃炎及胃肠动力障碍。所以,不能为追求苗条而盲目减肥。”

  欧缘调皮地吐了一下舌头:“看来,胃下垂是我追求苗条的代价呀。”

  “的确如此。”医生接着介绍道,“胃下垂最可靠的诊断方法是x线钡餐检查,根据下垂的程度可分为轻、中、重三类。轻度下垂者一般无症状,下垂明显者有上腹不适、饱胀,且饭后明显,伴恶心、嗳气、厌食、便秘等,有时腹部有深部隐痛感.常于餐后、站立及劳累后加重,长期胃下垂者常有消瘦、乏力、站立性昏厥低血压心悸、失眠、头痛等症状。”

  当胃下垂出现动力障碍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时,首先不能有心理障碍,因为这些症状往往会令患者不安、担心、害怕,误以为得了重病.从而导致失眠、急躁、忧郁等精神伤害,更加重胃肠功能障碍的现象,使病情恶化。患者要保持乐观情绪,勿暴怒,勿郁闷。要耐心治疗,坚持食物调理和康复锻炼,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科学的饮食规律及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①由于胃下垂患者消化功能减弱,过多的食物入胃,必然会滞留而引起消化不良,所以切勿暴饮暴食,宜少量多餐,每日4~6餐较为合适;②胃下垂的患者胃张力低,蠕动缓慢,吃东西宜细嚼慢咽,不可急躁,以适度减轻胃部负担。此外,口腔的咀嚼动作也可以刺激胃蠕动,增强胃壁张力,所以,进餐慢一些将有助于增强胃蠕动,促进胃排空,从而缓解腹胀症状;③戒烟酒、浓茶,禁肥甘、辛辣刺激之品,避免胃黏膜的损伤,减轻胃的负担;④宜进食易消化、营养丰富且均衡的食物,糖类、脂类、蛋白质类三大营养物质比例要适宜,脂类食物比例要偏低些,以防止因排空缓慢引起的腹胀及消化不良,蛋白质类食物比例可以适当增加,如鸡肉、鱼肉、瘦猪肉、鸡蛋、牛奶、豆腐等,通过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增强体力,也可改变胃壁平滑肌的张力,促进胃蠕动;⑤少喝汽水及进食豆类等易产气的食物;⑥有乳糖不耐受症的人,应少喝牛奶或喝已抽取乳糖的牛奶。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①健身锻炼如散步、跳健身操、打太极拳等;②每天起床和入睡之前做仰卧起坐、伏地挺身等运动,可增加腹肌的张力及腹压;③练习腹式呼吸,即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凹陷,如此反复多次,也可达到锻炼腹肌的目的;④腹部按摩,一般在体育锻炼之后进行,时间为十分钟。按摩时保持仰卧屈膝位,以手按揉腹部做环形按摩。特别是过度消瘦者有胃下垂症状时,更应按上述饮食与锻炼方法来增加体重,促进康复。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①饭后俯卧或右侧卧20至30分钟,以利食物尽早进入十二指肠,加速胃的排空;②平时不宜做剧烈运动和长时间站立;③有便秘习惯者,要设法改善便秘,以减轻胃下垂的症状;④注意生活规律。

  配合药物治疗 ①上腹不适、隐痛、消化不良等,可予以胃黏膜保护剂;②腹胀、胃排空缓慢者,可给予促胃动力治疗如吗丁啉;③辅以一些健脾和胃、促进胃肠动力的中成药;④必要时可放置胃托。

  经治疗,欧缘的病情逐步好转。三个月后电话随访,她已恢复了正常饮食,体重增加至52.5公斤,不适症状已基本消失。

(实习编辑:柳露)

2008-06-22 07:03:00浏览75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卵巢癌晚期如何治疗
卵巢癌晚期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化疗、靶向治疗等。卵巢癌是发生在卵巢的恶性肿瘤,晚期时癌细胞可能已扩散至盆腔、腹腔等部位。若怀疑处于卵巢癌晚期,应及时就医进行肿瘤标志物检测、盆腔CT以及病理活检等,以明确病情。1、手术治疗:对于卵巢癌晚期患者,减瘤手术是重要手段,目的是尽可能切除肉眼可见的肿瘤组织,减轻肿瘤负荷。患者可经医生操作进行细胞减灭术,通过切除子宫、双侧附件、大网膜以及转移的肿瘤结节等,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2、化疗:化疗药物可杀死癌细胞或抑制其生长,需遵医嘱使用。常用药物有紫杉醇、顺铂等。紫杉醇能促进微管蛋白聚合,抑制其解聚,从而阻断细胞有丝分裂,达到抗癌目的。顺铂则通过与癌细胞DNA结合,破坏其结构和功能,使癌细胞死亡。化疗一般采用多疗程治疗,可在手术前进行新辅助化疗缩小肿瘤体积,降低手术难度;术后也需进行辅助化疗,清除残留癌细胞,降低复发风险。3、靶向治疗:针对卵巢癌的特定分子靶点,可按医嘱使用靶向药物。奥拉帕利作用于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能抑制癌细胞DNA损伤修复,导致癌细胞死亡,尤其适用于携带BRCA基因突变的卵巢癌患者。贝伐珠单抗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阻断肿瘤血管生成,使肿瘤缺乏营养供应,抑制其生长。卵巢癌患者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利于身体恢复,选择高热量、高蛋白质、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粥、鸡蛋羹等,维持身体营养需求。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如疼痛加剧、呼吸困难等,及时告知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定期到医院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谭金凤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子宫卵巢癌怎么引起的
子宫卵巢癌的病因较为复杂,包括非疾病因素如生活方式,以及疾病因素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建议女性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包括盆腔超声、妇科体检、肿瘤标志物检测等,以便早期发现病变并及时治疗。一、非疾病因素:长期的不良生活方式也可能增加子宫卵巢癌的发病风险。例如,长期吸烟会导致体内有害物质积聚,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和免疫功能,进而增加患癌风险。高脂肪、高糖饮食会引起肥胖,肥胖会导致体内激素水平失衡,雌激素水平相对升高,刺激子宫内膜和卵巢细胞增生,增加癌变几率。二、疾病因素:1、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异位的子宫内膜组织在卵巢等部位受激素影响发生周期性出血,形成囊肿,反复的炎症刺激会导致卵巢上皮细胞异常增生,增加卵巢癌的发病风险。2、多囊卵巢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存在内分泌紊乱,表现为雄激素水平升高、排卵异常等。长期的高雄激素状态会影响子宫内膜的正常生长,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同时也可能影响卵巢功能,促使卵巢细胞发生恶变。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对于降低子宫卵巢癌的发生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出现月经异常、腹痛、腹部肿块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诊断、早治疗。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卵巢癌中晚期靶向治疗的生存期一般是多久
卵巢癌中晚期靶向治疗后,患者生存期通常在3至5年,但个体差异大。对靶向药反应佳、身体基础好、肿瘤分期早、分级低且转移少的患者,生存期有望接近甚至超过5年;反之可能较短。此外,患者的基础身体状况、肿瘤的具体情况等因素也可能会影响具体的生存时间。靶向治疗是针对肿瘤细胞特定靶点进行精准治疗的方法,对于卵巢癌中晚期患者,其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肿瘤生长、延缓病情进展。一些患者对靶向药物反应良好,肿瘤得到有效抑制,身体状况相对稳定,可能生存期会接近5年甚至更长;而部分患者可能由于肿瘤的异质性、对药物的敏感性差异等原因,治疗效果有限,生存期可能仅为3年左右。但影响卵巢癌中晚期靶向治疗生存期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患者的基础身体状况很关键,如年龄、是否有其他基础疾病等。一般来说,年轻、身体基础状况好的患者,能更好地耐受靶向治疗的副作用,也更有利于身体恢复,生存期可能相对较长。此外,肿瘤的具体情况也会产生影响,包括肿瘤的分期、分级、病理类型以及是否有远处转移等。如果肿瘤分期相对较早、分级较低,且没有广泛转移,那么靶向治疗的效果可能更好,生存期也会相应延长。对于卵巢癌中晚期接受靶向治疗的患者,建议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规范治疗,严格按照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治疗方案。此外,患者还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这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对延长生存期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卵巢癌是什么原因引起能治好吗
卵巢癌可能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也与疾病因素相关,如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等。卵巢癌一般不能彻底治好,但早期卵巢癌通过积极规范的治疗,部分患者可以达到临床治愈,即长期生存且疾病不复发。若怀疑患有该疾病,应及时就医进行妇科超声、肿瘤标志物CA125检测、盆腔磁共振成像等检查,以明确诊断。一、非疾病因素:长期吸烟,香烟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影响身体正常代谢,增加患癌风险。过度肥胖,脂肪细胞会分泌多种激素和细胞因子,干扰内分泌系统,影响卵巢功能,促进癌细胞生长。建议及时戒烟,保持健康体重,通过合理饮食与适当运动维持身体正常代谢。二、疾病因素:1、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卵巢长期存在多个小卵泡但难以发育成熟排卵,激素失衡,雄激素水平相对升高,持续的内分泌紊乱状态可刺激卵巢上皮细胞异常增生,增加卵巢癌发病几率。需积极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调节激素水平,可遵医嘱使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屈螺酮炔雌醇片等避孕药。2、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卵巢等部位,这些异位的内膜组织在卵巢内周期性出血,反复刺激卵巢,引发炎症反应,长期作用下可能导致卵巢癌。对于症状严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考虑手术治疗,如腹腔镜手术。3、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携带BRCA1或BRCA2基因突变的人群,不仅患乳腺癌风险高,卵巢癌发病风险也显著上升。若检测出相关基因突变,在合适时机可进行预防性手术,如输卵管卵巢切除术。建议患者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尤其是有家族遗传史或相关疾病史的人群。若出现腹胀、腹痛、月经紊乱等异常症状,及时就医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