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慢性胃炎鲜为人知的七个事实

  张先生前两天做了一次胃镜,被发现患有萎缩性胃炎。上网一查,张先生吓出一身冷汗:萎缩性胃炎是胃癌的“前奏”!自己岂不是……?

  王妈妈有萎缩性胃炎多年,吃了不少药,但多次复查胃镜,“萎缩”似乎没啥好转。她很疑惑,萎缩性胃炎究竟能治好吗?

  李大伯刚被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医生让他吃一种抑制胃酸分泌的药。李大伯不懂了,很多书上都说,萎缩性胃炎患者是缺胃酸的,这药是不是用错了?

  ……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因其与胃癌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不少患者将其视为“洪水猛兽”:有人从此落下心病,时刻担心会癌变;有人四处就医,希望能彻底治愈疾病。其实,萎缩性胃炎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可怕,只要能正规治疗、按时随访,发生癌变的概率很小。

  专家简介

  房静远

  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所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委员兼学术秘书、肿瘤协作组副组长,上海市消化病学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医疗专长:多年来从事消化系疾病,尤其是胃肠道疾病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业务专长为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与胃癌的预防。曾承担大量有关消化道肿瘤的研究项目,曾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项。

  门诊时间:周一下午(东院特需)

  事实一:仅极少数萎缩性胃炎会转变成胃癌。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以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为病变特征的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占慢性胃炎的10%~20%。该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嗳气、烧心,上腹持续或间断性胀满或隐痛,少数患者可发生消化道出血消瘦贫血等情况。慢性萎缩性胃炎分自身免疫性(A型)和多灶萎缩性(B型)两种,胃镜检查和胃黏膜活检是最为可靠的诊断方法。

  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变概率有多大?目前认为,绝大多数慢性萎缩性胃炎预后良好,仅少数会癌变(多数研究发现癌变率不超过3%)。有一点值得注意:一旦胃黏膜出现不典型增生,癌变机会明显增加。有学者发现,75%的胃黏膜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如果不加任何处理,将在8个月内进展为早期胃癌。

  事实二:“肠化生”范围越广,癌变危险性越高。

  胃黏膜萎缩在组织学上有两种类型:一是化生性萎缩,即肠上皮化生(肠化)或假幽门腺化生;二是非化生性萎缩,即单纯萎缩。肠化的分型尚未统一,一般分为完全性小肠化生、不完全性小肠化生、完全性大肠化生和不完全性大肠化生四种亚型。过去,学术界认为不完全性大肠化生发生胃癌的危险性较大,但目前更强调重视肠化生的范围,即肠化生分布范围越广,发生胃癌的危险性越高。

  事实三:多数萎缩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有关。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主要与胃内攻击因子与防御修复因子的失衡有关。Hp感染是主要的攻击因子。现已证实,80%以上的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胃黏膜中有Hp感染;多数胃炎中,Hp在胃内分布与炎症分布相一致;长期感染Hp明显增加了患者胃黏膜发生萎缩和肠化的机会。此外,自身免疫、胃十二指肠反流,以及一些外源因素,如酗酒、服用某些解热镇痛药物、食用刺激性食物等均可导致胃黏膜损伤。

  事实四:萎缩性胃炎可以没有症状。

  不少老百姓认为,萎缩性胃炎属于比较严重的胃病,自然会有比较明显的不适症状。其实不然,患者的症状与胃镜检查所见和病理结果并不成正比。也就是说,无明显症状的患者可能患有较严重的萎缩性胃炎;相反,有显著不适症状者未必会有胃黏膜萎缩。

  事实五:萎缩性胃炎患者不一定“缺酸”。

  不少萎缩性胃炎患者认为:胃黏膜萎缩了,胃酸分泌就少了,所以平时一定得补充一点酸,否则消化功能会受影响。当医生建议服用制酸药时,他们则会对医生治疗的正确性产生疑虑——已经缺酸了,怎么还需要抑制酸分泌?这是一种认识误区。实际上,不少萎缩性胃炎患者并不“缺酸”,而是“酸过多”。原因有二:①胃酸是位于胃体和胃底部的壁细胞分泌的,胃窦部的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酸分泌未必过少,有的甚至偏多。②即使是胃酸分泌过少的患者,由于其胃-食管-十二指肠球部黏膜有损伤,即使有一丁点胃酸的刺激,也会导致明显的不适症状,此时除了应用保护黏膜的药物外,还需要应用部分抑制胃酸分泌或中和胃酸的药物。当然,用量和疗程需把握好尺度。

  事实六:“萎缩”不可怕,定期随访很重要

  一方面为提高早期胃癌的检查率,一方面为控制患者的医疗支出,目前多数专家认为:不伴胃黏膜肠化和不典型增生的患者可1~2年做一次内镜和病理检查;活检发现有中重度萎缩伴肠化的患者可1年左右随访一次;伴胃黏膜轻度不典型增生的患者,可根据内镜和临床情况缩短至每半年随访一次;重度不典型增生者需立即复查胃镜,必要时需接受手术治疗或内镜下局部治疗。

  事实七:治疗萎缩性胃炎有好招

  1.不论病因如何,所有患者均应戒烟、忌酒,避免使用损害胃黏膜的药物,避免食用对胃黏膜有刺激性的食物和饮品,如过酸、过甜、过咸、辛辣、过热、过冷食物,以及浓茶、咖啡等,饮食宜规律,少吃油炸、烟熏、腌制食物,不食腐烂变质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2.根除Hp:可能有助于逆转胃黏膜萎缩和肠化。

  3.补充维生素A、E、C和微量元素硒:可降低发生胃癌的危险性。微量元素硒对预防胃癌有一定作用,但过量应用(如3200微克/日,持续1年)则有一定的肝、肾毒性,其合适的剂量与疗程,尚待进一步研究。

  4.补充叶酸:研究证实,具较高叶酸水平者发生贲门癌和非贲门胃癌的概率是低叶酸水平人群的27%和33%。叶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0年研究和应用证实,叶酸可改善组织学状态,使胃癌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5.多喝绿茶、多吃大蒜:富含茶多酚的绿茶可降低萎缩性胃炎发展为胃癌的危险性。大蒜素可减少Hp感染引起的萎缩性胃炎的胃癌发生率。

  此外,部分中医药对萎缩性胃炎也一定的治疗作用。

(实习编辑:柳露)

2008-06-20 08:08:00浏览9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施慧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慢性胃炎胃痛胃反酸烧心腹胀怎么回事,怎么办
慢性胃炎胃痛胃反酸烧心腹胀多考虑是饮食不当引起的,也可能是消化不良、胃炎、胃溃疡、胆囊炎疾病导致的,建议患者根据引起的原因对症治疗。1、饮食不当若是患者日常生活中经常暴饮暴食,可能会加重胃肠负担,影响胃肠蠕动,从而出现腹胀、腹痛等不适症状。建议患者改变不良的饮食结构,避免吃辛辣油腻食物。同时,患者也可以适当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比如小米粥、南瓜粥等。2、消化不良如果一次性吃过多食物,会加重胃肠负担,影响胃肠蠕动,从而引起消化不良,出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患者可遵医嘱口服健胃消食片、乳酸菌素片等药物进行改善,还要避免暴饮暴食。3、胃炎如果长期饮酒可能会损伤胃黏膜,使胃黏膜屏障减弱,容易受到幽门螺杆菌感染诱发胃炎,大部分患者会出现中上腹不适、钝痛、食欲不振、恶心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口服奥美拉唑肠溶片、阿莫西林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还要戒烟戒酒,避免吃辛辣油腻食物。4、胃溃疡如果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情况,没有及时治疗,会导致胃酸分泌过多,诱发胃溃疡,会出现胃部疼痛、食欲不振、餐后腹胀等情况。患者可遵医嘱口服盐酸雷尼替丁胶囊、法莫替丁片等药物进行改善,还要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精神压力过大。5、胆囊炎存在胆囊炎的患者,炎症会刺激胆囊收缩,从而出现右上腹疼痛的症状。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发热、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硫酸镁溶液、熊去氧胆酸片等药物进行改善,必要时可以通过胆囊切除术治疗。如果症状持续加重,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避免熬夜、酗酒、吃辛辣油腻的食物,也可以适量进行户外体育运动,有助于症状的改善。
施慧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慢性胃炎吃什么药最佳
临床上没有明确表明慢性胃炎吃什么药最佳。通常情况下,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抑酸药物、抗生素类药物、黏膜保护剂、促胃肠动力药物、中成药等进行治疗。1.抑酸药物:若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等药物来抑制胃酸分泌,从而达到改善病情的目的。2.抗生素类药物:如果受到细菌感染引发了炎症反应,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加重疾病的发展。此时可配合医生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颗粒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3.黏膜保护剂:对于存在此类情况的患者而言,还可以遵医嘱服用硫糖铝咀嚼片、铝碳酸镁混悬液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起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并且不会影响到疾病的恢复。4.促胃肠动力药物:若是由于幽门螺杆菌感染所引起上述症状,还可遵照医嘱口服多潘立酮片、枸橼酸莫沙必利片等促进肠胃蠕动的药物进行处理,从而使食物更好地消化与吸收。5.中成药:如摩罗丹、胃复春片等,具有和胃止痛、健脾消胀的功效,适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期病变(糜烂、溃疡)的治疗。需要注意的是,建议患者严格遵照医嘱用药,不可以自行盲目用药,以免因用药不当引起不良后果。另外,饮食方面尽量以清淡为主,可以适当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比如面条、小米粥等,暂时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增加对胃肠道的负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