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谈菌色变”,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所将幽门螺旋杆菌定位人类i类致癌原。然而癌症是一个逐渐演变形成的,而非一朝一夕之事,根据医疗工作者介绍,胃炎演变成胃癌的过程十分复杂,之所以胃炎会演变成胃癌,是与人们后天的不良生活习惯分不开的。
幽门螺旋杆菌没有那么可怕
幽门螺旋杆菌普遍存在于胃炎、胃溃疡、胃癌等胃病中,以致于很多人将胃炎会发展成胃癌的根源归咎于这种菌。
事实上,虽然专家研究发现,幽门螺旋杆菌是胃癌的病因,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可减少37%的人群发生胃癌,但实际上,幽门螺旋杆菌是目前人类感染最为普遍的细菌,全世界有一半人口感染幽门螺旋杆菌,而只有不到1%的感染者有发展成为胃癌的几率。
专家指出,幽门螺旋杆菌多在儿童期感染,极容易灭杀,感染后大多只发展为慢性胃炎,患上胃癌的几率较小,实际上这种菌没那么可怕。
不是所有类型的胃炎都能够引起胃癌
医学上有一个“胃癌三部曲”的说法:胃炎-胃溃疡-胃癌,特别是萎缩性胃炎伴有中度以上肠化生及异型增生更具有癌变的危险性,但并不是所有类型的胃炎都能够引起胃癌。
根据病变程度及特点可将慢性胃炎分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肥厚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慢性增生性胃病等。一般认为,浅表性胃炎通常不会恶变,只有当萎缩性胃炎出现肠上皮化生,也就是说胃里长出了本该在肠道才有的细胞时,其中约10%会转变为胃癌,因此,“肠上皮化生”又被称为癌前病变。
病变过程是个漫长的演变过程,一般需要10~20年,甚至更久。而且这一演变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饮食、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环境、生活习惯等,其中幽门螺旋杆菌只不过可能起到先导作用而已,如果人们在生活当中能够多注意自己的健康,一样可以降低胃癌发生的风险。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胃肠外科
主任医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胃肠外科
主任医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普通外科(微创外科中心)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胃肠外科
副主任医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胃肠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