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中医养胃有妙法

邱健行 脾胃病科 主任医师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三级甲等

  ◎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内科主任中医师 邱健行

  中医指的“胃”实际上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等上消化道的解剖部位与生理功能。中医药在治疗胃病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采取“寒者温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的方法,调节患者的体质,并根据“通则不痛”的原理以理气、活血、和胃、止痛,达到治疗的目的。

    俗语说“胃病三分治、七分养”,可见调养的重要。中医养胃是根据人的不同体质、不同季节、所患的不同胃病进行辨证调养,以达到未病先防、有病早治、尽快康复、减少复发的目的。

  中医养胃方法颇多,概括起来有:

  中药调养护胃法 常用的养胃中药有茯苓、白术、黄芪、人参、淮山药薏苡仁、灵芝、黄精、刺五加、沙参、大枣、甘草等。

  针灸推拿法 针推法是养胃的有效方法,针灸能促进胃肠蠕动,可每晚灸足三里及中脘穴,亦可针刺足三里,有显著的养胃功效。也可自我推拿胃腹部(两手相叠,于上腹部作顺、逆时针方向揉摩各30~50次),提高胃动力和免疫功能。每天早晚两次,养胃作用显著,能治病防病。

  自然疗法 一是饮食调理。食宜清淡、温热熟软,多吃豆油、菜油、青菜、水果、豆类制品、粗粮等,令大便通畅,脾胃和健。饮食要有节制和节度。二是精神调摄。情志刺激可损伤脾胃,故调摄精神是养胃的重要条件之一,可用各种方法使情志怡畅,如寄情于各种文艺、书、画、花卉、会友清谈等,使精神愉快,食欲旺盛。三是运动养胃。适当的运动有养胃健脾之功,运动不仅能锻炼肌肉四肢,而且能增强脾胃健运功能,促进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如散步、慢跑、保健操、跳舞、太极拳、太极剑等。

2014-05-10 17:16:13浏览85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施慧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洗胃后吃什么汤最养胃
临床上一般没有洗胃后吃什么汤最养胃的说法。洗胃后可以适当吃一些小米汤、南瓜汤、山药汤、蔬菜汤、排骨汤等,有助于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营养,也有利于促进胃肠道蠕动。 1、小米汤 小米汤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比如蛋白质、维生素、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钙元素、铁元素等,适当喝一些小米汤,能够补充营养,也有利于促进胃肠道蠕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养胃的作用。 2、南瓜汤 南瓜汤是由南瓜熬制而成的,南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膳食纤维、果胶、淀粉、矿物质等营养成分,适当喝一些南瓜汤,能够促进胃肠道蠕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养胃的作用。 3、山药汤 山药汤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多种矿物质等营养成分,适当喝一些山药汤,有助于补充营养,促进胃肠道蠕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养胃的作用。 4、蔬菜汤 蔬菜汤是由蔬菜熬制而成的,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膳食纤维、叶酸、矿物质、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适当喝一些蔬菜汤,能够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营养,也有利于促进胃肠道蠕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养胃的作用。 5、排骨汤 排骨汤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患者适当食用可以补钙元素,也有助于养胃,有利于身体健康。 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中,还需要注意平时的饮食健康,尽量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也可以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但是不建议吃辣椒等刺激性的食物,也不可以吃生冷寒凉类的食物,否则会加重胃肠道的负担,不利于身体的恢复。若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孙海涛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中医养胃经典方法有什么
一般没有中医养胃经典方法的说法。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饮食调理、生活护理、针灸疗法、按摩疗法、药物治疗等方式进行改善,有助于促进病情恢复。 1.饮食调理:如果存在脾胃不和的情况,则可能会出现腹胀、食欲减退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适当进食清淡的食物如小米粥、南瓜粥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同时还要注意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或过饥过饱。 2.生活护理: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腹部的保暖,避免着凉,以免加重不适症状。另外,还可以适当运动锻炼,比如慢跑、打太极拳等,能够增强体质,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3.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利用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人体穴位后,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对于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症状具有辅助缓解的作用。 4.按摩疗法:按摩疗法是指用手掌、手指等部位,在特定的部位上做环形揉动、按压等动作的一种中医疗法。对于上述情况也具有一定的好处,但需要由专业的医生进行操作。 5.药物治疗:如果通过饮食调理的方式得不到有效的缓解,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香砂六君子丸、参苓白术散等中成药进行治疗,具有补脾益气的功效,也具有燥湿化痰的效果,从而达到辅助治疗疾病的目的。 建议平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合理饮食,尽量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若出现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