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中医传统治疗胃痛的刮痧疗法

  胃痛又称胃脘痛,由外感邪气,内伤情志,脏腑功能失调等导致气机郁滞,胃失所养,以上腹胃脘部近歧骨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该病在消化系统中最为常见,人群中发病率最高,西医学中可见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痉挛等疼痛。

  病因病机

  1、寒邪客胃 外感寒邪,脘腹受凉,寒邪内客于胃;过服寒凉,寒凉伤中,致使胃气不和收引作痛。

  2、饮食伤胃 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损伤脾胃,内生食滞,胃气失和而疼痛;五味过极,辛辣无度,肥甘厚腻,饮酒如浆,则蕴湿生热伤脾碍胃,脘闷胀痛。

  3、肝气犯胃 忧思恼怒,情志不遂,肝失疏泄,气机阻滞,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而发胃痛。

  4、脾胃虚弱 素体禀赋不足或劳倦过度,或久病脾胃受损,或肾阳不足失于温煦均可引起脾胃虚弱,中焦虚寒,致使胃失温养作痛,或如《证治汇补·心痛》曰:“服寒药过多,致脾胃虚弱,胃脘作痛”。

  证候特征

  胃痛根据其病因不同大体可分七型,其主要以胃脘部疼痛,常伴有食欲不振,痞闷或胀满,恶心呕吐,吞酸嘈杂为主要症状。除上述症状外,各型又有其 显著特征,寒邪客胃型可见恶寒喜暖,得温痛减,遇寒加重;饮食停滞可见胀满拒按,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其味腐臭,吐后痛减,肝气犯胃型见胃部攻撑 作痛,胸闷嗳气,喜叹息;胃热炽盛型见嘈杂吞酸、心烦、口苦或粘;瘀阻胃络型见胃痛如针刺,痛处固定;胃阴亏虚型可见胃痛隐隐,灼热不适,嘈杂似饥;脾胃 虚寒型主要见胃痛绵绵,空腹为甚,得食则缓,喜热喜按,泛吐清水。

  治疗

  1、寒邪客胃

  取穴:中脘至脐中、内关、梁丘、足三里、公孙

  刮拭顺序:先刮腹部中脘至脐中重刮中脘,再刮前臂内关,然后刮下肢内侧公孙,最后从梁丘刮至足三里。

  刮拭方法:泻法。

  方义:胃之募穴中脘与下合穴足三里相配以疏调胃气止痛,内关、公孙是八脉交会穴相配,能宽胸理气,开郁止痛,善治胸胃疼痛;梁丘为胃经郄穴可止胃痛。

  2、饮食停滞

  取穴:天枢、足三里、内关、里内庭、下脘至脐中、阴陵泉。

  刮拭顺序:先刮腹部下脘至脐中、天枢,再刮前臂内关,然后刮下肢阴陵泉,足三里最后刮里内庭。

  刮拭方法:泻法

  方义:天枢为足阳明胃经之穴又为大肠之募,可通调腑气,使食滞下行;足三里能健胃消积,推陈导滞;内关宽胸利嗝,降逆止呕;里内庭,下脘功专消宿食;阴陵泉可运脾除胀。

  3、肝气犯胃

  取穴:足三里、中脘、太冲、期门、内关、膻中

  刮拭顺序:先刮胸腹部膻中至中脘,再刮胁部期门,然后刮前臂内关,再刮下肢足三里,最后刮足背的太冲穴。

  刮拭方法:泻法

  方 义 足三里、中脘疏通胃气以开清降浊;膻中宽胸利气;太冲为肝经原穴、期门为肝之募穴、两穴相配以平抑肝气之冲逆,降逆和胃;内关宽胸理气开郁止痛。

  4、胃热炽盛

  取穴:上脘、梁丘、行间、内庭、合谷、三阴交

  刮拭顺序:先刮腹部上脘,再刮手背合谷,然后刮下肢内侧三阴交,再刮膝部梁丘,最后刮足背部行间、内庭。

  刮拭方法:泻法

  方义:上脘穴是任脉和足阳明胃经交会穴,降逆和胃;梁丘为胃经郄穴治胃痛;行间清泻肝胆湿热,和胃止痛;胃经荥穴内庭,配合谷清泻胃热;三阴交清热除湿,健脾和中。

  5、瘀阻胃络

  取穴:中脘、足三里、内关、膈俞、期门、公孙、三阴交

  刮拭顺序:先刮背部膈俞,再刮腹部中脘,胁部期门,然后刮前臂内关,接着刮下肢内侧三阴交,公孙,最后刮下肢外侧足三里。

  刮拭方法:泻法。

  方义:中脘、足三里疏调胃气止痛;内关公孙是八脉交会穴相配,能宽胸理气,开郁止痛;膈俞乃血之

  会穴配期门可舒肝活血;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之会穴,可活血通络。

  6、胃阴亏虚

  取穴:脾俞至胃俞、中脘、章门、内关、足三里、血海、三阴交

  刮拭顺序:先刮背部脾俞至胃俞,再刮腹部中脘、胁部章门,然后刮前臂内关,刮下肢血海至三阴交,最后刮足三里。

  刮拭方法:补法

  方义:脾俞、胃俞、章门、中脘为俞募配穴法加足三里、内关可健脾和胃以促气血化生,血海、三阴交补阴以养血使阴液得复,胃得其濡养。

  7、脾胃虚寒

  取穴:脾俞至胃俞,中脘、章门、内关、公孙、关元至气海。

  刮拭顺序:先刮背部脾俞至胃俞,再刮腹部中脘、章门、关元至气海,然后刮前臂内关,最后刮足部公孙。

  刮拭方法:补法。

  方义:脾俞、胃俞与章门中脘相伍可温中祛寒,健脾补胃;内关、公孙相伍可健脾和胃;取任脉关元、气海可温中补虚。

(实习编辑:柳露)

2008-05-06 07:50:00浏览103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王俊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影响寿命吗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是否影响寿命,与心肌肥厚的程度、范围以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有关。若疾病未引起症状,大多不影响寿命;若出现心衰、猝死等情况,则可能会影响寿命。 1、未引起症状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属于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中的特殊类型,与经典的肥厚型心肌病不同,常不伴有左心室流出道动力性梗阻和压力阶差。肥厚的心肌主要位于前侧壁心尖处,而室间隔基底部多无肥厚。对于没有引起症状的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多不影响预期寿命,与常人无异。 2、出现心衰、猝死等情况 由于本病无左室流出道梗阻和压力阶差存在,对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比经典的肥厚型心肌病小,故多数患者无自觉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本病起病隐匿,发展缓慢,部分患者可有胸痛、胸闷、心悸等症状。胸痛可酷似冠心病心绞痛,但一般持续时间长,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往往无效。此外,可有头晕、乏力等症状,晚期可出现心功能不全征象,偶尔可猝死。对于出现心衰的患者,可能会减少预期寿命;有猝死情况的,则寿命无法预估。 如患有肥厚性心肌病,建议心内科就诊,遵医嘱制定诊治计划。无症状者,一般无需治疗,观察即可,有症状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遵医嘱服用胺碘酮、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进行治疗。
周彬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吃什么药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吃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抗心律失常药、利尿剂等药物进行治疗。1、β受体阻滞剂常用药物有酒石酸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可以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从而减少心肌耗氧量,缓解患者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症状。需要注意的是,患者使用此类药物时要从小剂量开始,再逐渐增加剂量,以免出现心动过缓的情况。2、钙离子拮抗剂常用药物有维拉帕米、盐酸地尔硫卓等,可以抑制心肌细胞的收缩,从而减少心肌耗氧量,缓解患者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症状。需要注意的是,维拉帕米存在禁忌症,比如心源性休克、低血压等,此类患者禁用维拉帕米。3、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常用药物有卡托普利、贝那普利等,可以扩张血管,改善患者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心悸、胸闷等症状。需要注意的是,患者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可能会出现干咳的不良反应,建议咨询专业医生后再进行使用。4、抗心律失常药常用药物有胺碘酮、利多卡因等,可以抑制心肌细胞的自律性,延长心肌细胞的存活时间,从而缓解患者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症状。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者存在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等情况,不建议使用此类药物。5、利尿剂常用药物有氢氯噻嗪、呋塞米等,可以减轻心脏的前负荷,缓解患者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症状。需要注意的是,患者使用利尿剂时可能会诱发低钾血症,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在治疗期间,要保证规律作息、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及过度劳累,否则可能会加重病情。同时,患者需要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以免对病情恢复产生影响。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切忌私自用药,以免出现不良反应,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周彬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怎么治疗
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可以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康复训练等方式进行治疗,缓解其不适症状。 1、一般治疗 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日常应注意休息,也应避免进行剧烈运动,以免导致病情加重。同时还要注意保持规律的饮食和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2、药物治疗 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盐酸普萘洛尔片等β受体阻滞剂,可以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从而改善心悸、胸闷等不适症状。另外,患者还可以遵医嘱服用盐酸维拉帕米片、盐酸地尔硫卓片等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可以延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持续时间,有助于改善心肌肥厚的情况。 3、手术治疗 如果患者病情比较严重,服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可以通过手术治疗的方式进行改善。建议患者可以通过室间隔心肌部分切除术、酒精室间隔消融术等方式进行手术治疗。 4、介入治疗 如果上述治疗方式效果不佳,患者可以及时到正规医院,通过介入治疗的方式进行改善。医生会使用导丝、导管等器具,通过股动脉或者桡动脉,将导管送入冠状动脉口,通过导管可以有效扩张冠状动脉。 5、康复训练 患者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等,有助于提高身体素质,但需要注意循序渐进,以免加重不适症状。 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注意监测自身血压情况,若血压出现波动或者持续升高的情况时,应及时就医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