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上消化道出血——胃癌发出的警报

  问:我母亲是几十年的胃病患者,并一直伴有贫血。前不久,她突然出现黑便,到医院检查后,被确诊为早期胃癌。但是之前她并没有任何特殊不适的症状,请问这是为什么?

  广西读者 何女士

  天津市肿瘤医院胃肠肿瘤外科主任梁寒教授答:呕血和黑便是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症状。对于年龄偏大的中老年人,特别是伴有慢性贫血的胃病患者,如果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就应该警惕是否得了胃癌。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发生在食管、胃、十二指肠、上段空肠以及胰管或胆道的出血。出血时,如果血量又多又急,严重时可能引起休克,甚至死亡,易被诊断;而当血量既少又慢时,一般不发生呕血,而是表现为黑便或便潜血化验阳性,此时,很容易被患者和家属忽视。

  胃癌早期一般没有特别明显的症状,因此应该特别注意慢性消化道出血这样的胃癌信号。一般来说,中老年(一般在45岁以上)胃癌患者,有出血现象的,占到10%以上。老人由于感觉不灵敏,39.8%的人出血前可能毫无感觉。或者即使不适也说不准确,等到出血积累到一定量,突然发生呕血或黑便时,病情已经十分严重,所以警惕老人隐匿出血,格外重要。

  胃癌患者出血前常有食欲不振及消瘦,出血后上腹疼痛会加剧,同时有慢性、少量出血,但当癌组织糜烂或溃疡侵蚀血管时可引起大出血。如果上腹同时触及到包块,左锁骨上窝及直肠周围有淋巴结肿大,则病人可能已属晚期。

  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时,一定要去医院明确诊断,积极治疗。胃镜检查除了可以对胃黏膜表面做直接肉眼观察外,还可同时做胃黏膜病理活组织检查,以判定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以便发现早期胃癌。

  治疗时,可以经内窥镜采取圈套结扎法止血,也可以采取在破裂血管旁或血管内注射硬化剂,或采用电凝、射频、激光、微波等方法,以达到止血目的。

  已经被确诊为胃癌的病人,一旦出现呕血或大量血便,也不必惊慌。送到医院后,可先输血补液,注射止血药。如经治疗后,出血仍不见好转,应采取紧急的止血措施,最好的办法是手术。胃癌合并大出血并不一定都是晚期表现,经治疗后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不过这需要病人及家属的密切配合。此时,医生正确的判断与治疗方案选择十分重要。

  (实习编辑: 陈占利)

2008-04-14 08:26:00浏览69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施慧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上消化道出血属于内科还是外科
通常情况下,上消化道出血属于内科还是外科,需要根据引起的病因以及出血量等因素进行判断。1、内科消化内科主要是针对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胆及胰腺等部位出现异常而进行的一项临床学科。如果患者存在上消化道出血的情况,可能是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等原因导致的,并且出血量比较少,此时患者可以及时到正规医院的消化内科进行检查并治疗,以免延误病情。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奥美拉唑、法莫替丁等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硫糖铝、胶体果胶铋等保护胃黏膜的药物进行治疗。2、外科如果患者是由于胃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等原因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并且出血量比较大,则属于外科。患者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同时还需要遵医嘱使用氨甲环酸、酚磺乙胺等药物进行止血。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饮食健康,养成细嚼慢咽、少食多餐的良好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还要避免吃过硬、过烫的食物。同时,患者还要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精神压力过大,以免影响身体的恢复。另外,患者还要注意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张瑜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上消化道出血的中医治疗有哪些
上消化道出血的中医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治疗、艾灸治疗、穴位按摩、饮食调理等。 1、药物治疗 上消化道出血可能是由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原因引起的,患者可以遵医嘱口服三七、白及、白芍、甘草等中药进行止血治疗。同时,患者还可以遵医嘱服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等药物抑制胃酸分泌,缓解不适症状。 2、针灸治疗 如果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情况,还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针灸足三里穴、内关穴等穴位进行治疗,可以起到辅助止血的作用。 3、艾灸治疗 艾灸是一种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主要是利用艾叶燃烧产生的热量刺激人体特定部位,从而达到温经散寒、行气通络的功效,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缓解上消化道出血引起的不适症状。 4、穴位按摩 患者还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按揉内关穴、足三里穴等穴位进行改善,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缓解上述症状。 5、推拿治疗 患者也可以通过推拿的方式进行辅助治疗,可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缓解疼痛的情况。 此外,患者要注意平时的护理,尽量吃清淡类的食物,不建议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也不可以吃生冷寒凉类的食物,否则会加重病情。若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产后出血量超过多少需要输血
产后出血量超过一定界限时,通常需要考虑进行输血治疗。具体而言,产后大出血一般超过1000毫升需要输血,以确保产妇的生命安全。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可能由多种因素导致,如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以及胎儿过大等。当出血量超过正常范围,即超过100毫升至400毫升这一区间时,便应引起高度重视。尤其是当出血量迅速增加,达到或超过1000毫升时,产妇可能会出现头晕、心慌、乏力、四肢湿冷等严重症状,这是身体在发出危险信号,表明产妇可能已经处于休克前期或休克状态。此时,迅速而有效的输血治疗至关重要,它可以迅速补充血容量,防止休克进一步发展,为后续的止血治疗赢得宝贵时间。医生还会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如产前贫血程度、出血速度、止血效果以及血红蛋白水平等因素,综合判断是否需要输血。例如,当产妇的血红蛋白水平低于60g/L时,几乎所有情况下都需要进行输血治疗。此外,如果产妇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还需要输入凝血因子、冷沉淀等血液制品,以改善凝血功能,减少出血。产妇及其家属应充分了解产后出血的风险和应对措施,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建议。在产后恢复期间,产妇还应注意休息、合理饮食,以促进身体的快速康复。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宫外孕多少天出现腹痛出血症状
宫外孕腹痛出血症状出现时间不一,多数患者在怀孕6至8周出现,胚胎在宫外生长压迫组织,输卵管破裂或流产引发症状。但因孕妇个体差异,胚胎活性、着床部位等不同,症状或早至6 周前,或晚至12至16周。宫外孕是指受精卵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着床发育,其中输卵管妊娠最为常见。腹痛和出血是宫外孕的典型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与胚胎的生长速度和着床部位密切相关。随着胚胎在输卵管或其他异常部位的生长,会逐渐对周围组织造成压迫和刺激,当输卵管被撑破或发生流产时,就会引发腹痛和流血。因此,大多数宫外孕患者在怀孕6至8周会出现这些症状。然而,由于每个孕妇的情况不同,胚胎的生长速度和着床部位也存在差异,导致症状出现的时间因人而异。有些孕妇可能会更早出现症状,例如在怀孕6周之前就可能感到腹痛和出血;而有些孕妇则可能会延迟一些,甚至可能在怀孕12至16周才出现明显的腹痛和出血症状。这种差异可能与胚胎的活性、着床部位以及孕妇自身的身体状况有关。例如,如果是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由于此处肌层较厚,可能症状出现会更晚。针对宫外孕的潜在风险,孕妇应高度警惕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在妊娠早期,如果出现腹痛、阴道不规则出血、晕厥甚至休克等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进行检查和诊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结合B超检查、血液检查等辅助手段进行确诊,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对于已经确诊为宫外孕的患者,应尽早终止妊娠,以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并保障孕妇的生命安全。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产后出血量达到多少为大出血
产后大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经阴道分娩者出血量≥500ml,剖宫产者出血量≥1000ml。这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需要及时准确地判断和处理。对于经阴道分娩者,产后出血量达到500ml及以上即判定为大出血。这是因为正常分娩后,子宫会通过收缩来压迫血管止血,若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如胎盘残留、胎盘粘连等)、软产道裂伤或凝血功能障碍等原因,就可能导致出血量超出正常范围,引起大出血。当出血量达到500ml时,产妇可能会出现头晕、心慌、乏力等症状,若不及时处理,会进一步发展为休克,危及生命。剖宫产者由于手术创面较大,出血量相对较多,当出血量达到1000ml及以上时被认为是大出血。手术过程中,子宫切口的止血情况、胎盘剥离面的出血以及凝血功能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出血量。剖宫产术后若出现大量阴道流血或腹腔内出血,会使产妇的循环血量急剧减少,导致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严重威胁产妇的生命安全。针对产后大出血,预防是关键。产前应配合医生做好充分的评估,对有高危因素的产妇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分娩过程中要密切观察产妇的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导致出血的因素。一旦发生大出血,应立即采取措施,如按摩子宫促进收缩、检查软产道有无裂伤并及时缝合、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缩宫素,以加强子宫收缩,减少出血。同时,要迅速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输血治疗。此外,还需积极查找出血原因,针对病因进行相应的处理,以确保产妇的生命安全。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宫腔镜手术后出血多久算正常,需要吃药吗
宫腔镜手术后出血时间一般在1-2周内算正常,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宫腔镜手术后是否需要吃药,通常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建议术后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身体恢复。宫腔镜手术是通过宫腔镜对宫腔内病变进行操作,会对子宫内膜和宫颈造成一定程度的创伤。术后,创面会有少量渗血,随着子宫的收缩和创面的修复,出血会逐渐减少并停止。在术后1-2周内,创面处于愈合阶段,少量出血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来说,术后前几天出血可能相对较多,之后会逐渐减少。如果超过2周仍有出血,或者出血量较多,超过月经量,伴有腹痛、发热等症状,则属于异常情况,可能是创面愈合不良、感染或存在其他问题,需要及时就医。一般情况下,术后会常规给予抗生素如阿莫西林来预防感染,这是因为手术操作可能会导致宫腔内有细菌感染的风险。此外,还可能会使用一些促进子宫收缩的药物,如宫缩剂或益母草等,这些药物可以帮助子宫收缩,减少出血,促进宫腔内残留的血液和组织排出。然而,如果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没有明显的感染迹象,子宫收缩也正常,出血量少且逐渐减少,在医生评估后,也可能不需要服用药物,只需注意休息和观察即可。同时,患者术后要保持外阴清洁,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勤换内裤和卫生护垫,但要避免冲洗阴道,以免引起感染。术后一个月内禁止性生活和盆浴,防止细菌感染。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