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治疗方法大全

  胃的常见病、多发病:非溃疡性消化不良

  某日,一位外地求医者对我说:“我患胃病多年,经常上腹隐痛,无食欲,吃点东西就腹胀、烧心和打嗝,十分痛苦。当地医生说我得的是慢性胃炎,可是吃了好多胃药却总不见效。”根据患者的诉说,我给他做了全面检查(包括胃镜和肝胆胰B超等),最后诊断为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并给予了相应治疗。半年后他来信说:“我的病已基本治愈,在我的亲戚和同事中,有几个和我患同样的病……”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功能性胃病(不能完全排除胃有轻度器质性病变),过去医生常将此病诊断为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胃肠道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胃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痉挛等。近年来,我国消化内科学界倡导使用“非溃疡性消化不良”这一诊断用语,目的是求得名称统一和避免诊断混乱现象。据流行病学调查,本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高达10%,是胃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特点主要是:间歇性或持续性上腹隐痛(偶有剧痛)和不适、恶心、呕吐、反酸、烧心、暖气(打嗝)、餐后腹胀和“出虚恭”(放屁)多等上消化道症状。但经临床检查(胃镜、上消化道钡剂造影和肝胆胰B超等)并未发现胃和其他脏器有引起上述症状的器质性病变(或病变轻微),即胃的主观症状多,客观检查阳性发现少或无。单一或多因素致发病本病的发病原因尚未彻底弄清楚,可能与以下因素(或其中一两种因素)有关:

  胃运动功能障碍 胃的运动是指胃壁平滑肌的舒张和收缩活动,是胃对食物进行容纳、研磨、消化和传输的动力,是一种正常的生理活动。如果胃运动功能发生障碍,食物在胃内滞留,不能及时将其顺利排入十二指肠,必然导致消化不良。

  胃十二指肠轻度炎症 据普查发现,在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中,有1/3—l/2的人证实胃有慢性浅表性炎症,约1/5的人有十二指肠炎。幽门螺杆鼠(HP)感染 在半数的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胃黏膜中,可检出HP。有的患者饭后腹胀,可能与这种细菌有关,因为HP能产生大量尿素酶,分解胃黏膜上的尿素,进而形成氨与二氧化碳气体,产生腹胀症状。

  精神因素 有研究表明,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多数存在焦虑、抑郁、心绪不宁和疑病症(特别是恐癌症);少数有失眠、精神紧张、说话夸张等神经症状,患者常把自己的病形容得非常严重,似乎后果不堪设想,致终日忧心忡忡。精神因素能通过自主神经系统,影响胃肠道的运动、分泌及供血等,最终导致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的发生。

  治疗:对症为主 对于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其治疗应根据临床表现和检

  查结果,采取综合性或针对性(针对某种发病因素)措施,主要包括:

  胃动力药物的应用。以下药物可供选用:吗丁晰,能增强胃蠕动,促进胃排空,加大胃幽门口舒张直径,调节恢复胃肠道正常活动,使食物顺利进入十二指肠,因此对消除非溃疡性消化不良产生的症状十分有利。普瑞博思(又名西沙比利),其作用与吗丁啉相同,但效力要大3—4倍。普遍认为,此药是目前治疗胃肠动力障碍的首选药物。胃复安是一种较老的胃动力药,在无前述两药时,亦可应用此药。

  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适用于本病HP阳性的患者。三联疗法是目前用于根治HP的常规治疗方法,用此法治疗两周,细菌清除率高达70%—90%。三联药物是指胶体次枸椽酸铋(德诺)加以下药物中的两种:阿莫西林(经氨苄青霉素)、甲硝唑(灭滴灵)、四环素、红霉素、呋喃唑酮(痢特灵)等。

  应用精神调节药。如安定、谷维素等。对症治疗。如上腹痛可用普鲁本辛等,消化不良可用多酶片、乳酶生等。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在短时间内虽较难彻底治愈,但一般没有不良后果。因此,当得知自己罹患此病后,一须心胸放宽,不要惊恐和紧张;二须积极配合医生,耐心坚持正规治疗。 

 (实习编辑:陈占利)

2008-04-04 08:16:00浏览229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张双国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全身酸痛、关节痛、头痛如何缓解
全身酸痛、关节痛、头痛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一般可以通过卧床休息、热敷冷敷、药物治疗等方式来缓解不适。1.卧床休息首先,出现全身酸痛、关节痛、头痛的症状时,卧床休息是非常重要且有效的缓解方式,该方式不仅可以让身体的肌肉和关节得到充分的放松。同时,也有助于减轻过度劳累或精神压力等原因引发的头痛症状。2.热敷冷敷其次,对于关节痛的症状,热敷通常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放松肌肉和关节周围的组织,缓解因炎症或劳损引起的疼痛。而对于头痛,尤其是因血管扩张引起的头痛,冷敷可能会有所帮助。将冰袋或冷毛巾敷在额头或颈部,可以通过收缩血管来缓解头痛。但需要注意的是,热敷和冷敷的时间不宜过长,且要注意做好防护措施,避免局部皮肤烫伤或冻伤。3.药物治疗最后,若患者疼痛症状较重,或经过上述处理方式后症状无缓解,此时则应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如非甾体抗炎药、肌肉松弛剂等。常见的非甾体抗炎药包括洛索洛芬钠、双氯芬酸钠等,该类药物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来降低痛觉感受器的敏感度,以此来达到镇痛的效果。常用的肌肉松弛剂有乙哌立松、氯唑沙宗等,此类药物则是作用于脊髓部位,通过抑制神经元活性来减少疼痛的放射,对于过度疲劳或外伤等原因引起的肌肉酸痛、关节痛等症状,常有较好的改善作用。此外,患者平时还可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并注意均衡饮食、劳逸结合。同时,建议患者积极明确引发上述不适症状具体原因,以排除可能潜在的其他问题。
吴鹏波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头痛、发热、呕吐、浑身无力怎么办
头痛、发热、呕吐、浑身无力可能与多种原因有关,通常需要通过一般治疗、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进行处理。1.一般治疗首先,建议患者卧床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此来促进体力和精力的恢复,对于缓解发热头痛、浑身无力等症状常有一定的帮助。同时,建议患者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对于呕吐、头痛等不适症状,也会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此外,患者还应保持清淡饮食、规律作息,并注意及时补充水分,避免长时间发热、呕吐,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等问题出现。2.物理治疗其次,针对头痛的症状,可以通过按摩太阳穴和肩颈部位的方式来适当改善。针对发热的症状,可以使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如温水擦拭身体、贴退热贴等进行退热治疗。而针对呕吐的症状,常可使用热毛巾或热水袋等物品热敷腹部,或按摩中脘穴、合谷穴等穴位来辅助改善症状。3.药物治疗最后,若上述症状相对较重,或经过一般治疗、物理治疗的方式处理后,仍无明显改善,此时通常需要患者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呕吐症状常可使用甲氧氯普胺、维生素B6等药物进行治疗,头痛、发热的症状则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洛索洛芬钠等药物进行治疗。此外,除了对症治疗外,患者还应积极明确具体病因,并进行对因治疗。若为细菌感染,通常需要使用头孢氨苄、阿奇霉素等药物抗感染;若为病毒感染,则需要使用利巴韦林、更昔洛韦等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综上所述,出现头痛、发热、呕吐、浑身无力的症状,通常需要患者积极完善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