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火星金眼辨别胃癌胃溃疡

  胃溃疡胃癌的区分,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因为胃渍疡是良性病变,而胃癌则是恶性肿瘤。

  正确地区分二者,不仅关系到如何选择治疗方法,甚至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危。胃溃疡与胃癌虽属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疾病,但在临床表现上往往有许多相似之处,特别是溃疡型胃癌就更是如此,所以极易造成误诊。为了不致贻误病情,不仅医生应该掌握区分两者的本领,就是病人最好也要了解一些有关的知识,以便提高警惕,尽量做到癌症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事实证明,只要细心观察,胃溃疡与胃癌还是可以区分的。年龄与病程胃溃疡多见于青壮年,90%的病人均有上腹痛,而且呈周期性发作,每次疼痛可持续几天、几周甚至几个月,然后有一定时期缓解,之后又再发作,常迁延多年。而胃癌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早期胃癌一般无明显不适。但一经出现上腹痛等症状,便呈进行性加重,病情发展较快,病程短。 一般情况胃溃疡病人一般情况良好,食欲尚可,对药物治疗反应良好,很少发生贫血,全身淋巴结无肿大;而胃癌患者食欲较差,晚期可无食欲,全身进行性消瘦,多有贫血。晚期在左锁骨上可触到肿大淋巴结,上腹有时可摸到肿物。 疼痛的规律性 胃溃疡的疼痛多与饮食关系密切,即餐后半小时开始,疼痛持续几个小时,有烧灼感,其后逐渐消失,直到下次进食后再次发现上述节律。服碱性药物疼痛可以缓解。胃癌的疼痛无规律性,与进食无关,进食后疼痛可加重,也可减轻;疼痛性质不定,可以是钝痛或剧疼,常有饱胀感;晚期疼痛加重,多为持续性,服碱性药物也不能缓解。

  当然,上面谈的只是一般性鉴别,进一步检查须作胃液分析、脱落细胞、大便潜血等试验室检查,以及X线钡餐、胃镜等特殊检查。这些检查与病人的病史、症状和体征相互对照,医生才能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这就要求病人不仅作为一名被检者,而且要作为一名合作者。无数事实证明,医生和病人配合得好,是提高疾病确诊率的重要一环。

  (实习编辑:陈占利)

2008-04-02 08:01:00浏览77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专家在线
姜雨刚
精选
姜雨刚副主任医师胃肠外科
山东省立医院
去咨询
胃癌、直肠癌、结肠癌的腹腔镜微创根治手术,擅长腹腔肿瘤、胃肠道间质瘤的手术及综合诊治,擅长腹股沟疝、阑尾炎等疾病的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对于胃肠道手术患者的术后快速康复有较深研究。致力于胃、结直肠、小肠肿瘤的规范化、精准化综合治疗,在胃肠外科疑难危重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张继民
精选
张继民主任医师胃肠外科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去咨询
胃肠道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特别是大肠恶性肿瘤,肛门疾病和甲状腺、乳腺疾病
卞正乾
精选
卞正乾副主任医师胃肠外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东院)
去咨询
主要从事结直肠及肛门外科各类疾病的诊断及微创治疗。能开展各类腹腔镜及传统开腹结直肠良恶性疾病手术,如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横结肠癌根治术、左半结肠癌根治术、乙结肠癌根治术、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早期直肠癌和大型直肠息肉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TEM术),擅长各类肛周良性疾病手术,如肛瘘切除术、高位肛瘘挂线术、肛裂内括约肌切开术、痔切除术、PPH术等。2005年起开始肠镜操作,现每周进行肠镜检查2个上午,并能安全有效的完成肠镜下各类操作如肠息肉圈套切除、肠减压管及肠道支架置入、肠扭转复位等操作,形成了急性肠梗阻肠扭转一期肠镜下置管减压复位,二期腹腔镜微创手术的特色,避免了患者一期急诊手术肠造瘘的不便。
查看更多胃病医生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卢成瑜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儿童能吃通窍鼻炎颗粒吗
儿童在符合用药指征的情况下,是可以遵医嘱吃通窍鼻炎颗粒的。该药物作为一种治疗鼻炎的中成药,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儿童缓解相关症状。通窍鼻炎颗粒主要由苍耳子(炒)、防风、黄芪、白芷、辛夷、白术(炒)、薄荷组成。这些成分协同作用,具有散风固表、宣肺通窍的功效。可用于风热蕴肺、表虚不固所致的鼻塞时轻时重、鼻流清涕或浊涕、前额头痛等症状。另外,对于儿童常见的鼻炎,如过敏性鼻炎等,也有一定治疗效果,能有效减轻鼻黏膜的炎症反应,缓解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在专业医生的精确指导下,依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病情严重程度等综合因素,精准确定合适的用药剂量。不仅能显著改善儿童鼻塞、流涕、打喷嚏等鼻炎症状,使其呼吸顺畅,生活和学习不受影响,而且安全性也有较高保障。另外,严格把控用药剂量和疗程,家长密切观察儿童用药后的细微反应,如精神状态、食欲变化等,也会使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低。即便出现轻微不适,如短暂的胃肠道不适、皮疹等,也大多能在及时停药或进行针对性的对症处理后得到有效缓解。家长需注意,若要给儿童服用通窍鼻炎颗粒,应先带儿童到正规医院就诊,明确鼻炎的类型和病情程度,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决定是否用药以及确定用药剂量和疗程,切勿自行盲目用药。另外,用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儿童的反应,如出现皮疹、瘙痒、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同时,注意儿童的日常护理,如保持室内空气湿润、清洁,避免接触过敏原等,以辅助鼻炎的治疗,减少鼻炎发作次数。
郑雅格主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中度自闭症儿童能恢复正常吗
中度自闭症儿童经过长期、系统、科学的干预,可显著改善症状,并在一定程度上接近正常发育水平的可能,但难以完全恢复。自闭症儿童大脑神经连接存在异常,这种异常并非不可改变。大脑具有可塑性,尤其是儿童时期,大脑发育尚未完全定型。通过早期密集行为干预,如应用行为分析疗法,能够有针对性地训练儿童的语言、社交、认知等技能,刺激大脑神经回路的重塑。但由于自闭症神经发育障碍的复杂性,大脑神经连接的重塑过程漫长且难以完全恢复到与普通儿童一致的状态。社会支持系统对中度自闭症儿童的康复也至关重要。当家庭、学校为其提供包容、理解和支持的环境时,能极大促进其发展。家庭中,父母积极参与干预训练,为孩子营造稳定、充满爱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孩子情绪稳定,更积极地投入康复训练。学校方面,融合教育让自闭症儿童与普通儿童一起学习和生活,提供了真实的社交场景,其在与正常儿童的互动中不断学习和模仿,有助于提升社交能力。然而,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自闭症儿童在融入过程中仍面临诸多困难,阻碍其恢复进程。对于中度自闭症儿童,家长要尽早带孩子进行专业评估和干预,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并长期坚持。积极参加家长培训课程,学习科学的干预方法,与孩子建立良好互动关系。在家庭生活中,注重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从日常小事入手,逐步提升其独立生活能力,有助于疾病的改善。
黄静副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宝宝眼睛斜视是怎么造成的
宝宝眼睛斜视可由遗传因素引发,也可能与疾病因素有关,如先天性神经肌肉发育异常、屈光不正、眼部外伤等导致。若发现宝宝眼睛有斜视表现,应及时带其到眼科就诊,一般需进行视力检查、眼位检查、眼球运动检查、屈光检查等,以明确斜视类型及病因。一、非疾病因素:斜视具有一定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斜视患者,宝宝患斜视风险会增加。遗传可能影响眼外肌发育、眼球运动控制机制等,致使眼位异常。对于遗传因素导致的斜视,治疗方案需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可能需要进行双眼视觉训练配合配镜,帮助建立正常双眼视觉功能。二、疾病因素:1、先天性神经肌肉发育异常:宝宝在胚胎期,眼外肌或支配眼外肌的神经发育不完善,导致眼肌力量不均衡,引发先天性内斜视。治疗多采用手术方式,如肌肉减弱术减弱过强眼外肌力量,或肌肉加强术增强较弱眼外肌力量,调整眼位。2、屈光不正:高度远视、近视、散光等屈光不正问题,会使宝宝看东西时需过度调节眼球,易造成眼肌疲劳与不平衡,进而引发斜视。通过佩戴合适眼镜矫正,如框架眼镜,可矫正视力,部分斜视情况会随之改善;对于部分近视患儿,还可考虑角膜塑形镜。3、眼部外伤:宝宝眼部遭受外力撞击、摔倒等外伤,可能会损伤眼外肌或眼眶骨骼,影响眼肌正常功能与眼球位置,导致斜视。医生通常会依据外伤程度选择治疗方法,可能需进行眼外肌修复手术恢复眼肌功能,或进行眼眶骨折修复术矫正因骨折导致的眼球位置异常。日常应注意控制宝宝用眼时间,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多带宝宝进行户外活动,沐浴阳光。保证宝宝营养均衡,摄入富含维生素A、C、E及叶黄素等对眼睛有益的食物。定期带宝宝进行眼部检查,尤其是有斜视家族史或存在其他高危因素的宝宝,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叶美红主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小孩斜视有什么影响
小孩斜视会在多个方面产生影响,如视觉功能、外观形象、心理健康等。这些影响随着孩子成长逐步显现,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干扰。1、视觉功能:斜视会导致双眼无法同时注视同一物体,破坏双眼单视功能。双眼不能协同工作,无法准确判断物体的距离和深度,影响立体视觉发育。比如在抓取物品、上下楼梯等日常活动中,可能出现判断失误,影响孩子的动作准确性和协调性。长期斜视还可能引发弱视,由于斜视眼长期得不到正常视觉刺激,视觉功能发育受到抑制,视力逐渐下降。2、外观形象:斜视会使孩子双眼位置不对称,破坏面部整体协调性。这种外观上的异常在日常生活中容易被他人注意到,与其他孩子的正常外观形成差异,使孩子在社交场合中可能因外貌问题而受到异样眼光,影响孩子自信心的建立。3、心理健康:因外观上的斜视问题,孩子可能会遭受同伴的嘲笑、议论,在成长过程中易产生自卑心理,性格变得内向、孤僻。在学校等社交环境中,可能会主动避免与他人交流互动,不敢参与集体活动,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极为不利,甚至可能影响其未来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社交能力的提升。对于小孩斜视,家长需密切关注孩子眼部情况,一旦发现斜视迹象,应尽早带孩子到正规医院眼科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并根据斜视类型、程度等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如配镜矫正、视觉训练等。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