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胃癌的病理改变

  (一)的发生部位可发生于胃的任何部位,半数以上发生于胃窦部、胃小弯及前后壁,其次在贲门部,胃体区相对较少。

  (二)巨体形态分型

  1、早期不论范围大小,早期病变仅限于粘膜及粘膜下层。可分隆起型(息肉型)、浅表型(型)和凹陷型(溃疡型)三型。Ⅱ型中又分Ⅱa(隆起表浅型),Ⅱb(平坦表浅型)及Ⅱc(凹陷表浅型)三个亚型。以上各型可有不同的组合。如Ⅱc+Ⅱa,Ⅱc+Ⅲ等(图1)。早期中直径在5~10mm者称小,直径<5mm称微小。

  2、中晚期也称进展型,癌性病变侵及肌层或全层,常有转移。有以下几种类型:

  (1)蕈伞型(或息肉样型):约占晚期的1/4,癌肿局限,主要向腔内生长,呈结节状、息肉状,表面粗糙如菜花,中央有糜烂、溃疡,亦称结节蕈伞型(彩色图3)。癌肿呈盘状,边缘高起,中央有溃疡者称盘状蕈伞型。

  胃窦小弯后壁有一肿物突出胃腔,略呈分叶状,表面不平呈颗粒状,并见有糜烂。肿物基部稍狭小,呈亚蒂型,周围粘膜未见明显浸润

  (2)溃疡型:约占晚期的1/4。又分为局限溃疡型和浸润溃疡型,前者的特征为癌肿局限,呈盘状,中央坏死。常有较大而深的溃疡;溃疡底一般不平,边缘隆起呈堤状或火山口状,癌肿向深层浸润,常伴出血、穿孔。浸润溃疡型的特征为癌肿呈浸润性生长,常形成明显向周围及深部浸润的肿块,中央坏死形成溃疡,常较早侵及浆膜或发生淋巴结转移。

  (3)浸润型:此型也分为两种,一种为局限浸润型,癌组织浸润胃壁各层,多限于胃窦部,浸润的胃壁增厚变硬,皱壁消失,多无明显溃疡和结节。浸润局限于胃的一部分者,称“局限浸润型”。另一种是弥漫浸润型,又称皮革胃,癌组织在粘膜下扩展,侵及各层,范围广,使胃腔变小,胃壁厚而僵硬,粘膜仍可存在,可有充血水肿而无溃疡。

  (4)混合型:同时并存上述类型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变者。

  (5)多发癌:癌组织呈多灶性,互不相连。如在萎缩性基础上发生的即可能属于此型,且多在胃体上部。

  (三)组织分型根据组织结构可分为4型。①腺癌:包括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与粘液腺癌,根据其分化程度分为高分化、中分化与低分化3种;②未分化癌;③粘液癌(即印戒细胞癌);④特殊类型癌:包括腺鳞癌、鳞状细胞癌、类癌等。

  根据组织发生方面可分为两型。①肠型:癌起源于肠腺化生的上皮,癌组织分化较好,巨体形态多为蕈伞型;②胃型:癌起源于胃固有粘膜,包括未分化癌与粘液癌,癌组织分化较差,巨体形态多为溃疡型和弥漫浸润型。

  (四)转移途径

  1、直接播散浸润型可沿粘膜或浆膜直接向胃壁内、食管或十二指肠发展。癌肿一旦侵及浆膜,即容易向周围邻近器官或组织如肝、胰、脾、横结肠、空肠、膈肌、大网膜及腹壁等浸润。癌细胞脱落时也可种植于腹腔、盆腔、卵巢与直肠膀胱陷窝等处。

  2、淋巴结转移占转移的70%,胃下部癌肿常转移至幽门下、胃下及腹腔动脉旁等淋巴结,而上部癌肿常转移至胰旁、贲门旁、胃上等淋巴结。晚期癌可能转移至主动脉周围及膈上淋巴结。由于腹腔淋巴结与胸导管直接交通,故可转移至左锁骨上淋巴结。

  3、血行转移部分患者外周血中可发现癌细胞,可通过门静脉转移至肝脏,并可达肺、骨、肾、脑、脑膜、脾、皮肤等处。

(责任编辑:王海娥)

2008-03-11 12:08:00浏览58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谭金凤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异常妊娠史是什么意思
异常妊娠史是指女性在以往的妊娠过程中出现过与正常妊娠不同的情况,这些情况可能对本次妊娠或未来生育产生一定影响,需要在备孕或孕期给予特别关注。备孕前应到医院进行全面的检查,包括生殖系统检查、内分泌检查、染色体检查等,以明确既往异常妊娠的原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治疗和调整。异常妊娠包含多种类型,常见的有异位妊娠,如输卵管妊娠、卵巢妊娠、宫颈妊娠等,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的部位着床发育,可能导致破裂出血等严重后果。还有自然流产,包括早期流产和晚期流产,原因可能涉及胚胎染色体异常、母体疾病、内分泌失调等。另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也是一种常见的异常妊娠情况,会对母婴健康造成威胁,严重时可引发子痫等并发症。此外,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胎儿生长受限、妊娠期糖尿病等也都属于异常妊娠的范畴。了解女性的异常妊娠史对于医生评估本次妊娠的风险至关重要。通过分析以往异常妊娠的原因,医生可以制定更有针对性的产检方案和治疗措施。例如,如果既往有复发性流产史,医生可能会在本次妊娠早期进行更密切的激素水平监测和超声检查,必要时给予相应的保胎治疗;对于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史的孕妇,孕期会加强血压监测和管理,提前采取预防措施,以降低再次发病的风险。孕期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产检,增加产检的频率和项目,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也非常重要,避免因过度担心而产生焦虑情绪,从而影响正常妊娠。
谭金凤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早期症状是什么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早期症状主要包括阴道流血、子宫异常增大、妊娠呕吐、腹痛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进表现等方面。建议患者定期进行复查,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复发等异常情况,调整治疗策略。1、阴道流血:这是较为常见的早期症状,可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量多少不一。开始时可能为少量点滴出血,逐渐增多,也有部分患者表现为突然大量出血,甚至导致休克。流血原因是滋养细胞增生,侵犯子宫血管所致。2、子宫异常增大:多数患者子宫大于相应孕周,质地变软。这是因为葡萄胎迅速增长及宫腔内积血导致。在孕早期,通过妇科检查或超声检查,可发现子宫明显大于正常妊娠时该阶段的大小。3、妊娠呕吐:相较于正常妊娠,患者的妊娠呕吐症状往往更为严重,且持续时间较长。这是由于大量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刺激胃肠道等因素引起,严重时可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影响孕妇身体健康。4、腹痛:多为阵发性下腹痛,程度轻重不同。当葡萄胎增长迅速,子宫急速膨大时,可引起下腹胀痛;若发生黄素化囊肿扭转或破裂,腹痛则会突然加剧,且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建议育龄期女性若出现上述症状,应高度警惕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可能,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如血hCG测定、超声检查等,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同时,保持良好心态,避免因疾病产生过度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可通过与家人朋友交流、适当运动等方式缓解心理压力。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妊娠呕吐反应什么时候开始
妊娠呕吐反应通常在怀孕5-6周开始,主要是因为怀孕后体内hCG水平迅速升高刺激胃肠道所致。但其开始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激素水平升高幅度、个人体质以及精神状态等都会使孕吐开始时间有所不同,导致有的孕妇可能会更早出现孕吐反应。妊娠呕吐反应,即孕吐,是怀孕早期常见的生理现象。大部分孕妇在怀孕5-6周时开始出现孕吐反应。这是由于怀孕后,孕妇体内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迅速升高所致。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即hCG,是妊娠后由胎盘分泌的一种激素,其水平的升高会刺激胃肠道,引起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随着妊娠的进展,hCG水平在怀孕8-10周达到高峰,此后逐渐下降,因此孕吐反应也通常在怀孕10周左右达到高峰,然后逐渐减轻。大多数孕妇在怀孕12周左右时,孕吐反应会自行缓解或消失。然而,孕吐反应的开始时间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激素水平差异、个人体质、精神状态等。激素水平方面,孕妇体内hCG升高幅度不同,若升高迅速且幅度大,孕吐可能更早更强烈地出现;个人体质方面,体质敏感的女性对激素变化及身体细微改变反应更强烈,孕吐往往开始较早且较为严重;精神状态方面,孕期压力大、情绪焦虑紧张的孕妇更容易出现孕吐且可能提前开始。在孕吐期间,孕妇可少食多餐,选择清淡、易消化食物,如小米粥、鸡蛋羹等,避免肥肉、辣椒等油腻、刺激性食物的摄入。若孕吐反应严重到影响进食和日常生活,孕妇应及时就医。此外,定期进行产前检查,监测胎儿的发育情况,也是确保母婴健康的重要措施。
谭金凤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妊娠16周没有任何妊娠反应正常吗
妊娠16周没有任何妊娠反应可能是正常的体质差异表现,也可能是胎儿发育异常的信号。因此,孕妇应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定期进行产前检查,以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问题。妊娠反应的个体差异极大,部分孕妇在整个孕期可能都不会出现明显的妊娠反应。这主要是因为每位孕妇的身体状况、激素水平以及对妊娠的适应性各不相同。对于多数孕妇而言,早孕反应如恶心、呕吐等通常会在怀孕12周左右逐渐减轻甚至消失,因此到妊娠16周时没有任何妊娠反应,可能是体质因素导致的正常表现。这类孕妇通常无需过于担心,只需继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产前检查,以确保母婴健康。然而,妊娠16周时没有任何妊娠反应也可能存在异常情况。如果孕妇在妊娠早期曾有过明显的妊娠反应,但到16周时突然消失,且伴随腹部隆起不明显、感觉不到胎动等症状,这可能是胎儿发育迟缓或停止发育的征兆。此时,孕妇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超声检查,以了解胎儿的发育状况。如果确诊为胎儿发育迟缓,孕妇应加强营养摄入,改善生活习惯,以促进胎儿发育;若胎儿已停止发育,则需遵医嘱进行相应处理,以避免对身体造成更大伤害。孕妇应保持警惕,同时保持平和的心态。如果产检结果正常,且没有其他异常症状,那么无需过分担忧。然而,如果孕妇出现任何疑虑或不适,应及时就医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此外,孕妇还应继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为胎儿的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