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早期胃癌靠什么诊断?

  Gutmann(1937年)报告在1932-1937年间,用X线钡餐造影检查,发现15例病灶限于粘膜层的,其中5例剖腹探查时,外科医师未能触及癌灶。他当年所提出的一些有关的X线征象,迄今尚有诊断上的实用价值。白壁彦夫自六十年代开始所发表的研究结果和在这一方面的贡献,已在国际范围应用。

  日本学者所提出的对早期的大体分开法,已为医学界所接受。现将各型早期的X线表现分述如下:

  (一)隆起型和浅表隆起型(II型和IIa型)早期的X线诊断

  这两型的X线征象,也适用于腺瘤性息肉和BorrmannI型进展期的X线诊断。有时,它们之间难以区分和鉴别,必需结合内窥镜活组织检查才能获得确诊。应用压迫法与气钡双对比法,尽可能显示病灶之三维图象,精细地“刻画”出其表面结构特点及其基底情况,这对X线诊断是极为重要的。胃体上部与穹窿部之病变,无从加压,惟有借助双对比造影,适当转动体位,进行多轴投照,以期获得充分的诊断依据,从而去伪存真,作出准确的X线诊断日本学者对胃的隆起性病变作过研究,并就大体所见,按隆起部分之形状与基底部之情况,分成四组。通过观察病变的大小和不同的开头来推测其有无恶性可能。Ⅰ型多是良性,而Ⅱ、Ⅲ、Ⅳ型,倘其直径分别超过5、10和20毫米,则需考虑可能为恶性。有人对阡性病变的正、侧面像作了具体的分型,将正面像描述为:1、不规则形;2、圆形;3、椭圆形;4、花坛形;5、不规则颗粒形;6、菜花或菊花形;7、结节形。将侧面像分为:①轻微隆起型;②扁平息肉型(包括伴有凹陷性改变);③花坛型。由此可见,对隆起性早期作出诊断,X线检查仅仅显示出一个充盈缺损影是不能令人满意的。

  (二)浅表平坦型早期之X线诊断

  对本型作X线诊断颇感棘手,因其大体病理常表现为一小片轻微凸起和凹陷相间的区域,惟有在优质气钡双对比相上,才能将上述改变显示出来。其X线表现可归述为细微的粘膜表面结构遭受破坏,即胃小区与胃小沟影消失,代之以多个不规则的密度较低的小点状钡斑影聚拢区。有人强调指出:由于5毫米以下的微小癌灶以本型居多,所以特别需要充分显示胃小区的改变,一般认为正常的胃小区其宽径应小于3毫米,胃小沟应细于1毫米。然而即使所摄取之X线片能达到上述标准,要确诊如此微小的仍属难题。因此,有不少文献指出:5毫米为X线诊断微小癌的限度。

  (三)浅表凹陷型和凹陷型早期之X线诊断

  虽然气钡双对比法是提示凹陷性早期病变极有效的方法,但其他的检查法对之亦有帮助,故不能有所偏废。有人把IIc型早癌表述为癌性糜烂,而lII型早癌称之为恶性溃疡。这对于理解凹陷性早期之X线所见颇有帮助。前者可表现为密度较浅淡的点、片状钡斑影,后者常显示为密度较前者略高的不规则而多角状的钡池或龛影,其边周粘膜纹常示突然中断、尖锐、相互归并及杵状改变,与良性溃疡边周癌变之粘膜纹改变有相同表现。

  (四)混合型早期之X线所见

  即为上述各型中具有两型或两型以上的综合表现。

  值得指出的是,早期均有向平面扩散而不向纵深发展的特点,故可保持较长时期而不侵入肌层。据日本学者的研究,从检出并确诊为I期者,不经任何治疗,至演变为进展期,其间隔可长达38个月,距死亡达个月。因此,对可疑早期恶变患者,进行X线随访是可行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密切观察中心病灶及其周围粘膜纹的变化有助于定性诊断。需要高度警惕的是:清静癌性溃疡有时亦可发生暂时“愈合”,出现所谓“恶性溃疡的生活周期”。

  (五)早期浸润的X线诊断

  由于本型癌灶具有向粘膜下层横向进展的特点,且好发于胃窦部。故其早期表现为窦部小弯缘胃壁局限性轻度发僵。Gutmann形象地比喻为“漂浮在水面的一段木材”,以形容这一X线征明。因而作检查时,仔细观察有无上述表现,并在同一方位间歇地摄取数次点片,以期获得有益的诊断征象。有人指出,上述表现是各型早期的常具征象之一。然而就其他各型而言,出现局部胃壁发僵,则提示癌灶已超越粘膜下层,极可能已演变为进展期。有人指出,在立位充盈相,如观察到局限性边缘不整而呈毛恻状或夹有针尖样小龛影,是早期有意义的X线征象之一。这似不甚可靠,因此种改变并非为早期所固有,慢性与消化性溃疡愈合期及瘢痕形成时均可出现上述改变。当然,发现这类改变,应予重视,短期内X线随访或作内窥镜加活组织检查,对进一步确定病变性质是有益的。

(责任编辑:王海娥)

2008-03-11 11:10:00浏览146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程梦婕主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核黄素缺乏症吃什么食物
核黄素也叫维生素B2。核黄素缺乏症可通过摄入动物性食物、豆类及豆制品、全谷物以及坚果类食物进行改善。但注意,食物没有直接治疗作用,不能代替专业治疗。1、动物性食物:动物性食物是核黄素的优质来源。肝脏类食物如猪肝、鸡肝等,且肝脏还富含铁、维生素A等多种营养素;奶类及奶制品也是核黄素的良好来源,酸奶、奶酪等奶制品在发酵过程中核黄素稳定性较好,同样有助于补充。2、豆类及豆制品:豆类及豆制品富含核黄素,且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豆腐干、豆皮等豆制品在加工过程中保留了部分核黄素,日常饮食中适量食用,能有效补充核黄素,且豆制品消化吸收率较高。3、全谷物:全谷物是核黄素的重要来源之一。燕麦富含核黄素,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β-葡聚糖;糙米相较于精白米保留了更多营养成分;全麦面粉可制作成全麦面包、馒头等主食,在提供碳水化合物的同时补充核黄素。4、坚果类食物:部分坚果类食物核黄素含量可观。杏仁每含量较高,还富含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葵花籽是日常休闲时补充核黄素的良好选择;核桃适量食用不仅能补充核黄素,还对大脑健康有益,但坚果类食物油脂含量高,需控制摄入量。 预防和改善核黄素缺乏症,需保持均衡饮食,避免挑食、偏食,确保各类富含核黄素食物的摄入。烹饪过程中,尽量采用科学的烹饪方式,如减少过度烹煮、油炸,避免长时间浸泡,以减少核黄素流失。若核黄素缺乏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脚气病什么症状,是缺乏维生素B1吗
脚气病是指维生素B1缺乏病,通常是由缺乏维生素B1引起的。该疾病的症状可能包括神经系统症状、心血管系统症状、消化系统症状、眼部症状等。患者应及时就医,进行血液维生素B1水平测定、尿维生素B1排出量测定、心电图检查等,以明确诊断。1、神经系统症状:由于维生素B1缺乏影响神经系统正常代谢,患者早期可出现感觉异常,如肢体麻木、刺痛、蚁走感等,多从下肢开始,逐渐向上发展。患者常感觉下肢无力,行走困难,易疲劳,肌肉酸痛。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严重时会导致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2、心血管系统症状:因为维生素B1缺乏影响心脏能量代谢,心肌收缩力下降,心脏功能受损,患者可表现为心悸、气促,活动后加剧,严重时可引发急性心力衰竭,出现呼吸困难、端坐呼吸、下肢水肿等症状。3、消化系统症状:由于维生素B1缺乏导致胃肠蠕动减慢,消化液分泌减少,影响食物消化吸收,可能导致患者食欲不振,对食物缺乏兴趣,进食量减少。4、眼部症状:因为维生素B1参与视神经代谢,缺乏时影响视神经功能,导致眼部出现一系列不适,部分患者会出现视力模糊、畏光、眼肌麻痹等症状。日常应注意饮食均衡,多食用富含维生素B1的食物,如全麦面粉、糙米、豆类、瘦肉、动物肝脏等,避免维生素B1损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酗酒,因为酒精会干扰维生素B1的吸收和代谢。定期体检,关注身体营养状况,若出现上述可疑症状,及时就医检查治疗。
程梦婕主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钙缺乏会导致佝偻病吗
钙缺乏与佝偻病之间确实存在密切关联,钙的充足摄入对于预防佝偻病至关重要;然而,也不能忽视其他可能导致佝偻病的因素,如维生素D缺乏、遗传因素、疾病状态、药物影响等。佝偻病是一种由于维生素D缺乏或钙摄入不足引起的骨骼疾病,尤其常见于婴幼儿。在这个阶段,骨骼正处于快速生长发育期,对钙的需求量极大。如果饮食中钙的摄入量不足,或者由于某些原因,如阳光照射不足导致的维生素D合成减少使得钙的吸收利用受到影响,就会导致骨骼矿化不良,进而引发佝偻病。佝偻病患者的骨骼会变得脆弱、变形,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内脏器官的功能。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钙缺乏是导致佝偻病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佝偻病的发生并非仅由钙缺乏引起。虽然钙是构成骨骼的主要成分,但维生素D在钙的吸收和利用过程中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维生素D摄入不足或合成障碍,即使钙的摄入量充足,也可能因为钙的吸收不良而导致佝偻病。此外,某些遗传因素、疾病状态,如肾脏疾病影响钙磷代谢以及药物因素,如长期使用某些利尿剂可能导致钙丢失也可能导致佝偻病的发生。因此,虽然钙缺乏是佝偻病的一个重要诱因,但并非唯一原因。在预防和治疗佝偻病时,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采取综合性的措施。这包括保证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摄入、适当晒太阳以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及时治疗可能影响骨骼健康的疾病以及避免长期使用可能影响钙磷代谢的药物等。钙缺乏的预防措施1、增加高钙食物摄入:多食用奶制品,如牛奶、酸奶、奶酪等,它们是钙的良好来源,且吸收率高。豆制品如豆腐、豆浆等也富含钙,绿叶蔬菜如菠菜、西兰花、荠菜等同样能提供一定量的钙。此外,坚果、鱼类,如沙丁鱼、三文鱼等也是不错的钙源。2、适度日晒:每天保证15-30分钟的日照时间,让皮肤在阳光照射下合成维生素D,从而促进钙的吸收。但要注意避免在阳光强烈时暴晒,防止晒伤。3、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影响钙的吸收和代谢,增加钙的流失。因此,应尽量戒烟,限制酒精摄入,男性每天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程梦婕主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锌缺乏怎么办
锌缺乏可通过饮食调整、补充剂干预、疾病管理、生活方式调整等方法来改善。在补充锌的过程中,如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咨询医生1、饮食调整:增加富含锌的食物摄入。肉类是锌的良好来源,如牛肉、猪肉、羊肉等,其含锌量较高且生物利用率也较好。海鲜类如牡蛎、扇贝、虾等也是优质的锌源,其中牡蛎的锌含量尤为突出。此外,坚果类如腰果、杏仁、核桃等,以及豆类如黄豆、黑豆等,也含有一定量的锌,可适当多食用,以提高锌的摄入量。2、补充剂干预:当饮食调整无法满足锌的需求时,可考虑使用锌补充剂。常见的锌补充剂有葡萄糖酸锌、硫酸锌、蛋白锌等。可在医生指导下,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补充剂进行补充。3、疾病管理:某些疾病会影响锌的吸收或导致锌的丢失增加,如肠道吸收不良综合征、慢性腹泻、肾脏疾病等。积极治疗这些原发疾病,有助于改善锌缺乏的状况。通过治疗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可提高锌的吸收效率,减少锌的异常丢失。4、生活方式调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期大量饮酒,因为酒精会影响锌的吸收和代谢。同时,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的新陈代谢,促进锌的吸收和利用。建议缺锌人群定期进行体检和微量元素检测,以便及时了解锌的水平,根据检测结果调整饮食或补充方案。还要注意,不要自行随意过量补充锌,以免引起锌中毒等不良反应,应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合理补充和管理。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