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警惕胃内的“蓝色幽灵”

  一、偶然见“小虫”赢得“诺贝尔”

  自从1983年两位澳大利亚医师罗宾·沃伦与巴里·马歇尔在世界著名的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发表第一篇关于“幽门螺杆菌”的文章后,引起医学界对幽门螺杆菌持续20多年的研究热潮,并且这种高潮至今仍未有衰退的征兆。幽门螺杆菌的发现与研究,改变了人们对胃病的传统认识,带来了胃病治疗的革命性变化,他们改写了胃病的理论。为了表彰两位科学家对胃病认识的里程碑式的贡献,他们获得了“200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

  早在1979年,沃伦便注意到在胃黏膜组织中有一种线状“蓝色弯曲菌”,并且总是在出现有炎症改变的胃黏膜标本中,他敏锐地意识到这种细菌与慢性胃炎之间存在着某种瓜葛。这与传统的关于胃炎是“非细菌性疾病”理论相悖,他的观点受到当时“权威”人士的嘲讽与批评,但沃伦仍然坚守他的看法,全力进行研究。1981年,年轻的消化科医师马歇尔加入到沃伦的研究中,开始了他们之间辉煌的合作。1983年他们分离出了这种细菌,命名为“幽门弯曲菌”,在《柳叶刀》杂志上发表了《在活动性胃炎的胃上皮上未被确认的弯曲菌》一文,这是第一篇关于幽门螺杆菌的文章,随后研究证实这种细菌是导致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1989年被正式命名为幽门螺杆菌。

  沃伦与马歇尔的成功在于他们注意到了细节,注意到了被大多数人忽视的东西;其次,他们没有墨守成规,没被传统的观点束缚,没有屈从于权威;最为可贵的是他们的执著与坚持。他们改写了胃病的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隐身虽有术,气中显“原形”

  随着研究的深入,有多种幽门螺杆菌诊断方法问世。主要有侵入性与非侵入性检查两大类。

  侵入性检查主要是指通过胃镜取出胃黏膜活组织来诊断幽门螺杆菌。非侵入性检查包括:血清学检查、粪便检查和呼气试验。其中,呼气试验中的“碳14(14C)呼气试验”最为简便与实用。

  “碳14呼气试验”是利用了幽门螺杆菌的尿素酶能分解尿素为氨和二氧化碳的原理设计的,这种方法是两位幽门螺杆菌发现者“天才”的灵感闪现。由于幽门螺杆菌是胃内发现的惟一有尿素酶的细菌,当空腹时服下用14C标记的尿素时,若胃内有幽门螺杆菌,尿素被分解后的含14C的二氧化碳吸收入血;随血液循环从呼吸道排出。14C可释放β射线,通过特殊的设备,可以记录到p射线的存在。如果从呼出的气体中发现了β射线存在的证据,便可以逆向推理,得出胃内有幽门螺杆菌存在的结论。通过大量的试验数据证明,口服尿素后,呼出二氧化碳的高峰在20~30分钟之间。“碳14呼气试验”测定幽门螺杆菌敏感性与特异性均达90%~100%,是非侵入性检查的首选方法。“碳14呼气试验”测定幽门螺杆菌简便、准确、安全,空腹时服下用14C,再吹上几口气,便可以准确了解到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尤其对治疗的随访更为实用,易被患者接受。

  需要强调的是,14C虽然为放射性核素,半衰期长,但只释放纯β射线,加之给予的剂量极其低微,对机体不会造成伤害,一次检查对人体的辐射量低于一天所受到的大气本底照射量。另外,“碳14呼气试验”只是诊断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要确诊消化道炎症和溃疡还需结合临床症状一起分析。

  三、病因已明晰,斩草须除根

  人群中约有一半的人感染幽门螺杆菌。现已明确,幽门螺杆菌是引起消化性溃疡、活动性胃炎以及黏膜相关性淋巴瘤的主要原因。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超过90%,胃溃疡超过80%,幽门螺杆菌是胃癌的第一类致癌因素,就像肝炎是肝癌的第一致病因素一样。幽门螺杆菌也是引起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结石等疾病的重要因素。此外,口腔疾患、冠心病、慢性麻疹、酒糟鼻等疾病也可见到幽门螺杆菌的魔影。

  幽门螺杆菌像一条长着长须的弯弧状毛毛虫,它们喜欢群居,一团一团地聚集在胃黏膜上的胃小凹中,还存在于唾液与粪便中,它可以通过飞沫或唾液的“口一口”途径以及食物污染的“粪一口”途径传播,一些医学检查如胃镜等也可引起交叉感染。内镜医师与牙科医师由于长期进行胃镜检查与口腔内操作,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高发人群。

  幽门螺杆菌的的长须(鞭毛),像“九阴白骨爪”牢牢抓住胃黏膜,并释放分泌多种酶和毒素,损害胃黏膜。它是目前已知的胃内细菌中惟一有尿素酶的细菌,此酶能分解尿素成氨气和二氧化碳。食物中含有丰富的尿素,幽门螺杆菌聚集的胃小凹笼罩着氨云,犹如一个一个小小的“毒气室”,“妖雾”袅绕。幽门螺杆菌还含有“空泡细胞毒素”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空泡细胞毒素就如同幽门螺杆菌自制的“毒酒”,可使胃上皮细胞发生空泡样坏死。幽门螺杆菌依靠自身的这种物理与化学的特殊性能,破坏胃黏膜的完整性。如果将黏膜层比作“屋顶”,幽门螺杆菌干了在屋顶上凿洞的勾当,胃腔中的胃酸就会从漏洞流下,“淅淅沥沥的酸雨”消化着胃壁,形成胃炎或溃疡,这便是幽门螺杆菌致病的“漏屋”学说。

  幽门螺杆菌有如此巨大的危害,根治就是必要的抉择。经过时间的荡涤,经典的根治方案被确定了下来。主要有两大方案,其一为质子泵抑制剂与两种抗菌素组合,主要有三种组合可选择:①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②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③奥美拉唑+克拉霉素+甲硝唑,疗程均为一周。其二,铋制剂与两种抗菌素组合:①枸盐酸铋+阿莫西林+甲硝唑,铋制剂4~6周,抗菌素两周;②枸盐酸铋+克拉霉素+甲硝唑,铋制剂4~6周,抗菌素一周。以上方案可使幽门螺杆菌根除率超过90%。对于消化性溃疡伴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主张四联治疗,以奥美拉唑+枸盐酸铋+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最为有效。

  专家认为,消化性溃疡、活动性胃炎、低恶度黏膜相关性淋巴瘤以及早期胃癌术后患者必须根治幽门螺杆菌,长期使用非甾体类消炎药如阿司匹林、功能性消化不良反流性食管炎、有胃癌家族史者需积极治疗。由于幽门螺杆菌可在有密切生活接触者之间传播,所以,家人同时治疗更为合理。对幽门螺杆菌根治治疗后,使消化性溃疡的复发率由60%左右降至10%以下。

(责任编辑:王海娥)

2008-03-04 17:02:00浏览99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35岁生二胎算高龄产妇吗
35岁生二胎算高龄产妇。在医学上,通常将年龄达到或超过35岁的初产妇定义为高龄产妇,对于生二胎的女性而言,35岁同样符合这一界定标准。对于35岁计划生二胎的女性,建议在备孕前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等,评估身体状况是否适合妊娠。35岁女性的身体各项机能相较于年轻时期已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卵巢功能下降是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卵巢产生卵子的数量和质量都会受到影响。卵子质量下降会增加胎儿染色体异常的风险,如唐氏综合征等。同时,随着年龄增长,女性的子宫肌肉收缩力也会减弱,在分娩过程中,可能会导致宫缩乏力,使产程延长,增加难产的概率。此外,35岁的女性盆底肌肉和韧带的弹性也有所降低,这不仅会影响分娩时胎儿的顺利娩出,还会增加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风险,如子宫脱垂、压力性尿失禁等。其次,35岁生二胎的女性在孕期更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比如妊娠高血压疾病,随着年龄的增加,血管弹性逐渐下降,血压调控能力减弱,使得孕妇患高血压的风险显著升高。这不仅会对孕妇自身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如引发子痫等严重并发症,还会影响胎盘的血液灌注,导致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等不良后果。在孕期,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产检,增加产检的频率,密切监测胎儿的发育情况和自身的身体指标。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如血压升高、血糖异常等,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以保障母婴的健康安全。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高龄产妇破腹产有什么风险嘛
高龄产妇剖腹产的临床风险主要涉及手术并发症、胎儿预后、麻醉风险及术后恢复等方面。高龄产妇长期关注心血管代谢指标,建议每年进行糖耐量及骨密度检查。1、手术并发症风险:如子宫收缩乏力发生率较适龄产妇高2-3倍,导致术中出血量常超过1000ml。盆腔粘连,增加膀胱肠道损伤概率。切口愈合不良风险上升,与胶原合成能力下降直接相关。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时前置胎盘发生率可达15%,需警惕凶险性前置胎盘。2、胎儿预后影响:如胎盘功能减退导致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约25%,低出生体重儿比例显著增高。脐带绕颈等急性胎儿窘迫情况更常见,紧急剖宫产中新生儿窒息率升高。早产风险与宫颈机能不全及妊娠并发症相关。胎儿染色体异常筛查假阴性率升高,需结合无创DNA提高检出率。3、麻醉管理挑战:椎管内麻醉后低血压发生率增高,与血管弹性下降及代偿能力减弱有关。硬膜外麻醉药物扩散异常风险增加,需调整给药浓度和剂量。全身麻醉时困难气道发生率约8%,术后认知功能障碍风险上升。合并妊娠高血压者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波动更为显著。4、术后恢复问题:静脉血栓栓塞风险较年轻产妇高3倍,与血液高凝状态及活动减少相关。切口感染率约5-8%,与糖代谢异常及免疫功能下降有关。肠梗阻持续时间延长,平均排气时间推迟6-8小时。孕前全面评估基础疾病,严格控制血糖血压等指标。孕期坚持适度运动,如孕期瑜伽可改善盆底肌功能。建立规范随访计划,重点监测切口愈合及心理状态。产后42天复查需包括盆底肌力评估,适时开展康复训练。
谭金凤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高龄妇女怀孕前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高龄妇女怀孕前需要特别注意一系列事项,包括补充营养、适当运动、保持良好心情、保持充足睡眠以及进行孕前检查等,以确保母婴健康和安全。1、补充营养:高龄妇女在备孕期间应注重营养摄入,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蔬菜、水果等,以维持良好的身体状态。2、适当运动: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免疫力,降低患病风险。高龄妇女可以选择散步、慢跑、瑜伽等低强度运动方式。3、保持良好心情:高龄妇女在备孕期间应放松心情,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可以通过培养兴趣爱好、与家人朋友交流等方式来缓解压力。4、保持充足睡眠: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调节内分泌,提高卵子质量。高龄妇女应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5、进行孕前检查:高龄妇女在备孕前应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妇科检查、肝肾功能检查、血糖血脂检查等,以评估自身健康状况和生育能力。高龄妇女怀孕前要充分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以最佳的身体和心理状态迎接新生命的到来。建议咨询专业医生,了解自身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备孕计划。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给出专业建议,如是否需要补充叶酸、调整生活方式等。在备孕过程中,如有任何疑问或不适,应及时咨询医生。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高龄备孕需要做些什么检查项目
高龄备孕相较于适龄备孕,面临更多潜在风险,需要通过一系列全面的检查项目来评估身体状况,包括一般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妇科超声检查、染色体检查等。1、一般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血压、心率、心肺听诊等基础项目。高龄女性体重超标或过低都可能影响受孕及孕期健康,血压异常可能增加妊娠高血压疾病风险,心肺功能的评估对于能否耐受孕期生理变化至关重要。2、血常规检查:可以了解是否有贫血、感染等情况,贫血会影响孕妇及胎儿的氧供;血糖检查能排查孕前糖尿病,孕期糖尿病会对母婴产生诸多不良影响,如胎儿巨大、早产等;血脂检查可评估脂代谢情况,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疾病相关,影响孕期心血管系统负担。3、甲状腺功能检查:甲状腺激素对生殖内分泌及胎儿神经系统发育影响重大。高龄女性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发生率相对较高,甲减可能导致不孕、流产、胎儿智力发育迟缓等,甲亢同样会增加孕期不良事件风险,所以准确评估甲状腺功能十分关键。4、妇科超声检查:通过B超可观察子宫形态、大小、内膜厚度及有无肌瘤、息肉等病变,卵巢大小、卵泡数量及储备功能等。例如,子宫黏膜下肌瘤可能影响受精卵着床,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则可能导致受孕困难,超声检查能为评估生殖能力提供重要信息。5、染色体检查:高龄夫妇染色体异常概率升高,可能导致胎儿染色体疾病,如唐氏综合征等。进行染色体检查可提前发现潜在遗传风险,为生育健康宝宝提供保障。高龄备孕夫妇应高度重视孕前检查,积极配合医生完成各项检查项目。检查前要详细告知医生既往病史、家族遗传史等信息,以便医生全面评估。若检查发现问题,不要惊慌,听从医生建议积极治疗或调整身体状态后再备孕。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