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节后2招快速疏通肠胃

  过年总是皆大欢喜,免不了美食佳肴,杯酒尽欢,这时总有人忘记了要保持节制。饮食过量、生活作息紊乱,身体最先发出警报的就是消化系统。所以,节后健康调整,首先从调整肠胃入手。

  28岁的小黄今年春节带着新婚妻子回老家,在亲戚朋友连续几天的轮番宴请下,年轻力壮的小黄也觉得吃不消了:腹胀、恶心、没有食欲,每天饭后胃部隐隐作痛。撑了几天回到广州才去医院检查,发现已经得了慢性胃炎……

  50多岁的老张,原本血压就偏高,与家人一起吃团年饭,结果一高兴喝了酒,血压升高,肠胃血管痉挛,引起急性胰腺炎进而引发肠梗阻,大年初一就住进了医院……

  其中最典型多见有两种:一是暴饮暴食油腻食品引起的消化不良;二是吃了生冷、不洁食品引起的急性肠胃炎。刘凤斌提醒市民,连续几天饮食无度,会对肠胃造成伤害,诱发胃病。若胃病反复发作而不治疗,则有可能转化成慢性疾病。

  解救第1招:

  吃滞———祛湿化滞 暂停进补

  团年饭大鱼大肉,加上年糕、油角这些油腻煎炸的应节食品,若无节制,容易造成中医所说的“湿热”和“积滞”。轻则腹胀、便秘、胃口差,重则甚至可能出现呕吐、精神呆滞及发低热的情况,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吃滞”。由于内热也容易造成外感,所以有些人还会因此引发感冒

  针对这种类型的节后病,首先要控制饮食,吃得清淡些,让胃肠道休息。青菜白粥是最妥当的选择。保和丸、保济丸、健胃消食片和清热止痛的腹可安等中成药,是常用的消滞药;助消化的酵母片、多酶片、达吉胶囊与增强胃动力的玛丁啉等,也可居家备用。

  刘凤斌说,日常食疗可以用清热祛湿的方法。如进食消食理气的萝卜,或在煲汤时加入清热祛湿的溪黄草、车前草等。许多人习惯冬天进补,但此时最好暂停。

  解救第2招:

  急性肠胃炎———对症用药 多喝“糖盐水”

  吃了生冷、不洁的食物,或年菜放在冰箱里时间过长反复吃,容易造成急性肠胃炎。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孙桂宁说,对于上吐下泻的急性肠胃炎,不要乱用胃动力药,以免加重腹泻

  除了要对症使用黄连素等抗炎药和阿托品等抑制肠胃蠕动的药物外,日常要注意多喝水,防止腹泻严重造成的脱水和钠、钾电解质紊乱。但大量喝白开水容易冲淡血液,造成“水中毒”,0.9%的生理盐水和糖盐水(100ml水+11g白糖+0.9g盐)比较适宜。维生素B族有助于调节神经功能、帮助消化、消除疲劳,所以节后可适当补充复合维生素B。

  如果只是轻微的腹泻,可以通过居家饮食调节,但如果腹泻严重,一天达六七次,应该尽早到医院求诊。应特别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若出现急性胃肠炎的症状应尽快就诊,否则很容易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而致严重后果。

  特别提示

  快速清肠不可取

  时下一些年轻人喜欢用断食来“快速清肠”,医生却不建议这么做。若因为吊针输液,在医生指导下禁食一两顿是可以的,但平时自行以断食的方法来清肠,容易造成脱水和低血糖,打乱体内平衡。特别对于体质弱者,不建议用此极端方式。

  另外,一些特殊人群是需要特别关注护理的。孙桂华说,糖尿病人神经末梢本来就容易受伤害,胃动力也比常人稍差,往往容易伴发“胃轻瘫”症,这种消化道动力障碍会造成进食后打饱嗝、恶心,甚至呕出不消化的食物。所以这类特殊人群,若节日饮食不当,须比常人更早进行调节和治疗。

(责任编辑:王海娥)

2008-02-14 07:52:00浏览45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尹春燕主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孩子发烧怎么物理降温退烧快
孩子发烧时可通过温水擦浴、使用退热贴、冰袋冷敷等物理方法实现较快降温。这些物理降温方法操作相对简便,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孩子降低体温,缓解不适。1、温水擦浴:温水擦浴是常用的物理降温手段。准备32℃-34℃的温水,用干净柔软的毛巾或纱布浸湿后,轻轻擦拭孩子的额头、颈部、腋窝、肘窝、腹股沟、腘窝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擦拭时动作要轻柔,每个部位擦拭3-5分钟,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从而达到降温目的。2、使用退热贴:将退热贴贴在孩子的额头,其所含的凝胶成分可通过水分汽化吸热,降低局部皮肤温度,进而缓解头部不适,对降低体温也有一定辅助作用。退热贴一般可保持8-10小时的降温效果,若孩子出汗较多导致退热贴脱落,应及时更换。3、冰袋冷敷:冰袋冷敷可有效降低局部温度。将适量冰块装入冰袋,或用塑料袋代替,加入少量水后排出空气扎紧袋口。在冰袋外裹一层薄毛巾,放置在孩子的额头、颈部两侧、腋下等部位。冷敷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孩子皮肤颜色,若出现苍白、青紫等异常,应立即停止冷敷。每次冷敷时间不宜过长,15-20分钟为宜,可间隔1-2小时再次冷敷。若孩子发烧,不要盲目自行处理。应先测量孩子体温,观察伴随症状,如精神状态、食欲、有无咳嗽、呕吐等。若体温低于38.5℃,可优先采用上述物理降温方法。若体温超过38.5℃,或采用物理降温后体温仍持续不降,伴有精神萎靡、哭闹不止、呼吸急促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郑雅格主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孩子不自信自卑心理恐惧怎么克服
孩子不自信、自卑心理和恐惧,可采取建立积极沟通、鼓励参与活动、设定合理目标、培养特长技能等方法来克服。1、建立积极沟通:营造一个开放、信任的沟通环境至关重要。家长应主动与孩子交流,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在交流过程中,使用积极、鼓励的语言,肯定孩子的努力和进步,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从而增强自我认同感。2、鼓励参与活动:鼓励孩子参与各种社交、体育或兴趣小组活动。通过参与活动,孩子能结识更多伙伴,拓展社交圈子,锻炼社交能力。在活动中,孩子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才能,获得他人的认可和赞扬,这有助于提升自信心。3、设定合理目标:为孩子设定明确、具体且可实现的目标。目标不宜过高,以免孩子因无法达成而产生挫败感;也不宜过低,要具有一定挑战性,让孩子在努力后能够成功。每一次成功完成目标,都能给予孩子成就感,逐步积累自信。4、培养特长技能: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为其提供学习和发展特长的机会。当孩子在某一领域表现出色,拥有一技之长时,会极大地提升自我价值感与自信。同时,特长培养过程中的坚持和努力,也能锻炼孩子的毅力和克服困难的能力。建议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及时给予正面反馈。避免过度比较,不要将孩子与他人进行不恰当的对比,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如果孩子的自卑心理和恐惧情绪较为严重,持续时间较长,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学习,建议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
卢成瑜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刚出生的孩子身上有红点是什么原因
刚出生的孩子身上出现红点可能与环境因素这一非疾病因素有关,也可能与湿疹、幼儿急疹、新生儿脓疱疮等疾病因素有关。若红点持续不退或伴有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一、非疾病因素:新生儿皮肤娇嫩,对外界环境较为敏感。高温、潮湿或衣物材质不佳如化纤衣物等环境因素,都可能刺激皮肤,导致红点出现。此外,蚊虫叮咬也是非疾病因素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尤其是在夏季或户外活动时。二、疾病因素:1、湿疹:湿疹是新生儿常见的皮肤病之一,表现为皮肤上出现红色丘疹、水疱等,常伴有瘙痒。湿疹的成因复杂,可能与遗传、环境、免疫等多种因素有关。2、幼儿急疹:虽然幼儿急疹多见于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但部分新生儿也可能因病毒感染而出现此病。幼儿急疹的特点是高热后全身出现红色斑丘疹,通常热退疹出,无需特殊治疗,皮疹可自行消退。3、新生儿脓疱疮:是一种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疾病。新生儿皮肤防御功能差,皮肤褶皱处如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容易因潮湿、摩擦而破损,细菌趁机侵入并大量繁殖,引发感染。初期表现为散在的红斑,随后迅速发展为薄壁脓疱,疱液开始澄清,后变混浊,破裂后可形成糜烂面,有黄色渗出物。针对新生儿身上出现的红点,家长应保持冷静,首先观察红点的形态、数量及是否伴有其他症状。日常护理中,家长应注意保持孩子皮肤清洁干爽,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洗护用品,穿着纯棉衣物以减少皮肤刺激。同时,保持室内通风换气,维持空气清新,避免孩子处于闷热潮湿环境。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女孩子毛发多正不正常
如果遗传因素导致女孩子毛发较多且不伴有其他异常表现,或在青春期因激素水平生理性波动出现毛发稍多,通常是正常的生理范畴。但如果毛发过多且呈男性化分布,如出现上唇胡须浓密、乳晕周围长毛、下腹正中线毛发增多等,同时伴有月经紊乱、不孕等症状,则属于不正常情况,可能是疾病导致的多毛症,可能与体内激素失衡相关。正常情况下,毛发多可能受遗传影响,若家族中女性普遍毛发较为浓密,后代女性也可能遗传到这种特征。青春期时女性身体发育,激素水平会有一定波动,雄激素水平相对升高,可能导致毛发比之前稍多。一般随着身体发育成熟,激素水平稳定,毛发情况也会趋于稳定,这种因生理因素导致的毛发增多,通常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无需特殊干预。不正常的多毛症,常见病因与内分泌失调有关。例如多囊卵巢综合征,这是导致女性多毛的常见原因之一,患者由于卵巢产生过多雄激素,致使毛发增多。治疗上,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短效避孕药如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屈螺酮炔雌醇片等调节激素水平,还可使用二甲双胍改善胰岛素抵抗。若为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引起,可能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进行治疗,严重时可能需手术,如肾上腺切除术。若发现女孩子发现毛发过多且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激素水平检测、超声等检查,以明确原因。日常要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减少精神压力。合理饮食,避免过多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维持正常体重,因为肥胖可能加重内分泌失调。若确诊为疾病导致的多毛症,要严格遵医嘱治疗,定期复查。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