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我用生姜治慢性胃炎的经验

  我患慢性胃病十多年,常常出现胃病、嗳气、反酸、胀饱、粥样稀便、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历经中西药物治疗,但是时好时坏,身体日渐消瘦,体重不到50公斤,走路和生活没劲。

  正在我束手无策之际,在报刊上看到常食生姜治胃病的文章,虽然半信半疑,但是此法简单易行,因此决定试用。经过四五年的食疗,我所患慢性胃炎的各种症状逐渐不见了,体重增加到60公斤,走路干活也有劲了。

  我食用生姜(老姜)的具体办法是:

  选购新鲜老姜,洗净去皮去掉霉烂和虫蛀部分。切成两种形状,一种是纸样薄的姜片,另一种是切成碎细姜末,现吃现切,不要一次切很多,防止姜的水分蒸发掉。

  食用方法有两种:

  一是含嚼生姜片:每日早晨起床后饮一大杯温热水(500毫升)后,把四五片生姜放到嘴里先含四五分钟再边嚼边含四五分钟,让姜辣味放在口腔内散发,扩散到胃肠内、鼻孔外,直到姜辣味散尽再咽下去。既治胃病又预防感冒,还抗衰老。因生姜能祛胃寒,姜辣素能刺激胃肠神经末梢,增强胃肠蠕动,所以,常食老姜能促进消化吸收。

  二是佐餐用生姜:把切得细碎的生姜末加上佐料,当小菜食用,亦可将此姜末放到菜汤、米粥、米饭中食用,以减少辛辣味儿。注意事项:每天食用生姜不要超过20克。俗话讲:“早晨吃姜胜参汤,晚上吃姜似砒霜”,所以,晚上就不要食用生姜了。

  点评

  周瑞海先生撰文谈了自己内服生姜治愈慢性胃炎的切身体会,很合乎实际,颇具参考价值。

  生姜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新鲜根茎,其性温而味辛,归肺、胃、脾经,功能发汗解表,温中散寒,温肺化痰,降逆止呕,并可解毒。本品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内寒腹痛、呕吐泄泻、肺寒痰饮喘咳,亦可解鱼蟹与鸟兽肉类等食物中毒

  生姜含挥发油,其主要成分为姜酮、姜醇和姜烯等,又含红姜辣素等辛辣成分。现代药理实验表明,生姜能解热抗炎、镇静镇痛。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霍乱弧菌、沙门菌、绿脓杆菌等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动物口服生姜煎剂,可促进胃酸及胃液的分泌,并对胃黏膜损伤有保护作用。临床用药亦表明,运用生姜治疗慢性胃炎的确有良效。

  生姜既可单用,又可与其他药物组成复方;既可外用,又可内服。外用取生姜适量捣碎或切片,用来敷贴、涂擦或热熨患处。内服每次取生姜3克~10克,一般为煎服或捣汁冲服;口中嚼服也是可以的,但一定要将生姜彻底清洗干净,每次嚼服最好不要超过3克,每天嚼服3~5次也就可以了。服药时间以早晨和白天为宜,因生姜辛温燥热,刺激性很大,故夜晚不宜服用。

  生姜性味辛温,适宜于外感风寒及脾胃虚寒腹泻等患者服用,凡阴虚内热、表虚自汗及热盛之人忌服。生姜又不可大量服用,因为大量生姜挥发油能引起口干、喉痛,吸收后由肾脏排泄,将会刺激肾脏发炎,故生姜亦不可多服滥服。

(责任编辑:王海娥)

2007-12-26 16:19:00浏览58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吴泽霖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新生儿一天不拉大便怎么回事
 新生儿一天不拉大便可能是正常现象,也可能是功能性便秘或胃肠功能紊乱等所致。1、正常现象可能是由于新生儿摄入较少,未形成足够的粪团,所以出现不拉大便的情况,通常情况下是正常现象,无须进行特殊处理,不必过度担心。2、功能性便秘如果长期饮食不足,食量太少,肠道余渣太少,不足以刺激胃肠道蠕动,也可能会导致功能性便秘。而如果食物中蛋白质成分过多,而碳水化合物不足,粪便中不能溶解的钙皂含量过多,也可能会引起功能性便秘。可对新生儿腹部进行按摩,主要是用掌心部位顺时针按揉新生儿腹部能够促进胃肠道蠕动,帮助排便。也可遵医嘱适当的服用益生菌,例如双歧杆菌、枯草杆菌等,有助于调整肠道菌群缓解症状。3、胃肠功能紊乱新生儿胃肠功能紊乱主要与新生儿胃肠功能发育不完善有关。新生儿肠道内正常菌群含量较低,胃肠功能容易出现异常变化,由于环境及饮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会发生胃肠功能紊乱,可能表现为便秘。可采取按摩、热敷等方式缓解不适症状,还需要根据医嘱定期补充益生菌等药物进行治疗。除以上常见因素外,也可能是由于先天性巨结节等引起的,建议密切观察,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对症治疗。
张碧云主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新生儿胀肚子有什么表现
胀肚子是指腹胀。新生儿腹胀的表现主要有哭闹、腹部鼓胀、排便异常、睡眠不安稳、发热等,需要根据具体的症状表现进行治疗。1、哭闹新生儿出现腹胀可能是由于喂养不当所引起的,通常会出现腹部疼痛的情况,而且还会伴有腹胀的症状,从而出现哭闹的现象。家长可以使用热毛巾热敷新生儿腹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症状的改善。2、腹部鼓胀如果新生儿出现腹胀的情况,可能会导致胃肠道内的气体增多,从而出现腹部鼓胀的情况,而且腹部还可能会出现发硬的现象。家长可以使用手掌对新生儿腹部进行顺时针按摩,能够促进胃肠道内气体排出,有利于症状的改善。3、排便异常如果新生儿腹胀的情况比较严重,可能会导致胃肠道蠕动减慢,从而出现排便异常的情况,比如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等。家长可以遵医嘱给新生儿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能够调节肠道菌群,有利于症状的改善。4、睡眠不安稳如果新生儿出现腹胀的情况,可能会影响到睡眠质量,从而出现睡眠不安稳的现象。家长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给新生儿服用醒脾养儿颗粒、乳酸菌素片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起到调理脾胃的作用。5、发热如果新生儿腹胀的情况比较严重,可能会导致体内体温调节中枢异常,从而出现发热的情况,一般为低热。家长可以用温毛巾擦拭新生儿的额头、腋下、腹股沟等部位,能够起到降温的作用。如果新生儿出现不适症状,家长需要及时带新生儿到医院进行检查,以免延误病情。平时要注意合理喂养新生儿,也要注意新生儿的保暖,避免受凉。
张碧云主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新生儿出生呕吐是什么现象
新生儿出生呕吐可能是正常现象,也可能是消化不良、急性胃肠炎、新生儿咽下综合征、先天性幽门梗阻等疾病引起的。1、正常现象由于新生儿的胃呈水平位,容量较小,胃肠蠕动功能不完善,如果吃奶过急或者吃奶时过快,可能会导致新生儿出现呕吐的症状。建议家长采取少食多餐的喂养方式,以免引起新生儿呕吐的症状。2、消化不良新生儿的消化功能不完善,如果一次性吃过多奶,可能会导致食物在胃肠道内不能及时消化和吸收,引起消化不良,从而出现呕吐的症状。家长可以通过给新生儿按摩腹部的方式,促进胃肠道蠕动,帮助消化。3、急性胃肠炎新生儿的抵抗力比较差,如果不注意饮食卫生,可能会导致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侵入胃肠道,引起急性胃肠炎,从而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家长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给新生儿服用蒙脱石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家长还要注意新生儿饮食卫生,避免新生儿病情加重。4、新生儿咽下综合征如果新生儿在出生时吞咽过多的羊水,可能会导致新生儿咽下综合征,从而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5、先天性幽门梗阻先天性幽门梗阻是由于幽门括约肌肥厚,导致食物无法正常通过而引起的疾病。新生儿可能会出现频繁呕吐、脱水等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新生儿就医,可以通过胃镜下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建议家长及时带新生儿就医,明确具体病因后进行对症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如果是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出现呕吐的情况,建议母亲注意合理饮食,避免吃辛辣、油腻、生冷的食物,如辣椒、肥肉、冰淇淋等,以免通过母乳影响新生儿,导致其出现呕吐的症状。如果是奶粉喂养的新生儿,建议选择合适的奶嘴,并按照合适的比例冲泡奶粉,喂养后注意加强护理。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