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一、家庭按摩治疗胃炎
按穴法:病人取仰卧位。家属用拇指或中指掌面用力,紧贴皮肤,按压中脘、气海、天枢穴以及足三里穴。每天按压约半分钟,要逐渐用力,以病人略感酸胀、沉麻为宜。
摩额法:病人取仰卧位。家属用两手拇指掌面置于额正中,自内向外反复轻快摩动约2分钟。然后两手掌根相对合力,分别置于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一寸凹陷处太阳穴和额部,反复运摩约2分钟。
提拿法:病人取仰卧位。家属两手拇指和其余四指置于病人腹下跌,对应钳形用力,一拿一放,要求连贯柔和,劲力适度,一般以拿提时病人感觉酸胀、微痛,放松后感觉舒服的强度为宜,反复提拿5-7次。
按穴法:病人取仰卧位。家属用拇指或中指掌面用力,紧贴皮肤,按压中脘、气海、天枢穴以及足三里穴。每天按压约半分钟,要逐渐用力,以病人略感酸胀、沉麻为宜。
捏脊法:病人取俯卧位,裸露脊背,放松肌肉。其家属两手自然屈曲成虚拳状,拇指伸张在拳眼上,食指和中指横抵在病人尾骨上,双手交替沿督脉循行线向病人颈部方向推进,随推随捏,推至第7颈椎为止,如此反复3遍。在推捏中,每推捏三下就向后上方提一下,若听到“得啦”的清脆响声,证明提捏得法。该法有助于调节肮脏功能。
足部按摩:在双脚大脚趾下方第一骨头下方的凹陷处。请注意左脚按摩方向是由外往内,右脚按摩方向是由内往外。
二、艾灸疗法
1、慢性胃炎
[取穴]中脘、胃俞、脾俞、足三里、梁门。
[用法]采用艾条温和灸法施灸。每天治疗1次.每次约5—10分钟、以皮肤潮红为度。
温和灸: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或患处,约距皮肤2—3厘米左右,徐徐薰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而无灼痛感为宜,—般每处灸5—7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对于昏厥、局部知觉迟钝以及小儿患者,医者可将中、食两指分张,置于施灸部位的两侧,这样就可以通过医者手指的感觉来测知患者局部的受热程度,而随时调节施灸的距离,以免烫伤。
注意事项
(1)艾条灸疗法虽属灸法—类,但其施灸时远离皮肤,因此即使在颜面、五官、大血管处,也可酌情使用本疗法,故临床上使用范围较广。
(2)施灸时要注意避免燃烧后的残灰掉落在皮肤上而导致烫伤。
(3)对—些皮肤感觉迟钝的患者以及小儿患者,治疗过程中要不时用手指置于施灸部位,以测知患者局部的受热程度,便于随时调节施灸的距离,避免烫伤。
2、急性胃炎
如果胃炎合并肠炎,出现腹泻的症状,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穴位:神阙 天枢 关元穴 操作步骤:将1块0.3厘米厚姜片置于神厥穴,取艾炷隔姜灸5-7壮;再取大艾炷灸天枢、关元穴5-7壮,或用小艾住灸20-30壮。
三、拔罐疗法
1、胃气壅滞
病状:胃脘胀痛,食后加重,嗳气,有酸腐气味,或有明显伤食病史,或有感受外邪病史,或有怕冷、怕热、肢体困重等感觉。
疗法:
(1)选上脘、中脘、下脘、天枢、内关、足三里穴。
(2)定位 上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
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与胸剑联合部(心窝上边)的中点为取穴部位。
下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2寸。
天枢:在腹中部,距脐中2寸。
内关: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肌腱之间。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中指)(站位,用同侧手张开虎口围住髌骨上外缘,余4指向下,中指尖处为取穴部位。
(3)拔罐方法 单纯拔罐法,各穴留罐十分钟到一刻钟。
2、肝胃气滞
病状:胃脘胀痛,连及两胁,疼痛攻撑走窜,可因情志变化而加重,伴有善太息,不思饮食,精神抑郁,夜寐不安。
疗法:
(1)选穴于肝俞、期门、中脘、足三里。
(2)定位
肝俞: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由平双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往下推2个椎骨,即第9胸椎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
期门: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男性可取任意体位,女性取卧位,乳头直下,往下数两根肋骨处为取穴部位。
中脘:见前。
足三里:见前。
(3)拔罐方法:单纯拔罐法,留罐10分钟,隔日1次。
相关专题
相关推荐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徐蓓蓓)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胃肠外科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长江路) 胃肠外科
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胃肠外科
副主任医师
广东省中医院 胃肠外科
副主任医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胃肠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