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胃病时代 家庭简易自治胃炎方法

  一、家庭按摩治疗胃炎

  按穴法:病人取仰卧位。家属用拇指或中指掌面用力,紧贴皮肤,按压中脘、气海、天枢穴以及足三里穴。每天按压约半分钟,要逐渐用力,以病人略感酸胀、沉麻为宜。

  摩额法:病人取仰卧位。家属用两手拇指掌面置于额正中,自内向外反复轻快摩动约2分钟。然后两手掌根相对合力,分别置于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一寸凹陷处太阳穴和额部,反复运摩约2分钟。

胃病时代 家庭简易自治胃炎方法

  提拿法:病人取仰卧位。家属两手拇指和其余四指置于病人腹下跌,对应钳形用力,一拿一放,要求连贯柔和,劲力适度,一般以拿提时病人感觉酸胀、微痛,放松后感觉舒服的强度为宜,反复提拿5-7次。

  按穴法:病人取仰卧位。家属用拇指或中指掌面用力,紧贴皮肤,按压中脘、气海、天枢穴以及足三里穴。每天按压约半分钟,要逐渐用力,以病人略感酸胀、沉麻为宜。

  捏脊法:病人取俯卧位,裸露脊背,放松肌肉。其家属两手自然屈曲成虚拳状,拇指伸张在拳眼上,食指和中指横抵在病人尾骨上,双手交替沿督脉循行线向病人颈部方向推进,随推随捏,推至第7颈椎为止,如此反复3遍。在推捏中,每推捏三下就向后上方提一下,若听到“得啦”的清脆响声,证明提捏得法。该法有助于调节肮脏功能。

  足部按摩:在双脚大脚趾下方第一骨头下方的凹陷处。请注意左脚按摩方向是由外往内,右脚按摩方向是由内往外。

  二、艾灸疗法

  1、慢性胃炎

  [取穴]中脘、胃俞、脾俞、足三里、梁门。

  [用法]采用艾条温和灸法施灸。每天治疗1次.每次约5—10分钟、以皮肤潮红为度。

  温和灸: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或患处,约距皮肤2—3厘米左右,徐徐薰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而无灼痛感为宜,—般每处灸5—7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对于昏厥、局部知觉迟钝以及小儿患者,医者可将中、食两指分张,置于施灸部位的两侧,这样就可以通过医者手指的感觉来测知患者局部的受热程度,而随时调节施灸的距离,以免烫伤

  注意事项

  (1)艾条灸疗法虽属灸法—类,但其施灸时远离皮肤,因此即使在颜面、五官、大血管处,也可酌情使用本疗法,故临床上使用范围较广。

  (2)施灸时要注意避免燃烧后的残灰掉落在皮肤上而导致烫伤。

  (3)对—些皮肤感觉迟钝的患者以及小儿患者,治疗过程中要不时用手指置于施灸部位,以测知患者局部的受热程度,便于随时调节施灸的距离,避免烫伤。

  2、急性胃炎

  如果胃炎合并肠炎,出现腹泻的症状,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穴位:神阙 天枢 关元穴 操作步骤:将1块0.3厘米厚姜片置于神厥穴,取艾炷隔姜灸5-7壮;再取大艾炷灸天枢、关元穴5-7壮,或用小艾住灸20-30壮。

  三、拔罐疗法

  1、胃气壅滞

  病状:胃脘胀痛,食后加重,嗳气,有酸腐气味,或有明显伤食病史,或有感受外邪病史,或有怕冷、怕热、肢体困重等感觉。

  疗法:

  (1)选上脘、中脘、下脘、天枢、内关、足三里穴。

  (2)定位 上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

  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与胸剑联合部(心窝上边)的中点为取穴部位。

  下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2寸。

  天枢:在腹中部,距脐中2寸。

  内关: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肌腱之间。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中指)(站位,用同侧手张开虎口围住髌骨上外缘,余4指向下,中指尖处为取穴部位。

  (3)拔罐方法 单纯拔罐法,各穴留罐十分钟到一刻钟。

  2、肝胃气滞

  病状:胃脘胀痛,连及两胁,疼痛攻撑走窜,可因情志变化而加重,伴有善太息,不思饮食,精神抑郁,夜寐不安。

  疗法:

  (1)选穴于肝俞、期门、中脘、足三里。

  (2)定位

  肝俞: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由平双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往下推2个椎骨,即第9胸椎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

  期门: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男性可取任意体位,女性取卧位,乳头直下,往下数两根肋骨处为取穴部位。

  中脘:见前。

  足三里:见前。

  (3)拔罐方法:单纯拔罐法,留罐10分钟,隔日1次。

  相关专题

  小疾病大麻烦第28期:胃病胃痛自治不求人!

  相关推荐

  胃炎饮食原则:吃冷吃辣并不会加重病情

  急慢性胃炎非处方药自治大揭秘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徐蓓蓓)

2011-08-22 17:23:00浏览61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朱欣佚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甲
口炎清颗粒是开水冲服吗
口炎清颗粒通常是通过开水冲服的方式服用。正确的冲服方式对于药物发挥最佳疗效、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口炎清颗粒由天冬、麦冬、玄参、山银花、甘草等多种中药材经现代工艺制成。这些中药成分在开水的高温作用下,能够加速崩解与溶解。例如,其中的多糖类、苷类等有效成分,在开水冲泡时,能更快速地从药物颗粒中脱离,均匀分散于水中,形成易于人体吸收的溶液状态。相比其他温度的水,开水能最大程度促使药物的有效成分释放,从而为后续被胃肠道吸收、发挥药效奠定良好基础。若冲服水温过低,药物可能无法充分溶解,部分有效成分难以释放,影响药物在体内的作用发挥。从药物稳定性来看,开水冲服能保证口炎清颗粒在溶解过程中,其化学性质相对稳定。该颗粒剂中的成分在适宜的温度(开水温度)下,相互之间的化学反应能够有序进行,不会因温度过低导致溶解不充分。此外,开水本身经过煮沸消毒,可减少因水质问题引入细菌、微生物等杂质,降低在冲服过程中药物被污染的风险,确保患者安全用药。若采用未经煮沸的生水冲服,生水中的微生物可能与药物成分发生不良作用,不仅影响药效,还可能引发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在服用口炎清颗粒时,务必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适量开水冲服。一般加入150-200毫升的开水,搅拌均匀,待水温适宜后(一般冷却至40℃-50℃)服用,避免烫伤口腔及食管黏膜。若在用药期间,口腔炎、咽炎等症状未缓解甚至加重,应及时就医,重新评估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