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正确治疗急性病毒性胃肠炎

  知道“肠型感冒”的人不少。所谓“胃肠型感冒”,实际上就是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胃肠炎。

  急性病毒性胃肠炎往往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一般呈水样便脓血,每天腹泻次数可达十多次甚至数十次,多有发热、不适、乏力等全身症状。婴幼儿患者除腹泻外还表现为哭闹和拒食。最常见是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引起的胃肠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秋冬季更多见,这与细菌性腹泻多见于夏季有别。急性病毒性胃肠炎发病率很高,占急性感染性腹泻的半数以上,但很多被误诊,既然有误诊就有误治,本文着重谈谈正确治疗的问题。

  急性病毒性胃肠炎是自限性疾病,“自限”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自愈。但“自愈”不能理解为完全不需要治疗,尤其是婴幼儿患者,因多次或大量腹泻,导致严重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少数可以产生休克昏迷和心跳停止,那是有生命危险的。不发达国家儿童的较高死亡率与该病的高发病率有关。

  补液是治疗病毒性胃肠炎的关键措施。大多数患者或患儿家长(甚至有极少数医生)误以为既然是拉肚子就要禁食,“拉空了就不拉了”,要让肠子“休息”,这些错误认识必须纠正。呕吐或呕吐不严重者应尽可能口服补液,既可以在家中口服含糖和含盐的液体,补液量可以遵循“量入为出”的原则,也可以到医院购买特制的口服补液盐,这种补液盐是由世界卫生组织根据专家研究得出的配方并在全球推荐的,同时还可辅以含制剂。对于严重脱水且全身状况不佳,又伴有严重呕吐的患者,就应该去医院静脉输液。除了补液外还可以适当使用肠黏膜保护剂,如口服具有吸附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和对消化道黏膜有覆盖作用的蒙脱石散思密达),可以减轻症状和有限地缩短病程;还可以使用含有“好细菌”的微生态制剂,以防治菌群失调,减少并发细菌感染的可能性。

  要掌握和重视以下几个“不需要”:

  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 长期以来在广大群众中形成了一种习惯做法,只要拉肚子,必定要用抗菌药物,这是极端错误的做法,也是全球滥用抗生素的最典型表现。大家应该明确两个非常浅显的道理:第一,既然是病毒感染性疾病,使用抗菌药物当然效;第二,这种急性腹泻可以在一周左右自愈。因此,使用抗菌药不仅没有必要,而且增加药物副作用并增加医疗负担,过度使用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并发细菌性腹泻,那可就更加得不偿失了。

  不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 既然是病毒感染,那么大家一定认为应该使用抗病毒药物了,实际上这也是一个认识误区。这还是要从“自限性”的特点去理解,既然是“自限”的疾病,抗病毒也就没有必要。

  不要盲目用止泻药物 人们普遍认为,有腹泻就得止泻,合情合理。须知,腹泻既是症状也是机体的一种自身保护为。通俗地说,机体实际上也是通过腹泻把致病的病毒排出体外,盲目地使用止泻药显然不合适。只有那些水样腹泻次数过于频繁、腹泻量过大,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或严重水的情况,才考虑在补液的基础上使用合适的止泻药物。至于使用何种药物,也应该由医生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处方

(以上内容仅授权39健康网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王翊榆  实习编辑:朱燕梅)

2011-06-19 00:59:00浏览5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