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慢性胃病的朋友——不良的情绪

  慢性胃病(我们这里所说的慢性病主要包括: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分浅表性、萎缩性两种]、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等上消化道慢性、良性疾病,不包括胃部急性病变、急腹症以及胃肿瘤)的发病因素很多,而不良情绪作为其诱发因素则是不可忽视的;由慢性胃病加重或产生不良情绪者也很常见。忧郁,是慢性胃病患者最常见的情绪特征。

  一、因郁致病病起郁增

  有一些慢性胃病的患者,患病前就有神经衰弱,长期失眠焦虑、忧郁;或由于过度的精神刺激、心境不佳、长期情绪低落等。结果,植物神经机能失调,导致胃部血管痉挛性收缩,胃粘膜营养不良,胃腺分泌异常等,长期失调则发生慢性胃病。祖国医学也认为,“忧思伤”。中医辨证中,脾虚是慢性胃病的主要病机。因此,由于具有否定性质的不良情绪的反复刺激,导致了躯体器质性疾病——慢性胃病。经治疗后,病情会有所好转,但每因食不节或不良情绪因素而使病情反复。这样,就给患者本来忧郁的心头更罩上一层阴影,认为自己的病是不可救药了,甚至产生恐癌心理。这些都会加重患者的忧郁情绪,产生不愉快的心境,自然更加重了疾病的症状,导致心、身两方面的病理因素互相作用的恶性循环,增加了治疗的难度。根据观察,这类患者大多数平素体质较差,内倾性气质,他们的神经过程平衡失调,表现在感受性过强,对外来的刺激和自身的不适的感觉域限小;情绪兴奋性强,且不易平复,兴奋不外显。对于这类病人的治疗,要把心理治疗和通过锻炼增强体质作为主要的治疗手段,辅以适当的药物治疗。

  二、因病致郁郁久难伸

  还有一类慢性胃病的患者,由于饮食失节、饮酒、劳累等原因发病,因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或根本不注意自己的饮食及生活规律,使病情逐渐加重,最后影响到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患者经常感到胃部胀痛不适,饮食日益减少,身体逐渐消瘦;尤其是自觉精神不振,对该做的事情心有余而力不足;祖国医学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因胃部不适而影响睡眠更使患者苦恼。这些身体的不适作为一种精神刺激,使病人开始焦虑、烦躁,这时如果治疗上能缓解其症状,不良情绪自然会消失;但如果治疗不满意,病情不见减轻,或由于患者社会、家庭责任心太强,担负着病前能承担,但现在对他来讲是太重的担子,则治疗效果也不会好。长期下去,焦虑有增无减,最后当患者意识到自己再不能象从前那样精力充沛地工作、学习和生活后,他的情绪会急转直下,变得忧郁、淡漠、懒惰了。此时,不良的心境“固着”住了,患者对工作有心无力,对治疗没有信心,身心的双重病苦,使患者不能自拔。这类患者多数病前事业心较强,外倾性气质,由于躯体疾病的刺激,他们的神经过程平衡也失调了,耐受性减弱,注意力下降,不耐从事较大负荷的工作;反应敏捷性变差;情绪兴奋性增强。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争取较好的用药效果是治疗这类患者疾病的关键。

  临床上,慢性胃病除少数反复发作的胃溃疡,中、重度萎缩性胃炎或伴有肠上皮化生、非典增生者有癌变可能外,一般来说并不难治,但由于本病而产生的不良情绪的影响,常使病情变得复杂而难治。因此,如果能掌握患者心理因素与躯体疾病相互影响的规律,据此施以适当的心理治疗和有效的药物治疗,就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我们这里所说的忧郁情绪,尤其是第一种(因郁致病病起郁增),与亚健康状态(主要是慢性疲劳综合症)是密切相关的。亚健康状态包括不良的心理为、不振的精神面貌、对社会外界的不适应能力以及身体各部位的某种不适等。具体表现为:情绪低落、心情烦躁、忧郁焦虑、夜半失眠头晕头痛、备感疲劳、慢性咽痛淋巴结肿大、肌肉关节疼痛、反复感冒等一系列难以用某一种病种予以解释的症候群,而一般体检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又无重大异常。

  亚健康状态形成的原因,是由于现在工作节奏明显加快,压力越来越大,都市人的精神常处于一种持续紧张状态,若这种紧张能够适度,则有利于进取也利于健康,但若过分紧张、忧虑,而心理承受力又不强的话,心理的疲劳首先在所难免。倘若这些心理疲倦被压抑在内心深处,久而久之,就形成上述的种种症状。据有关部门估算,城市中有25%的人群存在显性或隐性心理危机,这给人们的健康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实时编辑:张莹秀)

2011-03-14 01:46:00浏览73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张瑜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心脾两虚吃归脾丸上火怎么办
心脾两虚吃归脾丸上火,可以通过一般治疗、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进行改善,要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行治疗。1、一般治疗归脾丸属于一种中成药,是由党参、炒白术、炙黄芪、炙甘草、茯苓等药物组成,具有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的作用,通常用于改善心脾两虚引起的失眠多梦、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如果服用归脾丸后出现上火症状,可能是药物不良反应引起的,建议患者及时停止用药,并密切关注身体情况。同时,患者应多喝温水,可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有利于病情的恢复。2、物理治疗如果服用归脾丸后出现上火症状,患者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针灸、推拿等方式进行辅助治疗。可以选择心俞穴、脾俞穴、三阴交穴、足三里穴等穴位进行治疗,能够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有利于改善上火引起的不适症状。3、药物治疗如果上火症状比较严重,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牛黄清胃丸、黄连上清丸等药物进行治疗。此外,患者也可以遵医嘱服用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等药物进行治疗。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针灸、按摩、刮痧等方式进行治疗。建议患者在服用归脾丸时,需要严格遵医嘱,不可私自盲目服用。用药期间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建议立即停止用药并及时就医治疗。
任培华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脾胃虚弱、上火吃什么中成药
通常情况下,脾胃虚弱、上火可以吃参苓白术散、香砂养胃丸、附子理中丸、人参健脾丸、黄连清胃丸等药物进行治疗。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可自行盲目服用。1.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主要是由茯苓、莲子肉、薏苡仁等多种中药材组成,具有补脾胃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缓解脾胃虚弱引起的食少便溏等症状。2.香砂养胃丸:该药物主要成分有木香、陈皮、半夏曲以及党参等中药制成,具有温中和胃的作用,对于改善脾胃虚寒所引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或者是腹胀腹泻的症状有一定的帮助。3.附子理中丸:附子理中丸是一种中成药制剂,药品类型为扶正剂,通常是由干姜、甘草、大枣以及制附子等药材组成的,具有温阳祛湿、益气健脾的功效与作用,可用于辅助治疗脾胃虚寒所致脘腹冷痛、手足不温等症状。4.人参健脾丸:人参健脾丸属于一种中成药,主要成分有人参、麸炒枳实、山楂、六神曲、炙黄芪、当归、酸枣仁等,具有健脾益气、和胃止泻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所致饮食不化、嗳腐吞酸、消化不良等症状。5.黄连清胃丸:黄连清胃丸的主要成分是人工牛黄、栀子、玄参、地黄、牡丹皮、黄芩、石膏、冰片等,能够起到清热解毒、凉血降火的功效,一般用于治疗心烦口渴、牙龈肿痛、咽喉疼痛等症状。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药物需严格遵医嘱使用,避免擅自服药或增减剂量,以免出现不适症状。如果脾胃虚弱上火严重应及时就医,在专业医生辨证下给予针对性治疗,以免贻误病情。
任培华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脾胃虚寒又容易上火怎么调理
脾胃虚寒又容易上火一般可以通过规律饮食、适当运动、生活护理、药物治疗、艾灸疗法调理。1、规律饮食脾胃虚寒又容易上火可能是不良的饮食习惯等原因所引起,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调整饮食结构,需要避免食用寒凉、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烧烤等。这样对脾胃功能的恢复有良好的作用,还可以预防上火。2、适当运动如果患者平时缺乏运动,导致抵抗力低下,则会产生脾胃虚寒又容易上火的情况。患者需要在平时适当地加强体育锻炼,可以做一些如打太极、慢跑等运动。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身体血液的循环,可以使脾胃功能逐渐恢复且增强。3、生活护理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暖,及时增添衣物,避免着凉受风。还要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避免阴暗、潮湿的环境对恢复造成影响。上述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缓解不适症状。4、药物治疗患者还可以遵医嘱服用一些健脾养胃的药物进行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如健脾丸、参苓白术散以及山楂丸等药物,容易上火的患者可以吃牛黄解毒丸、三黄片和黄连上清丸等药物降火。5、艾灸疗法若通过以上方式无法得到有效改善,患者可以到正规医院接受中医艾灸的方式进行处理,达到疏通经络的效果,也能够促进体内的血液循环。除以上方法外,也可以通过艾叶泡脚来调理,可以促进足部的血液循环,同时还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更快地将体内的虚火和寒气排出体外。建议患者在饮食上要注意避免吃得过饱,尽量少食多餐,以免加重病情。平时还应保持愉快的心情,避免不良情绪,以免影响疾病的恢复。
王凤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三甲
中医为什么说吃鱼是上火的
大部分鱼肉都会生热,鱼肉属于温性食物,在中医角度上分析,对于阴虚内热之人食用鱼肉都会引起上火的症状出现,一般建议阴虚内热的人不要食用。容易引起上火的鱼有带鱼、鲢鱼、鳝鱼等,这些鱼吃多了容易出现上火的现象。 1、带鱼 带鱼是温性食物,过多食用容易引起上火。出现上火的症状后,可以通过口服清热、解毒、凉血的药物进行改善,如穿心莲片、牛黄解毒片等。还应做到忌辛辣刺激、海鲜、烧烤类食物,饮食清淡。饮食上可以多吃一些青菜水果,比如苹果,香蕉等进行调节,并且应当注意多喝水。 2、鲢鱼 鲢鱼味甘,性温。能补脾益气,暖胃,过多食用会上火。鲢鱼能提供丰富的胶质蛋白,既能健身,又能美容,是女性滋养肌肤的理想食品。它对皮肤粗糙、脱屑、头发干脆易脱落等症均有改善疗效。吃鲢鱼上火期间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比如辣椒,花椒、大蒜等,并且注意清淡饮食,多样化膳食,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可有效地减少上火的症状,临床上火一般表现为口腔溃疡,口角炎等,常用的药物有蒲地蓝、金银花、甘草等。 3、鳝鱼 虽然黄鳝营养丰富,具有保护视力的作用,但鳝鱼性温,吃多也容易上火。若本身上火的人,不宜吃黄鳝,黄鳝是一种偏燥的食物,上火的人吃了之后,容易加重体内的火气,出现大便干燥等症状。上火应多喝水,及时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减少油腻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和水果,促进肠蠕动以帮助消化。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